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案效果评估及长期跟踪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地诺孕素;米非司酮;治疗效果
正文
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会引起患者出现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不孕,其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可以达到15%左右[1]。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采用手术疗法,但实践表明,手术疗法效果不佳,易复发,故药物治疗成为此病症的主要疗法。米非司酮是抗孕激素药物,可与子宫内膜上的孕酮受体相结合,对内膜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诱发内膜的脱落与萎缩,有较好的效果,但实践表明,米非司酮停药后,病灶又会恢复血供状态,易导致病情复发[2]。地诺孕素是一种选择性的黄体激素药物,其能与孕酮的洐生物相结合,稳定子宫内膜组织,减轻疼痛,抑制子宫内膜相关组织的纤维化与增殖,缓解临床表现[3]。因此,本文选择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探讨治疗方案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1月—202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对150例研究主体做分组处理,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75例。对照组:年龄26~50(38.54±1.57)岁,月经周期26~45(36.41±1.11)天;观察组:年龄26~52(39.14±1.14)岁,月经周期26~47(37.01±1.10)天。基本病历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病情;②妇科检查发现盆腔包块;③有正确的理解与自理能力;④知情,并能配合研究方法。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②恶性肿瘤与高血压;③严重肝肾功能疾病;④哺乳、妊娠者;⑤异常器官出血;⑥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⑦恶性肿瘤;⑧中止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米非司酮治疗,月经来潮第2天,口服10mg,每天一次,四周为一个周期,共治疗两个周期。基于此,观察组增加地诺孕素治疗,口服,每次2.5mg,每天2次,如患者出现周期性出血者,每天可将剂量增加到30mg,四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1)对比盆腔疼痛感及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症状:盆腔疼痛感及痛经程度均用VAS评估,0-10分,反向评分;盆腔症状评分为0-10分,反向评分。
(2)对比激素水平:即评估LH、FSH、E2,用化学发光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监测。
(3)对比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症状没有改变,病情加重为无效[4]。100%-无效率=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5.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c2检验;计量资料用 ±SD 表示,行t检验,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盆腔疼痛感及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症状评分
治疗前,组间对比盆腔疼痛感及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症状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盆腔疼痛感及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症状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盆腔疼痛感及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症状评分()
组别 | 盆腔疼痛感(分) | 痛经程度(分) | 子宫内膜厚度(cn) | 盆腔症状(分) | |
观察组(75例) | 治疗前 | 0.8±0.1 | 1.5±0.3 | 0.4±0.1 | 7.0±1.5 |
治疗后 | 0.2±0.1 | 0.1±0.1 | 0.2±0.1 | 0.6±0.2 | |
对照组(75例) | 治疗前 | 0.7±0.1 | 1.6±0.2 | 0.4±0.1 | 7.1±1.5 |
治疗后 | 0.3±0.1 | 0.2±0.1 | 0.3±0.1 | 2.3±0.4 | |
两组治疗后t | 6.124 | 6.124 | 6.124 | 23.920 | |
两组治疗后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激素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激素水平()
组别 | LH(U/L) | FSH(pg/ml) | E2(ug/L) |
观察组(75例) | 2.6±0.9 | 7.5±1.0 | 160.1±39.0 |
对照组(75例) | 3.3±1.0 | 8.5±1.3 | 175.7±41.0 |
t | 4.506 | 5.280 | 2.388 |
P | <0.05 | <0.05 | <0.05 |
2.3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50例、23例、2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35例、25例、10例,2组相比,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病,易复发,治愈较为困难。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需要以降低内激素为原则,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孕三烯酮、孕激素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践表明,单一用药无法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停药物会复发,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地诺孕素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佳的疗效。地诺孕素与米非司酮联合后,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分裂与活动,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其中地诺孕素能对卵巢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对雌激素的代谢酶合成产生作用,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同时此药物还能抗炎,抑制内膜的增生,从而防止病灶的发展;且地诺孕素属于Rho/ROCK的阻断剂,能在此基础上抑制纤维组织的过度生长[6]。此外,地诺孕素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后,能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地诺孕素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且可以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慧娟,张帆,樊涛,等.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23, 38(18):3484-3487.
[2]应夏青,孙悦悦,朱珍莹,等.腹腔镜术后应用醋酸戈舍瑞林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 2024, 39(2):232-235.
[3]吴金津,张文渊,袁慧琴. 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内膜组织OPN DCN Twist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3,38(4):624-627.
[4]马文娟.曲普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与雌二醇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22, 28(11):2.
[5]李清雪,张贺玲.米非司酮联合STAT3抑制药AG490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2(004):038.
[6]殷汝昌,张春燕,耿爱芝.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GnRH-a的效果分析[J].科技与健康, 2022, 1(7):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