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周迎霞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

目的 分析激励式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2月-2023年02月间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激励式心理护理),各3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激励式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稳定血糖水平,可推广。


关键词

激励式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血糖;依从性;负面情绪

正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糖尿病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研究表明[1],高血糖会导致外周神经损害,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并发症,病人会有水肿、蛋白尿等症状,肾功能受损。研究表明DN病程的进展会导致肾纤维化,并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现阶段,激励性心理护理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激励性言语和行为,给病人带来积极的动力,让病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与临床治疗相配合,提高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激励性心理护理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以本院患者为例,观察该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02月-2023年02月间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20例(62.50%),女12例(37.50%);年龄40-85岁,均值54.25±2.45;体质量16.45—34.60kg/m2,均值(27.82±2.23)kg/m2;合并冠心病2例(6.25%),高血压10例(31.25%)观察组中,男18例(56.25%),女14例(43.75%);年龄42-81岁,均值54.20±1.99;体质量17.18—34.15kg/m2,均值(27.64±2.18)kg/m2;合并冠心病3例(9.38%),高血压12例(37.50%)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1.1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多学科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诊断标准;本人知情同意;精神与沟通能力正常

1.1.2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肾移植;其他原因肾损伤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予以疾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与指导、正确执行医嘱、填写护理记录、血糖监测、病房管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

激励式心理护理:(1)组建护理团队:团队中护理人员均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责任护士加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语言亲和,态度良好,获取患者信任感。在此期间,护士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对病人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开展动态监测。(2)言语激励法:护士应全面掌握病人的个性特点、临床数据(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既往病史等),采取适当的方法与病人交流;在和病人的交流中,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多用表扬、肯定和鼓励的话,如“今天真棒,按时吃药”等,尽量不要说消极性语言,如“恶化”,“恢复差”,避免打消患者治疗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取得病人的信赖,防止夸张、隐瞒,造成病人的不信任。(3)物质激励:护士在病人的临床评价基础上,制定一套物质奖励制度,例如,对那些严格遵守医嘱的病人,给予奖励,对按照食谱进行合理饮食的病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适当锻炼、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病人,可以给予小红花、点名表扬等。(4)行为动机激励: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对病人进行详尽的介绍,包括对DN的认识、DN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开展定期的病友座谈会,为病人提供一个交流和帮助的平台,向病人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提高治疗依从性。(5)家人鼓励:家人的支持对病人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因此,除了要加强和病人的交流,也要积极地和病人的家人联系,让家属多陪伴病人,予以家庭温暖,减轻心理负担,并能积极地进行治疗。(6)出院激励:在出院时,对病人在治疗期间的配合给予充分的赞扬,并督促病人在出院以后,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并且要做好日常的防护工作,定期随访,并嘱咐病人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治疗依从性评分:采用本院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共包括坚持服药等5个维度,完全依从80—100分,基本依从:60—79分,不依从:≤59分。

1.3.2对比负面情绪:SAS评分共20个条目,>69分:焦虑严重,60—69分:中度焦虑,50—69分:轻度焦虑;SDS评分共20个条目,>72分:抑郁严重,63—72分:中度抑郁,53—62分:轻度抑郁[3]

1.3.3对比血糖水平: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 c701)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进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血糖水平

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降低,且观察组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1:

1比较血糖水平±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观察

32

11.21±2.20

8.15±1.12

16.42±2.41

10.21±1.13

11.25±2.36

8.11.22

对照

32

11.12.21

10.69±1.30

16.40±2.38

12.78±2.21

11.60±2.50

9.81.80

t

/

0.127

8.374

0.033

5.857

0.576

4.449

P

/

0.899

0.000

0.974

0.000

0.567

0.000

2.2比较负面情绪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降低,且观察组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SAS评分、SDS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观察

32

65.45±2.89

45.25±2.12

64.16±2.77

44.32±2.10

对照

32

65.75±2.27

48.55±2.20

64.40±2.40

47.23±2.30

t

/

0.462

6.110

0.386

5.285

P

/

0.646

0.000

0.701

0.000

2.3比较治疗依从性评分

观察组各维度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治疗依从性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运动疗法

饮食控制

坚持服药

监测血糖

定期复查

观察组

32

92.21±2.34

90.17±1.69

94.57±2.27

95.41±2.30

96.50±1.30

对照组

32

85.10±1.57

78.22±1.88

91.22±2.51

90.60±3.13

93.61±4.04

t

-

14.273

26.741

5.600

7.005

9.82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不易治愈,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后期一系列并发症方面,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确诊,则需要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目前,对DN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并辅以饮食控制及运动训练[4]。随着研究的深入,已有研究表明,DN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疾病的惧怕心理会诱发各种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因此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必不可少。

本研究,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激励心理护理更注重病人的精神状况,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的正确行为给予了鼓励和赞扬,减轻负面情绪,并逐渐建立自信,使他们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治疗。同时,激励式的心理护理始终把对病人的肯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以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从语言、物质、行动、家庭和出院等多个角度来鼓励病人,使病人对自身疾病有更多的认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5]。本研究,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血糖数值于对照组(P0.05),提示激励式心理护理的应用,一方面可提高服药、定期复检、饮食管理等依从性,另一方面可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该护理模式注重对患者的正向激励,针对积极配合的患者予以肯定,同时予以一定的物质激励,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正确服药,定时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以降低血糖水平[6]

综上所述,激励式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护理效果更好,可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榕.心理护理应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1-4+21.

[2] 糖尿病肾病多学科诊治与管理共识专家组.糖尿病肾病多学科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5):522-527.

[3] 徐小玲,仲晓,史慧.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治疗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21):191-193.

[4] 徐根英,刘旗,江丽娟.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内科,2022,17(5):584-586+589.

[5] 李伟霞,黄月桂,皮玉红,等.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5):720-723.

[6] 周文静,何小妮.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采取心理支持理念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1,16(13):161-162+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