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王星宇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神经外科 225300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选取我院创伤性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PI、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及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NF-α、IL-6、IL-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创伤性脑出血,能提升疗效、促进神经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创伤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复方脑肽节苷脂;神经功能

正文


引言

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TICH)是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创伤性脑出血是由如交通事故、撞击、暴力袭击或从高处跌落等外力因素引发的脑内出血现象,属于神经外科的常见疾患范畴,涵盖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等情况。伴随我国建筑和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此类病症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健康生活水平造成威胁[1-2]。现阶段治疗该病症手段包括开颅手术、内科保守治疗和钻孔血肿引流,但疗效受限且未达预期。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微创手术广泛用于临床,创伤性脑出血治疗也开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这种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已成为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主要技术。尽管如此,单独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仍有一定局限[3-4]。复方脑肽节苷脂作为一类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化合物,能够加速神经细胞的增殖、修复与重构过程,进而显著提升神经细胞的生存率[5]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1年6月-2023年6月选取我院创伤性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42.50±18.00)岁;研究组男31例,女10例,年龄(44.50±18.80)岁。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对创伤性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6]签署知情同意书,获本院伦理会批准。

排除标准:重大精神障碍或老年痴呆症;肺、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脑瘤、出血性脑梗等脑部疾病;过敏体质;呼吸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使用复方脑肽节苷脂(由吉林天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457)进行治疗,每次取10毫升将该药品加入250毫升生理盐水,通过静脉途径滴注给药,每日进行一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前利用 CT 扫描明确血肿的具体位置与扩散区域,随后按照常规程序进行皮肤准备、实施麻醉、铺单以及消毒等工作。依据 CT 扫描结果选定穿刺位置,并确保穿刺路径不经过主要神经功能区域、动脉血管及脑膜等重要结构。选定穿刺点后,采用 YL-1 型电钻辅助,垂直穿入头皮、颅骨至硬脑膜,抽出穿刺针,置入 3.5mm 硅胶引流管。采用负压设备对血肿进行多角度抽吸,初次抽吸的血肿量不应超出总体积的 1/3,接着用浓度为 2 万至 5 万单位的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直至冲洗液颜色变浅。术后通过 CT 复查评估血肿的清除程度及剩余量,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冲洗。血肿彻底清除后,进行伤口缝合和包扎处理。术后需对患者意识状况和肢体活动能力进行持续监测。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使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对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测定。

1.3.2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使用NIHSS量表[7]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结果显示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3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后各抽取3mL静脉血,离心15cm半径、2500r/min、10-12min得血清,-20℃保存,用ELISA法测血清IL-6、IL-β、TNF-α水平。

1.3.4两组并发生发生情况比较

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疗效标准:NIHSS下降91%-100%为痊愈;下降46%-90%为显效;下降18%-45%为有效;下降<18%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I、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1.

1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组别

例数

PI

RI

Vm/cm·s-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1

1.07±0.06

1.18±0.17

1.75±0.35

1.40±0.22

35.18±3.26

42.79±4.51

研究组

41

1.05±0.03

1.37±0.26

1.79±0.40

1.12±0.10

35.11±3.19

49.84±5.25

t


1.909

3.916

0.481

7.419

0.098

6.522

P


0.059

0.001

0.631

0.001

0.921

0.001

2.2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2.

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1

20.67±2.52

13.87±1.69

研究组

41

20.75±2.60

6.28±0.79

t


0.141

26.050

P


0.887

0.001

2.3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IL-β水平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3.

