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的安全指南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钟毓峰

柳州市人民医院 545001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潜藏着致命的威胁。每年,无数的生命在不经意间被无情的水域夺走,溺水事故成为儿童和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溺水,不仅仅是一项个人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公共安全的体现。本文将详细阐述溺水的风险、预防措施、自救互救技巧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旨在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溺水的定义与风险

溺水,又称淹溺,是指人在水中因无法呼吸而导致窒息的过程。它可能发生在任何水体中,包括游泳池、河流、湖泊、海洋甚至是浴缸。溺水的原因多样,包括不会游泳、过度自信、水下突发状况、体力不支、酒精或药物影响等。尤其对于儿童和非游泳者,即使是在浅水区也可能发生意外。

二、溺水了怎么办

溺水后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恰当的急救措施,如溺水者是否有呼吸,是否意识清醒,是否陷入昏迷等。

情况一:若溺水者有呼吸,意识清醒

发现溺水第一时间拨打120。随后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如果溺水者有反应如发声、活动、眨眼或应答,说明溺水者意识清醒,拍打其背部促使气道液体排出,要做好身体保温,帮他更换衣服或盖上毛巾保暖,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溺水者如是婴幼儿或儿童,在等待 120急救期间,应注意安抚孩子的情绪,减少孩子心里的恐惧。

情况二:若如果溺水者已陷入昏迷

应立即拨打 120,检查溺水者是否还有呼吸和脉搏。让溺水者仰面平躺在结实的平面上,脱掉多余的衣服,使其仰头抬颏(轻压额头提起下巴)开放气道,同时观察溺水者的胸腹部,有没有上下起伏的动作,观察 5~10 秒。如果溺水者有呼吸有脉搏,应采取侧卧位,以利气道中污物的流出,随时观察呼吸情况,保持气道的通畅。立即为其清理呼吸道及鼻孔中的异物,若溺水者发生呕吐,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等待救援过程中,密切观察溺水者的呼吸脉搏,必要时行心肺复苏术。

情况三:如果溺水者神志不清醒,没有呼吸

这说明可能出现了心跳骤停,应立即清理口鼻异物,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溺水所致的心跳骤停属于窒息性的心跳骤停,对氧气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之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综上所述,面对溺水紧急情况,正确的应对策略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概率:呼叫求助:第一时间拨打紧急电话,如中国的120110,报告准确的位置和情况。 实施CPR:如果溺水者无呼吸无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直到专业医疗人员接手。避免二次伤害:在救援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二次伤害,如脊椎损伤等。保暖措施:溺水者获救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防止体温过低。

二、溺水的预防措施

预防溺水比任何救援都更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学习游泳: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是预防溺水的基础。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应该参加正规的游泳课程。监护责任:家长或监护人应始终对儿童进行密切监视,特别是在水边玩耍时。安全设施:在水域周围设置围栏、警示标志、救生圈等安全设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意外发生。遵守规则:在游泳池、海滩等公共场所,遵守安全规则,不在禁止游泳的区域下水。健康评估:在参与水上活动前,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没有心脏病等潜在风险。适量饮酒:避免在饮酒后参与水上活动,酒精会影响判断力和身体协调性。

关于溺水 些认识误区要避开:

1.游泳圈充气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

错!没有任何设备可以取代成人的监护。

2.孩子溺水时,一定会拼命拍打水或者大喊,能被及时发现?

错!很多溺水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而且发生得非常迅速。

3.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错!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

结语

在水中遭遇危险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巧至关重要:自救技巧:保持冷静,利用浮力物如救生衣、浮板等保持漂浮;采取仰泳式漂浮,使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尽量节省体力,等待救援。互救技巧:在救助他人时,避免直接用手拉扯,以免被拖入水中;使用救生器材如救生圈、绳索进行施救;若条件允许,穿上救生衣再进行救援;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安抚落水者情绪,指导他们保持正确的漂浮姿势。防溺水是一场关乎生命的持久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通过普及防溺水知识,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可以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水域环境。记住,每一次的预防和警惕,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