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小儿;腹泻
正文
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患儿中6个月-2岁婴幼儿占比更高[1]。喂养不当、过敏、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等都可能引发腹泻[2]。腹泻患儿大多并发呕吐、发热、烦躁等临床症状,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腹泻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及成长发育[3]。临床上主要以补液、调整饮食等方案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4]。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胃肠道比较娇嫩,治疗耐受度比较低,治疗期间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加快患儿康复[5]。饮食干预、病情监测、皮肤护理等都属于临床常见护理方案[6]。本文以60例腹泻患儿为例,分析腹泻患儿以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腹泻患儿收治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患儿中男性、女性例数分别是40例及20例;患儿年龄区间段是5个月-4岁;患儿体重区间段是15.89-16.95kg;患儿病程区间段是1-7d。随即将患儿分成了参照组、干预组。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别(P>0.05)。纳入标准:(1)患儿存在腹泻、发热、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2)患儿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3)患儿未并发免疫系统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4)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儿对穴位贴敷含有的药物过敏。(2)患儿并发细菌性痫疾、霍乱等疾病。(3)患儿并发严重水电解质紊乱。(4)患儿存在局部皮肤破损问题。(5)患儿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1)参照组治疗方法。本组患儿以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是:给予患儿西药,以预防或者纠正患儿脱水症状;给予患儿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在发现患儿存在轻度或者中度脱水情况时,采用口服补液方式纠正其脱水症状。依据大便检验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给予患儿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微生态疗法。
(2)干预组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药方为:3克白胡椒,5克丁香及吴茱萸,20克苍术。将这几种药物研磨成药粉,取出适量药粉与水混合为药糊;在将患儿肚脐部位皮肤清洁并消毒之后,把调好的药糊置入患儿肚脐中,
并利用敷贴固定好。通常在晚上敷贴药物,在次日早晨将药物取下来。每次敷贴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敷贴治疗。
1.2.2护理方法
(1)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患儿、患儿家属讲解中药穴位贴敷方式、治疗效果、相关注意事项等知识,以保证患儿家属支持、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在治疗期间,患儿需要保证饮食合理,以免由于饮食不当影响治疗效果。患儿年龄比较小,脾胃比较虚弱,在治疗期间患儿需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不能吃刺激性食物;患儿要保持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
(2)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在为患儿贴敷中药穴位贴之前,患儿需要保持平卧体位,并将肚脐部位暴露在医生视野下;对患儿肚脐部位皮肤进行清洁、消毒;观察患儿肚脐部位皮肤有没有出现破损的情况;在确定患儿肚脐部位皮肤破损时,不能贴敷穴位贴。患儿在中药穴位贴敷过程中出现异常哭闹情况时,医护人员要分析出现此情况的原因,观察是否是患儿中药穴位贴敷部位皮肤受到强烈刺激。
1.3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治疗后评估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标准:经过治疗患儿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恢复至正常状态,患儿嗜睡、发热等临床症状已经消失。有效标准:患儿每天大便次数少于4次,大便性状有所改善,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标准:患儿各临床症状都没有改善,每天大便次数未减少、大便性状未改善。(2)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记录患儿各种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对比。(3)患儿家属满意度。利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家属对治疗及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所有数据信息。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后评估所有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发现治疗效果未达到显效及有效标准的患儿中大部分属于参照组(P<0.05)。
表1治疗效果
组别 | 例数(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参照组 | 30 | 10 | 14 | 6 | 24(80.0) |
干预组 | 30 | 16 | 13 | 1 | 29(96.7) |
X2 | 6.376 | ||||
P | 0.001 |
2.2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记录两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可以确定干预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都比较短(P<0.05)。
表2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组别 | 呕吐消失时间(d) | 腹痛消失时间(d) | 退热时间(d) | 止泻时间(d) |
参照组 | 2.22±0.46 | 2.30±0.50 | 2.92±0.50 | 3.74±0.67 |
干预组 | 1.34±0.30 | 1.25±0.27 | 1.69±0.24 | 2.24±0.36 |
t | 4.603 | 5.472 | 6.124 | 7.318 |
P | 0.002 | 0.001 | 0.001 | 0.001 |
3讨论
腹泻疾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发的消化道综合征,患者大多存在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等特征]。同时,呕吐、发热、烦躁等也是腹泻患儿临床常见症状。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也是影响婴幼儿营养吸收效果、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腹泻患儿主要由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引发。腹泻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不同病菌引发的腹泻疾病流行时间也存在差异。若不能对腹泻患儿进行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其健康,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除此之外,通过双方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可以准确了解患儿病情,并依据患儿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患儿出现哭闹情况时,依据其哭闹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升患儿配合度、促进患儿康复。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常规西药、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方式治疗。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以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短、患儿家属满意度也明显更高一些(P<0.05)。
综上所述,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全年都可能发病。以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护理干预方式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长荣.中医综合护理在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校医,2021,35(6):469-471.
[2]袁霞,周静,王新颖.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J].母婴世界,2021,000(014):77.
[3]黄金凤.倍芪腹泻贴透皮穴位贴敷联合液体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2):137-138.
[4]胡敏,李凤珍.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联合中医循证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8):66-68.
[5]安丰欣.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12):65-66.
[6]丁明厚.健脾止泻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证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