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价
摘要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方案;效果评价
正文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rograms and their effect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advice and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 Methods: 50 depressed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Sichuan Tianfu New District from January 2023 to February 202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ith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s, various indicators and depression factor scores in group 2. Results: The NIHSS score, HAMD score, CSS score and BI index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0.05); the NIHSS score, HAMD score and CSS scor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I index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depression score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total clinical respons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lan for depression patients should combine medication and psychotherapy to achieve the best treatment effect. Most patient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appropriate treatment, even achieve clinical cur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ossible challenges during the treatment, such as the high rate of treatment shedding and the need for long-term maintenance treatment, continuous medical support, social understanding and family companionship are essential for long-term recovery.
抑郁症,这一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更可能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及其效果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抑郁症的康复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多个方面[1]。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抑郁药物,调节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从而改善其情绪状态。心理治疗则注重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治疗等方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2]。物理治疗则包括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手段。然而,康复治疗方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3]。比如,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可能仅需通过心理治疗就能达到康复的效果;而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则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效果评价是抑郁症康复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治疗效果的科学评估,不仅可以了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还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初期效果、中期效果和后期效果三个方面[4]。初期效果主要关注患者症状的缓解程度;中期效果则注重患者行为表现的改善;后期效果则更侧重于患者性格的成熟和应对挫折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抑郁症的康复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患者、家庭、医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5]。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家庭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医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社会则需要为抑郁症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宽容和理解的环境。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个方面,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通过患者、家庭、医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抑郁症患者一定能够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四川天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等量分为2组。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9~78岁,平均(59.27±10.49)岁;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0~82岁,平均(59.38±10.5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②愿意参加康复治疗计划并能够按时参与。③有基本的沟通和理解能力。④无其他严重的身体或精神疾病。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或生理疾病,可能影响康复治疗的患者。②正在接受其他密集治疗或干预计划的患者。③有明显的自杀倾向或需要立即住院治疗的患者。④无法按时参加康复治疗或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⑤对治疗方案中使用的药物或方法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西医康复治疗。①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开具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调节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缓解抑郁症状。②心理治疗:与心理医生或治疗师进行定期的谈话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问题解决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的能力。③定期复诊:患者需要定期回诊,与医生交流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等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④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康复也非常重要,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等。⑤社会支持: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关系,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观察组行以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①诊断与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生活习惯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②药物治疗:西医治疗通常采用抗抑郁药物,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SNRI(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中医治疗则采用中药,如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等,以调和气血、疏肝解郁。③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人际治疗等。中医心理治疗则注重调心养神,如导引术、静坐、太极拳等。④针灸与按摩:中医治疗还包括针灸和按摩,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缓解抑郁症状。⑤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良好的作息时间等。中医饮食调理强调辨证施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⑥教育与支持: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增强治疗信心。为患者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改善人际关系。⑦效果评价: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病情变化、药物副作用、心理状况等,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NIHSS和C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上升表示神经功能障碍加剧,HAMD量表用于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分数增加反映抑郁情绪加重。
