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投诉常见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
关键词
门诊护理投诉;因素;对策
正文
通过投诉事件可以了解患者诉求,也可以体现出门诊部门护理服务短板。结合有效投诉事件,可以汇总投诉原因。目前常见的投诉原因多体现为护理人员、医院管理、患者因素等几个层面。以下内容进一步细化投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门诊护理投诉类型
(一)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差
部分护士在面对患者时,态度冷漠或不友善,患者觉得自身被忽视、未受到重视,出现消极情绪诱发投诉;医护人员因时间紧、任务重,身心俱疲,未有效调控心态,出现不耐烦情绪,让患者觉得其不友善,或者患者感觉被忽视,诱发投诉;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情绪管理能力,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患者情绪不稳或者出现一些突发性情况,未有效进行现场干预,或者处理方式不得当,导致患者出现不满情绪,出现投诉。
从护理质量来看,医护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未严格遵循制度规范,因操作不熟练出现问题;上班时闲聊或脱岗,未认真对待患者问诊或检查工作,出现漏诊、误诊问题;在观察患者病情时缺乏耐心,不细心;抽药时药瓶有余液;未安排患者做完相应检查,给出的会诊报告有误等。
(二)护患沟通不畅或者不当
一是医疗专业术语晦涩难懂。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用专业术语,患者理解不了,导致患者无法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降低宣教质量。二是诊断时间较短,护患沟通不畅,门诊护理工作繁杂多样,救助时间紧张,医护人员常因时间紧迫未与患者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未全面了解患者就诊需求,或者未深入解答患者疑虑。三是缺乏沟通技巧,医护人员在门诊护理诊断中,需要与患者进行全面的沟通与交流,但患者具有个体差异,如其情绪状态、个性等不同,一旦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不利于深层次探究患者需求,沟通不畅后诱发投诉。
(三)门诊服务流程欠合理
门诊专科业务在不断发展,科室逐步增多,病人在候诊、缴费、取药等过程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诊疗时间极为有限,在检查、治疗延续性差、楼上楼下反复找诊室、询问结果得不到及时性回复后,对医院产生信任危机。一旦等待时间较长,长时间得不到诊疗,患者出现不满情绪。而患者对接诊时效有着较高要求,寄希望快速进行挂号、就诊、治疗、取药等各个环节。但门诊人数多,病种多样,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不一。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或者等待时间较长后,患者觉得不便,出现不满情绪。
(四)患者原因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对治疗过程存在一定疑议;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有着更高要求;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沟通能力、情绪管理等有差异,在得不到满意的护理服务时,出现不满情绪。
二、门诊护理工作特点
一是岗位多,工作内容繁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岗位包含咨询服务台、导医台、分科检诊室等不同岗位,加大了护理工作难度。
二是接待病人数量较多。尤其在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每天接待人数较多,加大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极容易满足不了众多患者就医需求。
三是人群杂,病种多。病人与陪护人员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病源广。尤其在面对一些急慢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时,加大病人间感染风险。
四是诊疗时间短,环节多。门诊病人对接诊速度有着较高要求,希望能快速高效接诊。然而检查工作要详细与诊疗结果准确性与诊疗速度间形成矛盾。因病人数量多,拖慢了诊疗速度。加上诊疗环节包含挂号、候诊、放射、注射、治疗、取药等众多环节,进一步拖慢诊疗速度。
五是应急变化多,门诊人数、病种、病情轻重缓急各有不同,病人护理需求各有差异。护理人员需做好应急准备,并具备临时调度能力。
三、门诊护理投诉处理对策
(一)对护理人员实施制度化管理
1、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
第一,完善门诊护理章程,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做好侦查。每天上班后,第一时间查看巡视门诊各诊室中是否存在护理隐患,重在把控当天的门诊护理工作完成度,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防止问题累积。另一方面,做好监督,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贯彻落实到位。医院可以构建相应的督查机制,成立督导小组,有序推进护理质量管控、行风管理与消毒隔离管理等。每月为各小组安排一人,负责督查工作,即便护士长处于休假学习期间,也需严抓督查工作。再一方面,要做好协调员工作,从投诉处理结果来看,多处投诉由门诊协调与解决。
第二,转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人兼具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需关注其心理活动,符合其心理需求。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病人投诉原因往往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关,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服务工作缺乏主动性,或者服务态度冷漠。为此提高服务主动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防控病人投诉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问诊服务病人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热情诊治,解答疑问要细心,关心病人的困难,用合适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与交流,提高交流有效性,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面对病人的痛苦,医护人员需要感同身受,有效提供医护措施,并将与医治相关的事情解释到位。在管理上要以病人为中心,将工作落实到位。
第三,建立预约制度。依托完善的预约制度,有效安排患者就诊时间,防止医护人员因沟通时间不足,出现沟通不畅,沟通不顺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分时段就诊服务,确保医护人员可以充分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医院也可以适度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减轻其工作压力,确保每位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使其感知到医院的重视,并能得到全面的疾病解答。
2、关注护理人才培养,提高其护理水平