3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组别

例数

TNF-α

IL-6

IL-β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1

103.54±10.28

79.85±9.57

58.64±3.71

39.48±3.66

10.29±1.52

8.94±0.76

研究组

41

103.62±10.35

46.79±8.99

58.70±3.79

21.05±2.24

10.34±1.67

5.27±0.31

t


0.035

16.120

0.072

27.500

0.141

28.630

P


0.972

0.001

0.942

0.001

0.887

0.001

2.4两组并发生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4所示,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颅内感染

脑水肿

深静脉血栓

再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1

4(9.75)

5(12.19)

2(4.87)

2(4.87)

13(31.70)

研究组

41

1(2.43)

2(4.87)

0(0.00)

0(0.00)

3(7.31)

χ2






7.765

P






0.005

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5所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1

6(14.63)

11(26.82)

14(34.14)

10(24.39)

31(75.60)

研究组

41

14(34.14)

17(41.46)

8(19.51)

2(4.87)

39(95.12)

χ2






6.247

P






0.012

3.讨论

重型颅脑创伤中,创伤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其特征在于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8]。关于创伤性脑出血初期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且缺乏高效安全疗法。虽然传统的开颅手术能够快速清除颅内血肿,减轻占位效应,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对脑功能及组织的损害显著,不适合用于老年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且容易引发继发出血,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在临床使用上受到许多限制。鉴于此,探索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焦点[9-10]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脑出血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此技术能够直接移除血肿,有效减轻颅内压力,同时因其创伤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影响轻微。根据相关研究,这种手术在治疗脑出血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缓解其生理应激反应。据医学文献记载,采用该技术治疗脑出血,不仅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还能有效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11-12]。复方脑肽节苷脂是一种含次黄嘌呤和神经节苷脂的复合制剂,能优化脑细胞代谢、修复损伤,加速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提升神经元钠泵活性,防止钙离子积聚和细胞水肿,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另外,该复合制剂还能优化脑组织的微循环,进一步减轻脑细胞的水肿现象[13-14]

创伤性脑出血引发的脑组织损伤能够激活体内的胶质细胞、星形细胞以及内皮细胞,促使其释放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这些因子进一步激发炎症效应分子的表达,直接介入了急性外伤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进展。脑出血时,血肿占位效应致周边微循环障碍和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同时释放炎症因子和毒性物质,损害血脑脊液屏障功能[1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PI、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研究组NIHSS评分以及TNF-α、IL-6、IL-β水平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通过CT定位,使用YL-1型针精准清除血肿,保护周边组织,降低损伤与并发症风险。该方法快速、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有助于缓解脑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在手术操作中应用的尿激酶能够增强特定生物酶的效能,推动局部血肿的液化过程,从而确保引流的顺畅性,有效维护神经系统功能,并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的风险。而复方脑肽节苷脂则具有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效果,加速神经元及受损脑细胞的生理功能恢复。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技术相结合,它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复原。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创伤性脑出血,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向阳,张晓玲. 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23,44(6):1498-1502.

[2]白伟民,秦历杰.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依那普利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666-1667.

[3]Martínez-Rivas JJ, Rodríguez-Lucas F, Planells G, et al. Risk of cerebral hemorrhage in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Rev Clin Esp (Barc). 2023 Dec;223(10):604-609.

[4]Watanabe A, Tsutsumi S, Sugiyama H, et al. 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dolichoectasia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Radiol Case Rep. 2022 Feb 4;17(4):1215-1219.

[5]Jiang T, Zhou X, Jiang H, et al. Efficacy of Sanqi (Radix Notoginseng) in treating 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Tradit Chin Med. 2021 Apr;41(2):262-269.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7]刘俊,徐勤义,王栋,等.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MMP-9水平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22):111-114.

[8]邓天将. 复方脑肽节苷脂在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大医生,2024,9(12):41-43.

[9]黄云,陈鸿尤,陈达健,等.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21,27(3):471-475.

[10]段福涛.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8):4072-4074.

[11]Arshad MA, Reier LS, Fowler JB, et al. Report of cerebral vasospasm as a complication of intracrani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following traumatic lumbar puncture. Surg Neurol Int. 2022 Apr 8;13:128.

[12]Ye Z, Jin H, Chen Y,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oronasal hemorrhage complicated with progressive acute epidural hemorrhage: A case report. Medicine (Baltimore). 2022 Jan 21;101(3):e28654.

[13]张平文,王义宣.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23):3351-3355.

[14]石锋,郭春保,胡圣阳,等. 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2022,50(11):1171-1173.

[15]王华超.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0,26(10):138-139.

 

 

作者简介:王星宇,男,1989-10-19,本科,主治医师,颅脑创伤。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