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定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年间,消化内科收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样本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0至75岁,平均年龄呈现为(44.36±10.42)岁。对照组的性别分布为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为19至77岁,平均年龄统计为(44.56±11.62)岁。在统计学分析基础上,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等基线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认为两组具备良好的可比性,适合作为对比研究的分组。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被施以三联疗法作为其治疗方案,具体包括:口服1.0克/次的阿莫西林胶囊,每日两次;口服30毫克/次的兰索拉唑肠溶片,同样每日两次;以及口服0.5克/次的克拉霉素片,每日两次。此疗法旨在通过三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抑制可能的耐药性发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实验组的患者进一步采用了枸橼酸铋钾的辅助治疗。患者每日口服枸橼酸铋钾两次,每次剂量为0.1克。此治疗方案执行一个完整的月周期,即1个月,作为单一疗程。在完成这个疗程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与对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疗效评价指标:治疗后,若患者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定义为显效;症状轻微改善为有效;若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视为无效。总有效率计算为显效加有效的比例。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量表,包括躯体、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的评价,每项满分为100分,高分表示生活质量更高。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反馈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计算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依托于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实施详尽的分析。定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的形式呈现,并通过t检验评估;定性数据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达,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统计学显著性阈值设定为P<0.05,以此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示出显著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p清除率表现出显著优势,且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社会、角色和认知功能评价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这一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多方面功能的恢复。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呈现显著优势(P<0.05),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这一结果暗示了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或干预措施可能更优。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特征症状是上腹疼痛。此病可能由Hp感染、长期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或过度食用辛辣食物引起。疼痛周期性发作,与饮食时间相关,饭后缓解,空腹加剧。虽然上腹疼痛可能是溃疡症状,但并非所有疼痛都由溃疡造成。因此,需要通过胃镜、血液和呼气Hp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治疗方案包括消除Hp感染、减少胃酸、保护胃黏膜,常用药物有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抗酸药物。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并发症。抗酸药物有助于减少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
研究显示,观察组(95.00%)的临床总有效率超过对照组(70.00%),原因可能是枸橼酸铋钾在三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甲硝唑)中作为辅助治疗,其抗菌和消炎作用加速溃疡愈合。尽管枸橼酸铋钾可能导致舌苔黑变或粪便黑色等副作用,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较三联疗法中的抗生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更少。
枸橼酸铋钾,一种包含铋离子和钾离子的柠檬酸盐类化合物,通常以白色结晶或粉末形式存在。该物质展现出多种性质和作用,特别是在医学和药物领域,作为铋盐化合物,它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枸橼酸铋钾常用于治疗胃肠道溃疡和胃酸反流等消化系统疾病,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以达到胃酸平衡的调节效果。作为抗溃疡药物,枸橼酸铋钾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亲和性,能与胃黏膜紧密结合,形成保护性屏障,防止胃酸进一步侵蚀胃黏膜,从而保护胃部健康。然而,尽管枸橼酸铋钾对Hp的清除效果良好,但单独使用可能无法完全根除Hp,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通常会将枸橼酸铋钾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需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诊,以确认Hp是否已被清除。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时,枸橼酸铋钾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首先,其抗菌活性可直接抑制导致溃疡的Hp生长;其次,它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胃酸进一步侵蚀溃疡表面,促进溃疡愈合;此外,还能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萎缩和损伤,增强胃壁的耐受性。使用枸橼酸铋钾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能显著减少溃疡面积,改善溃疡边缘的红肿和出血,加速溃疡愈合,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相较于传统抗酸药物,枸橼酸铋钾在溃疡愈合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常规治疗方案为口服,剂量通常为300-500 mg/次,每日2-3次,餐后服用,治疗周期一般为4-8周,具体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溃疡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调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枸橼酸铋钾并不适用于所有溃疡患者,如已发生穿孔或出血的溃疡患者,应采取其他如手术等治疗措施。同时,由于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期间应告知医生当前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往往与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密切相关,而传统的三联疗法旨在消除这种病原体。然而,当前的研究揭示了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正在逐渐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三联疗法的疗效。尤其是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其耐药率的攀升已成为治疗的一大挑战,使得药物的疗效减弱,难以实现理想的治疗目标。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多种抗生素,这种疗法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异。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胃酸分泌的过度抑制,从而增加胃肠道感染和营养吸收障碍的风险。另一方面,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同时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引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鉴于耐药性和副作用问题导致的三联疗法治疗失败率上升,尤其是对于多重治疗失败的复杂Hp感染病例,传统的三联疗法已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四联疗法或个体化治疗方案。尽管三联疗法作为标准化治疗在大多数胃溃疡患者中适用,但患者个体差异和Hp菌株的多样性使得治疗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以及有特殊药物耐受性或过敏史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三联疗法调整方案更具挑战性。
综上所述,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添加枸橼酸铋钾的治疗策略能有效增强三联疗法的疗效,提高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同时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因此,这种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常一凡.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临床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2):4.
[2]冉颖.探讨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9):0049-0051.
[3]周益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