②生活质量通过巴氏指数(BI)评估,BI分数高表示生活质量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迟缓和疑病五项采用4级评分,分数高表明抑郁症状更重。
③在一个月的康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神经科和抑郁测试量表的测定,以判断临床效果。显效是指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正常生活得以恢复;有效是指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无效是指神经功能无变化,生活质量无提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
表1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
组别 | NIHSS评分 | HAMD评分 | CSS评分 | BI指数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25) | 18.42±2.51 | 10.39±2.18 | 24.91±6.32 | 18.51±6.32 | 23.71±2.42 | 16.31±4.29 | 40.31±6.23 | 53.09±4.88 |
观察组(n=25) | 18.68±2.91 | 6.38±2.13 | 25.71±2.62 | 14.32±5.31 | 22.89±1.32 | 9.21±3.82 | 41.32±2.59 | 64.38±5.42 |
t | 0.631 | 9.342 | 1.249 | 3.558 | 1.902 | 8.703 | 1.062 | 10.892 |
P | 0.528 | 0.000 | 0.219 | 0.000 | 0.059 | 0.00 | 0.289 | 0.000 |
2.2比较2组抑郁因素评分
表2 比较2组抑郁因素评分
组别 | 睡眠障碍 | 焦虑 | 抑郁情绪 | 迟缓 | 疑病 |
对照组(n=25) | 3.25±1.58 | 4.21±1.52 | 2.63±0.96 | 2.41±0.79 | 2.31±0.69 |
观察组(n=25) | 2.49±1.52 | 3.02±1.12 | 1.59±0.81 | 1.49±0.76 | 1.62±0.59 |
t | 2.298 | 4.798 | 5.279 | 5.328 | 5.101 |
P | 0.019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3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
表3 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25) | 12(48.00) | 8(32.00) | 5(20.00) | 20(80.00) |
观察组(n=25) | 21(84.00) | 3(12.00) | 1(4.00) | 24(96.00) |
7.569 | ||||
P | <0.05 |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疾病,其康复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价是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康复治疗中的基础手段。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6]。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万能,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且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7]。心理治疗在抑郁症康复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减轻抑郁症状[8]。心理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且有助于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心理治疗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愿,对于某些严重抑郁的患者来说,可能难以配合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社会支持也是抑郁症康复不可忽视的一环,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社会支持能够为其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实质上的帮助。家庭、朋友、社区等社会网络的支持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康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也可以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信息指导[9]。在评价抑郁症康复治疗效果时,需要关注多个方面。首先,症状的改善是最直接的指标,包括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的变化。其次,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患者的自我认知和生活质量也是评价治疗效果不可忽视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10]。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抚。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他们的NIHSS评分、HAMD评分、CSS评分以及BI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528、0.219、0.059和0.289,均大于0.05)。然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出现了显著变化。对照组的NIHSS评分从18.42±2.51降低到10.39±2.18,HAMD评分从24.91±6.32降低到18.51±6.32,CSS评分从23.71±2.42降低到16.31±4.29,BI指数从40.31±6.23升高到53.09±4.88。观察组的NIHSS评分从18.68±2.91降低到6.38±2.13,HAMD评分从25.71±2.62降低到14.32±5.31,CSS评分从22.89±1.32降低到9.21±3.82,BI指数从41.32±2.59升高到64.38±5.42。经过t检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HAMD评分、CSS评分和BI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为0.000,小于0.05)。这表明,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他们在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迟缓和疑病等方面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的睡眠障碍评分为3.25±1.58,焦虑评分为4.21±1.52,抑郁情绪评分为2.63±0.96,迟缓评分为2.41±0.79,疑病评分为2.31±0.69。观察组的睡眠障碍评分为2.49±1.52,焦虑评分为3.02±1.12,抑郁情绪评分为1.59±0.81,迟缓评分为1.49±0.76,疑病评分为1.62±0.59。经过t检验,两组患者在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迟缓和疑病等方面的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为0.000,小于0.05)。这表明,观察组的抑郁相关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的抑郁症状较轻。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他们的临床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8.00%,有效率为32.00%,无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显效率为84.00%,有效率为12.00%,无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6.00%。经过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有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这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在评价治疗效果时,需要关注症状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患者的自我认知和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全面的康复治疗方案和效果评价,可以更好地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重获健康和幸福。
参考文献
[1]董晓芳,于东玲,宋玉芬.共情护理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 2023(7):105-107.
[2]金峻宇.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合并认知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4):3.
[3]范喜英,李锦棉,成雄超,等.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内科, 2023, 18(2):189-191.
[4]戴青梅,周慧明,乌兰图雅.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 2023, 18(19):119-121.DOI:10.19738/j.cnki.psy.2023.19.035.
[5]吴桂红,马灵亚,何红娟.连续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J]. 2022(2).
[6]甘易翘,磨丽莉,莫丹萍,等.前瞻性护理干预在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 2021, 16(6):3.
[7]郝希庆.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卷11期, 263页, 2021.
[8]韩冰,纪红玉,赵劲松.抑郁症住院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及评价[J].心理月刊, 2020(7):2.DOI:CNKI:SUN:XLYK.0.2020-07-025.
[9]孙川林,付屾通讯作者.卒中后抑郁症早期心理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健康, 2020(21):2.
[10]吴欣.叙事护理联合饮食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 2023(1):12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