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68例
摘要
关键词
RPH;外痔切除术;Ⅱ、Ⅲ期混合痔;治疗效果
正文
痔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肛肠疾患,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痔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混合痔主要是因肛垫出现病理性肥大与下移情况,发展至Ⅲ ~
Ⅳ度时就会引起混合痔的形成,针对Ⅱ、Ⅲ期混合痔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应用手术,外剥内扎、自动痔疮套扎术( 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两种方法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1],外剥内扎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肛垫组织的损伤较重,还会对齿状线敏感区域产生一定的危害,在术后为患者带来强烈的疼痛感,延长了创面愈合时间,还易诱导并发症的出现,随着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RPH逐渐在临床中收获较多认可,该手术方法方便快捷,且在术后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大幅减轻了术后疼痛与不适感,规避了并发症发生风险,使患者能够更快实现康复目标[2]。本次主要针对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Ⅱ、Ⅲ期混合痔患者68例,均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开展手术,将其平均划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6:18,年龄23~77岁,平均(50.38±10.4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7:17,年龄24~76岁,平均(50.43±10.42)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2)在保守治疗后仍存在出血症状;(3)全程配合实验,资料齐全;(4)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无法接受本次试验护理;(3)资料丢失;(4)治疗依从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外剥内扎术开展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左侧卧体位,在实施扩肛以后,将痔核充分暴露出,在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在外痔部位取“V”形切口,对外痔组织进行剥离,与齿状线上保持0.5cm距离,随后使用血管钳对内痔基底部进行牵拉,使用7号丝线进行“8”字缝扎,并剪除残留的痔端,随后实施止血措施,使用塔纱进行固定[3]。
研究组:实施RPH联合外痔切除术,选择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湘械注准20172090176,湖南灵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在开展手术前指导患者需排空大便,指导患者保持截石位,在实施麻醉以后,对肛管周围进行清洁与消毒,将齿状线与内痔充分显露出。使用自动痔疮套扎器与电动负压吸引器进行连接,并核对连接紧密性和开关状态。缓慢地向肛管中放置窥肛器,对患者肛管周围情况进行观察,并明确齿状线所处部位,使用窥肛器将手术区域暴露出来,将套扎器呈45°放入肛管内,对准痔核组织处,在负压抽吸作用下,将黏膜组织尽量吸入枪管中,当负压值处于-0.08MPa时,可以转动套扎线棘轮,释放胶圈,随后将负压释放器开关打开,促进被套扎组织释放,在被套扎内组织注射2ml消痔灵原液,减少胶圈过早脱落[4],随后使用窥肛器观察内痔套扎状态,在外痔区域做梭形小切口,随后切除外痔,给予止血与包扎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围术期指标差异。
(2)观察疼痛指数评分与创面愈合时间差异。
(3)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7.0处理,计量数据(±s)行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X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n=34) | 23.65±5.26 | 7.36±2.85 | 4.27±0.41 |
对照组(n=34) | 35.58±6.43 | 15.61±5.32 | 5.35±0.47 |
t值 | 8.374 | 7.971 | 10.097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2.2两组术后疼痛指数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36h疼痛指数较低,且创面愈合时间较快,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疼痛指数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对比[±s]
组别 | 术后疼痛指数评分(分) | 创面愈合时间(d) | |
24h | 36h | ||
观察组(n=34) | 3.15±0.63 | 1.36±0.39 | 15.63±1.82 |
对照组(n=34) | 3.21±0.74 | 1.65±0.47 | 16.68±1.91 |
t值 | 0.360 | 2.769 | 2.321 |
P值 | 0.720 | 0.007 | 0.023 |
2.3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n(%)]
组别 | 尿潴留 | 出血 | 肛门失禁 | 水肿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n=34) | 1(2.94%) | 0 | 0 | 1(2.94%) | 2(5.88%) |
对照组(n=34) | 2(8.82%) | 2(5.88%) | 1(2.94%) | 3(7.89%) | 8(23.53%) |
χ2值 | - | - | - | - | 4.221 |
P值 | - | - | - | - | 0.040 |
3讨论
痔是肛肠科中常见病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各年龄阶段均有分布,混合痔是痔的一种严重症状显示,在以往的治疗中常应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但是易增加并发症风险,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RPH逐渐得到混合痔患者的青睐,该方法对于齿线不会造成较重损伤,对肛管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对肛门的刺激,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6h疼痛感较少,创面愈合较快,且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Ⅲ期混合痔有效性较高,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愈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商群献.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内脱垂160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06):22.
[2]刘猛.RPH与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效果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01):78-80.
[3]鞠博峤,张虹玺.RPH-4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21,35(05):81-84.
[4]刘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05):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