第一,医院需组织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其护理技术业务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倾听技巧、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提升门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使其能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与交流。或者组织在良好沟通环境下,耐心了解患者需求,一一解答患者疑问。面对不同患者,要用合适的语言传达信息,确保患者能听懂,能理解。护理人员可以运用比喻、类比等多样化方式,将复杂的医学概念以通俗化方式解释给患者,或者为患者提供一些宣传资料,帮助其了解疾病知识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同时可以增加心理支持服务,比如,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其情绪安抚,缓解其负性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第二,护理人员在接到病人投诉后,需将心比心站在病人角度,设身处地感知患者心情,尽可能满足病人合理化需求,减轻其治疗过程中的身心负担,在意识到自身问题后,要及时向患者表达歉意。
第三,客观对待投诉事件。在出现投诉事件后,医护人员需高度重视,理解患者心情,尊重患者投诉权。在深入分析投诉事件后,有则改之。找出问题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从根源处杜绝此类问题。在查询原因过程中,认真听取病人及其家属诉求,并与当事人核对,秉承公正、公平、公开处理原则,认真处理投诉事件。若因护理人员沟通不当或服务不到位诱发投诉事件,护理人员需及时向病人道歉,制定补救措施,消除患者不满情绪。若病人投诉原因不成立,要耐心向其解释相关工作,直至消除病人负面情绪,获得病人理解认同与配合为止。
第四,坚持有效的沟通。在护理投诉中,并非所有的护理投诉均是技术问题,部分因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出现误会。门诊是体现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窗口之一,护士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要力争与病人建立信任感,举止要端庄得体,微笑与病人交流,拉近病人与护士之间的关系。此外在交流过程中,护士要认真听取与接受病人与家属的合理化意见与建议,尽可能地帮助病人排忧解难,有利于顺利开展后续治疗工作,减少误会与投诉。
第五,提高服务意识。医院需要加大服务意识培训力度,要关怀与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富有人文化的、温暖的服务。此外,通过组织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帮助医护人员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懂得换位思考,进而与患者积极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完善门诊管理
一是医院门诊可积极推行自主服务终端,全面提高患者门诊问诊率,减少就医时间,尽可能从根源处规避投诉事件。另外医院需要收费明细化,优化门诊各环节收费机制,提供动态化的就医消费清单,打消患者疑虑。
二是预先告知诊疗流程。门诊导诊护士担当着公关护士的角色,在日常工作中,其需将心比心,理解病人就诊时的急切心情,注重自身仪容仪表,耐心与病人、家属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排队序列号或者等候时间告知给病人,减少病人焦虑等负性情绪,与病人与家属积极配合,维护良好的诊治秩序。
三是推行便民服务措施。一方面,制定便民措施。和设立无障碍通道小超市数量等多样化的便民措施,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制定价格公示制度。在较为显眼的地方设立电子触摸屏将,收费项目邀请价格,收费依据等公示给患者,使患者能清晰知晓自身的消费情况,摒除其医院滥收费、多收费等错误认知。医院也可以制定相应标识,将专家简介、出诊表、各楼层具体分布图等张贴出来,方便患者自主就医。同时成立门诊综合服务部,进行实时服务前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或主管护士提供服务工作,完善综合服务职能,实现医院一站式服务。
(三)完善投诉管理机制
医院投诉管理科因制定完善的投诉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将所有投诉记录在档案,包括病人与医务人员信息,全面记录在档案内进行存档,旨在总结经验与教训。若医护人员连续三次被病人投诉,需要给予其警告,并全面调查事件后作出相应的处理。二是当场处理简单的投诉事件。若部分投诉事件较为简单,可当场解决。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耐心,用适当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可与其他部门负责人员取得联系,陪同患者一同到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直到患者满意为止。三是全面记录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部分投诉事件较为繁杂,无法当下解决,可以留下投诉记录,在约定时间内给出处理意见,确保患者得到满意的答复。四是推行门诊患者不满意服务记录机制。全面汇总投诉事件,集中分析投诉问题。在出现投诉事件后,应将投诉事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主任或者当事人,尤其深入分析投诉发生原因,找出整改方案,总结经验与教训,防止后续工作中出现此类问题。四是全面挖掘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效能。借助信息化技术,积极构建医院职能部门或者相关主管部门平台。对于平台上反复出现的投诉事件,要进行集中化的讨论与交流,相关部门领导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讨论中,重视投诉事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解决门诊护理投诉,需要领导与护理人员重视投诉事件,在面对投诉时态度要端正、要诚恳,切勿激化矛盾。了解投诉事件诱因时,多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要保持耐心,具有同理心,认真倾听患者诉求,进而不断完善门诊治疗服务,使问题能从根源处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医院需要关注人才培养,要全面提高门诊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技能水平,使其能高效胜任门诊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投入诱因不一。为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医院领导层与护理人员要重视投诉,要能深挖投诉事件出现的原因,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此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投诉。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李平,欧文斌,等.门诊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5):54-57.
[2]贾媛媛.门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J].国际护理与健康,2023,4(3).
[3]周金艳,肖华丽,屈梅香,等.门诊患者350例投诉原因分析与改进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19):46-47.
[4]赵敏,刘冲.儿科门诊投诉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J].医学与哲学,2022,43(9):37-40,46.
[5]赵宝文.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与对策[J].糖尿病天地,2021,18(8):226.
[6]牛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门诊投诉原因及对策分析[J].健康管理,2022(2):121-123.
[7]刘静萍.门诊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1):108-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