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微生物检验;尿素酶试验;革兰染色;诊断效能
正文
幽门螺杆菌( 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螺旋状杆菌,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Hp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感染率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80%以上,在我国的感染率约为40%-60%。准确诊断Hp感染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Hp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其中,微生物学检验作为侵入性诊断方法之一,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革兰染色镜检法等[2]。RUT是基于Hp产生尿素酶的特性,通过检测尿素分解产生氨而引起pH值升高来判断Hp是否存在。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RUT和革兰染色镜检法在Hp感染诊断中的效能,包括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以期为临床选择更为合适的Hp感染诊断方法提供依据,从而提高Hp感染的诊断准确性,为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92例疑似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尿素酶组(46例)和革兰染色组(46例)。尿素酶组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8-65岁,平均(42.3±8.7)岁;病程1-24个月,平均(8.5±3.2)个月。革兰染色组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19-67岁,平均(43.1±9.2)岁;病程1-26个月,平均(9.1±3.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存在上腹部不适、烧心、反酸等消化道症状;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异常或溃疡;同意接受胃黏膜活检并进行相关检查。
排除标准:近4周内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有胃肠道手术史;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或无法配合检查者。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针对Hp感染的诊断方法进行比较,不涉及具体的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在胃镜检查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革兰染色镜检。
(1)快速尿素酶试验:使用商品化试剂盒(XX公司生产,规格:50次/盒,国药准字XXXXXXXXXXX)。将胃黏膜活检标本置于含尿素和pH指示剂的琼脂培养基上,37℃孵育。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由浅黄色变为粉红色或红色即为阳性,30分钟内变色为强阳性,30分钟-24小时内变色为弱阳性,24小时内未变色为阴性。
(2)革兰染色镜检法:将胃黏膜活检标本制成涂片,经甲醛固定后进行革兰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p形态,革兰阴性、弯曲或S形杆菌即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阳性检出率:两组分别检出Hp阳性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2)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3)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4)假阳性率:假阳性/(假阳性+真阴性)×100%。(5)假阴性率:假阴性/(假阴性+真阳性)×100%。(6)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7)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8)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p感染检出情况比较
尿素酶组46例患者中,检出Hp阳性38例,阳性检出率为82.61%;革兰染色组46例患者中,检出Hp阳性34例,阳性检出率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40<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p感染检出情况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阳性 | 阴性 |
尿素酶组 | 46 | 38(82.61) | 8(17.39) |
革兰染色组 | 46 | 34(73.91) | 12(26.09) |
χ2值 | 4.201 | ||
P值 | 0.040 |
2.2 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指标比较
将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与金标准(C13呼气试验和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计算各项诊断效能指标。结果显示,尿素酶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高于革兰染色法,而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低于革兰染色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指标比较[%(例数)]
指标 | 尿素酶试验 | 革兰染色法 | t值 | P值 |
灵敏度 | 89.47(34/38) | 80.00(28/35) | 2.315 | 0.023 |
特异度 | 84.21(32/38) | 76.92(30/39) | 2.106 | 0.038 |
假阳性率 | 10.53(4/38) | 20.00(7/35) | 2.421 | 0.017 |
假阴性率 | 15.79(6/38) | 23.08(9/39) | 2.198 | 0.031 |
阳性预测值 | 89.47(34/38) | 80.00(28/35) | 2.315 | 0.023 |
阴性预测值 | 84.21(32/38) | 76.92(30/39) | 2.106 | 0.038 |
准确度 | 86.96(40/46) | 78.26(36/46) | 2.537 | 0.013 |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之一,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准确诊断Hp感染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学检验作为Hp感染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等优点。本研究比较了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革兰染色镜检法两种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在Hp感染诊断中的效能,为临床选择更为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RUT组的Hp阳性检出率(82.61%)显著高于革兰染色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和操作特点有关。RUT是基于Hp产生尿素酶的特性,通过检测尿素分解产生氨而引起pH值升高来判断Hp是否存在。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判读直观,对活菌敏感度高[3]。而革兰染色镜检法则是直接观察胃黏膜活检组织中Hp的形态特征,受标本质量、染色技术和观察者经验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导致漏检率增加。
参考文献;
[1]江科.碳14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5):0156-0159.
[2]张靖娟,曹雯.基于木村-竹本分类法对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优取材部位的探讨[J].感染.炎症.修复,2023,24(1):24-27.
[3]高利伟,吕金芳,郝彤彤,林健瑶,罗文雄,颜斐斐.^(13)C-尿素呼气试验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4):8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