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意义研讨
摘要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预见性护理;腰椎功能评分(JOA);并发症发生率
正文
针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LDH患者,需尽早开展手术治疗,随着脊柱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持续发展,为LDH患者也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尽管是微创手术,对患者同样是强烈的外界应激,故围术期强调前瞻性、预见性思维,完善相应的护理指导计划,是巩固腰椎功能改善效果的关键[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科符合手术指征的60例LDH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依据Excel函数随机分组原则划分至A组、B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检查,符合《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20)》有关判定标准。A组:男女占比22:8,年龄(48.74±2.05)岁,L3-L413例,L4-L517例;B组:男女占比23:7,年龄(48.91±2.09)岁,L3-L415例,L4-L515例。以上数值均经t检验系统分析,组间计算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A组、B组患者均择期开展手术,期间分别拟定常规护理计划及预见性护理计划,后者概括如下:
①为避免临近手术期时患者内心恐惧感加重,护理人员可提前参考LDH及科室内常见病种有关信息,将病因病机,手术流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工具向患者、家属播放,期间也应鼓励他们提出疾病方面的有关问题,意在纠正错误认知,减轻顾虑。另一方面,为增强患者手术耐受性,帮助术后更好恢复,自术前2d,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俯卧位体位训练,并示范膝关节、髋关节屈伸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的正确方法。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详细交接,术后早期将生命体征监护、观察切口敷料状态等方面作为重点,定期测定、记录患者下肢皮肤状态(温度、肤色、感知、运动等),以便于护理人员更好识别病情变化,确保病情出现变化后可积极配合医师处理。
②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变化等信息,并聆听其主诉,定期以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完善疼痛有关信息的护理诊断,分析疼痛性质,参考VAS量表将患者划分至轻度疼痛组(评估结果≤3分)及中重度疼痛组(评估结果≥4分),前者应以非药物镇痛方案为原则,可参考实际情况进行呼吸放松止痛法(感到疼痛时叮嘱患者深吸气,并缓慢呼气,期间可闭上双眼,想象曾经所发生过的美好事情)、音乐止痛法(参考组内患者音乐喜好,播放节奏轻柔欢快的歌曲,患者闭目聆听,跟唱均可)等方式;而中重度疼痛组患者则应在此基础上,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秉承最小有效给药剂量原则,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
③术后尽早介入康复训练,通常术后2d左右,待拔除引流管,护理人员便可协助其进行简单的被动训练及肢体按摩,并逐渐向直腿抬高训练、带腰围直腰行走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方面过渡。最后,建立微信群聊,由2名N2级护理人员负责群聊管理,如疾病有关问题解答、发送疾病科普图文资料等等。
1.3观察指标
①腰椎功能评分[围绕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中临床体征、主观症状等指标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评估,评分范围0-29分,被试者总分越高,代表腰椎功能越好];②术后24h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完成术后24h护理评估,该量表评分范围0-10分,分别对应无痛以及剧烈疼痛状态];③并发症发生率总和[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感染、神经根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6.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t检验系统、Excel卡方检验系统分析,B组患者JOA评分更高,术后24h 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总和亦低于A组患者(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总和对比[,(%)]
组别 | JOA评分 | 术后24h VAS评分 | 并发症发生率总和(%) |
A组(n=30) | 20.89±2.14 | 5.01±1.48 | 6(20%) |
B组(n=30) | 25.19±2.68 | 3.15±0.76 | 2(6.67%) |
t/χ2 | 6.867 | 6.123 | 7.688 |
P | 0.001 | 0.001 | 0.006 |
3讨论
LDH是造成我国青中年男性劳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关键一环,其发病机制相对明确,即腰椎间盘功能退变情况下,因纤维环断裂所致髓核突出,并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组织,故患者常遭受腰腿痛、下肢麻木甚至二便异常等问题的困扰,严重降低生活质量[2-3]。除先天性腰椎发育异常外,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外伤等因素均使LDH发病风险性有所增加,在办公室白领、重体力劳动群体当中发病率相对更高。较其他疾病而言,LDH虽不致命,但危害性同样不容小觑,未积极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有患者可因合并腰椎滑脱、下肢瘫痪而丧失生活能力,可见尽早明确诊断,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4]。
积极开展手术对解决神经刺激压迫问题、缓解症状、遏制病情进展十分有利,但腰椎解剖结构复杂,且尽管是微创手术,对患者同样是应激创伤因素,故拟定前瞻性、预见性护理计划以规避围术期风险是重中之重。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基于护理程序,为患者展开完善的护理评估,意在提前预知护理活动中的医疗风险,并参考风险严重程度及风险类型,拟定对应的护理计划,充分强调护理安全性及有效性,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5]。基于此,本研究以预见性护理用于B组患者当中,经护理,该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JOA评分等指标亦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P<0.0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得知,预见性护理作为LDH群体围术期护理方案,有相对理想的干预成效。
参考文献
[1]谢瑜.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05):661-662.
[2]李静,葛茜楠,姜婷,等.围术期多层次护理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症状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06):99-102.
[3]刘献春.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外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03):149-151.
[4]张爱华,严仁辉,王爱华.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191-195.
[5]刘晓娜.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183-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