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联合维生素B12辅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叶酸;维生素B12;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正文
面对高血压疾病日益增长的患病趋势及其在年轻群体中的蔓延,临床实践迫切需要高效策略来有效管理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蛋氨酸代谢通路的一个核心中间产物,其调控紧密关联于该途径内多种酶功能及辅助因子的活性状态,其中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参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值得注意的是,大约75%的中国高血压患者伴随有血清Hcy水平升高,这一现象不仅紧密关联于高血压的发病与进展机制,而且还被证实能够协同高血压效应对心血管系统及脑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促进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因此,科学调节并维持血清Hcy在一个理想范围内,成为了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旨在优化血压控制、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核心策略。在规划治疗策略时,临床医师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需求调整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着重考虑加强叶酸与维生素B12的合理供给,加之其他精确的干预手段,以此多层面地管理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潜在风险[3]。本研究旨在纳入本院接诊的高血压病患作为研究样本,评估叶酸与维生素B12联合辅助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并深入分析其对患者血清Hcy水平的调节机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自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含30例患者。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6(62.05±5.1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7(61.80±5.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认符合高血压标准,且研究参与前一个月内未使用过叶酸、维生素B12或其他相关补充剂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活动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并发症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包括每日80mg缬沙坦与40mg硝苯地平以控制血压。观察组则是在既定的常规方案上增补叶酸(每日分2次,每次0.4mg,口服途径)与维生素B12(每日分2次,每次500μg,口服),此联合补充疗程持续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血压水平:干预前后,需对受试者血压进行测定,具体操作为受试者静坐五分钟之后,选取右上臂为测量点,连续完成两次血压读数,其均值作为最终记录值。若这两次测量间的差值超过10mmHg,则追加2至3次测量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②降压效果评价:显效:舒张压降低不少于10毫米汞柱且降至90mmHg以下,或总体降幅达20mmHg及以上;有效:舒张压虽未减少10毫米汞柱以上但已低于90mmHg,或下降范围介于10至19mmHg之间;无效: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减幅均不足10mmHg。
③血清Hcy水平:针对所有参与者,在治疗前后采集其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样,送至本院检验科室,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血清中Hcy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血压变化比较(,mmHg)
组别 | 收缩压 | 舒张压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30) | 99.41±4.23 | 84.23±5.04 | 158.21±10.59 | 121.48±9.60 |
对照组(n=30) | 99.25±4.40 | 89.38±4.98 | 158.73±9.96 | 135.32±10.55 |
t值 | 0.144 | 3.981 | 0.196 | 5.314 |
P值 | 0.886 | <0.001 | 0.845 | <0.001 |
2.2降压效果比较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降压效果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30) | 19(63.33) | 9(30.00) | 2(6.67) | 28(93.33) |
对照组(n=30) | 10(33.33) | 11(36.67) | 9(30.00) | 21(70.00) |
| 5.406 | 0.300 | 5.455 | 5.455 |
P值 | 0.020 | 0.584 | 0.020 | 0.020 |
2.3血清Hcy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血清Hcy水平比较(,μmol/L)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n=30) | 15.21±2.90 | 9.93±2.23 |
对照组(n=30) | 15.82±3.83 | 13.23±3.17 |
t值 | 0.695 | 4.664 |
P值 | 0.490 | <0.001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展现出患病率持续攀升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趋势正向年轻群体蔓延。据统计,2012至2015年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比例高达27.9%,其中,年轻年龄段(18-24岁、25-34岁、35-44岁)的患病率分别录得4.0%、6.1%、以及15.0%[4]。尽管高血压已成为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民众对其的认知程度(知晓率)仅为51.6%,且仅16.8%的患者实现了有效血压控制[5]。高血压未得到有效管理,大大增加了诸如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对公众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构成了严峻挑战。我国约75%的高血压患者伴随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型高血压),即血清Hcy水平升高[6]。现有研究表明,Hcy水平的升高不仅是高血压发展的一个重要关联因素,而且能够协同高血压作用,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反应、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干扰脂质代谢等机制加剧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从而增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7]。鉴于此,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不仅要聚焦于有效降低血压值,还需重视对血清Hcy水平的调节与管理,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疾病进程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Hcy水平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生理属性如性别、年龄,以及生活方式因素,例如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营养状态对于调控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至关重要,尤其是足量摄取叶酸与维生素B12。具体来说,维生素B12的核心活性形态—甲基钴胺素,作为催化Hcy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辅酶,协同叶酸参与关键的甲基转移反应;在此代谢通路中,叶酸扮演着基本底物的角色。因此,无论维生素B12或是叶酸的缺乏,均可引发血清Hcy浓度升高,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状态。干预性研究已明确指出,补充维生素B12与叶酸能有效减少血清Hcy水平,进一步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8]。但是,叶酸补充虽有益,但应与维生素B12共同给予,以避免单独增补叶酸可能掩盖或加剧因维生素B12缺乏引发的神经系统损害。在临床应用中,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采用叶酸与维生素B12联合疗法,已经显示出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并伴随有显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策略中,联合应用叶酸与维生素B12已被证实能有效调节血清Hcy水平,实现Hcy水平的显著下降。这一联合治疗措施不仅能有效减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其降压效果及对Hcy水平的改善作用,对比单一依赖降压药物治疗的方案,展现出更为优越的疗效。此方法强调了在高血压管理中整合营养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那些伴有高Hcy血症的个体,通过多途径干预达到更全面的心血管风险控制。
本研究尚存在若干局限性:首要是样本量较小,仅选择60例患者,这可能限制了结论的普遍适用性和力度,尽管所得结果与既往研究结论相吻合。未来研究计划通过增加样本容量来增强结果的稳健性与可靠性。其次,本次研究未系统性地评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及饮食模式,潜在的混杂变量可能对结果构成影响。后续研究设计将囊括这些因素,实施多变量分析,以精确解析叶酸与维生素B12联合干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再者,干预周期局限于3个月,未能全面评估长期治疗效果。因此,持续的患者追踪工作已规划实施,旨在深入探索该联合疗法对高血压患者长期健康状态的潜在影响,特别是针对初始纳入的60例患者,以期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科学认知。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中,联合应用叶酸与维生素B12已显示出其显著效益,不仅能有效实现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体现出良好的血压控制作用,而且能大幅度减少血清Hcy水平,这一多效干预模式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倪薇,赵欣,范小旭,等.叶酸联合维生素B12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10):78-80.
[2] 孙佳佳,王辉.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 31(1):84-86.
[3] 朱锋,黄风莺.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B12及叶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 14(29):89-91.
[4] 刘美玲,董慧,李慧妍.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关系及干预试验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93-94.
[5] 李亚如.维生素B12、叶酸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5):96-97.
[6] 杨俊娟,郭华峰,柳蕊.Vit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 34(6):12-16.
[7] 陈青青.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与其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20,(6):436-440.
[8] 黄梓銮,黄邦锋,张蕴周,等.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