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三种穿刺入路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温控热凝术; 圆孔;卵圆孔
正文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疾病,射频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方法之一,疗效肯定【1】,2016年以来,我们在CT定位下行三种穿刺方法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共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患者60例,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在22岁至92岁之间,平均年龄57岁,分为三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行CT引导下圆孔穿刺上颌神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眶下孔穿刺眶下神经,穿刺成功后射频热凝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均行实验性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明确疼痛分支为Ⅱ支。
2、操作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仪(Siemens Emotion,德国),射频治疗仪(Smith&Nephew,美国),射频治疗针,具体操作如下:
2.1圆孔穿刺上颌神经组:CT扫描确定穿刺点和具体入径,穿刺点一般位于颧骨颧弓连接处下缘,常规消毒,CT引导下以圆孔为目标,调整进针位置和深度,进针约4cm左右,接近圆孔时可诱发上颌神经麻木或过电样疼痛,方波刺激明确位置,注入1%利多卡因1ml,行射频热凝,温度在70-80度之间,时间120-180秒之内,询问患者疼痛和感觉变化,针刺检查患者痛觉是否消失。
2.2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采用Hartel前入路法,CT引导下口角旁穿刺卵圆孔,调整穿刺深度和位置,询问患者局部感觉,方波刺激明确穿刺针尖位于Ⅱ支,行射频治疗,温度70-80度,时间120-180秒之间。
2.3眶下孔穿刺眶下神经:鼻翼旁1cm处穿刺眶下孔,调整深度及位置,CT定位明确穿刺针尖位于孔内,注射2%利多卡因1ml后,行射频治疗,温度70-80度,时间120-180秒。
3、疗效评价标准:优:完全无痛;良:偶有疼痛,无需口服止痛药物,疼痛逐渐消失;好转:疼痛明显减轻,但需短期口服止痛药物,症状逐渐好转;无效:疼痛未缓解,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4、结果:60例患者均穿刺到预设位置,射频治疗后1周疼痛基本消失,随访1年,卵圆孔穿刺组及眶下孔穿刺组均有1例复发,所有患者三叉神经Ⅱ支支配区域均出现感觉减退,卵圆孔组6例患者出现第Ⅲ支区域感觉减退,眶下孔组7例出现下睑肿胀,皮下淤血,5-7天后消失,无颅内血肿及死亡病例发生。
术后7天疗效评价(表1)
组别 优 良 好转 无效 |
圆孔组20例 14例 4例 2例 0例 卵圆孔组20例 6例 9例 5例 0例 眶下孔组20例 10例 4例 6例 0例 |
P<0.05 圆孔组与其他两组比较 |
手术并发症(表2)
组别 颅内出血 感染 角膜麻痹 第Ⅲ支区域感觉减退 下眼睑肿胀 1年后复发 |
圆孔组 0 0 0 0 0 0 卵圆孔组 0 0 1例 6例 0 1例 眶下孔组 0 0 0 0 7例 1例 |
讨 论
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2】,射频热凝被认为是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3】。三叉神经第Ⅱ支神经纤维因其神经走行的特殊性,射频热凝治疗关键在于准确的穿刺及定位【4】。陈冬雷等 [5] 通过 CT 影像测量得到圆孔的 大致体表定位距鼻正中线水平约 2 cm,距眶下缘 约 8 mm。邓彬华等 [6] 和彭浒等 [7] 通过尸体解剖 测量得到圆孔距鼻正中线水平约 2 cm。
目前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射频穿刺主要有三种入路,即经圆孔外口穿刺上颌神经,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Hartel前入路法),眶下孔穿刺眶下神经。Hartel前入路法对三叉神经痛第Ⅲ支,效果较好。穿刺针从卵圆孔穿入,在射频热凝治疗过程中,由于局部产热造成下颌神经纤维蛋白质变性,可能造成咀嚼功能减退。经眶下孔穿刺眶下神经局限性较大,适应症为上唇、上颌前牙区疼痛,对于软硬腭及咽部粘膜疼痛效果欠佳。我们采用CT引导下经颧弓下缘侧入路穿刺圆孔外口,利用CT定位可观察圆孔形态及径路结构,避免错误穿入眶上裂或损伤视神经,穿刺成功后利用CT薄层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圆孔周围组织,以明确穿刺针准确到位。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圆孔入路穿刺上颌神经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治疗效果优良率高,并发症少,适应症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Udupi BP,Chouhan RS, Dash HH.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percutaneous retrogasserian glycerolrhizolysis and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echniques in the management oftrigeminal neuralgia Neurosurgery,2012,70:407-412
[2]Pan SL,Chen LS,Yen MF,et al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fter trigeminal neuralgia-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Cephalalgia,2011,31:937-942
[3]Shiro K,Shigeru S,Kenichi S,Percutaneous radiganglion guided by high-speed real-time CT fluoroscopy.Neuroradiology,2009,51:563-566
[4]Chua NH,Vissers KC,Shuijter ME.Pulsed ratiofrequency treatment in interventiona pain managemengt: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indications-a review.Acta Neurchir(Wien),2011,153:761-771
[5] 陈冬雷 , 吴煜农 . 圆孔前入路穿刺的解剖结构观察 [J]. 口腔医学 , 2017, 37(2):131-135.
[6]邓彬华 , 刘环海 , 彭渝 , 等 . 翼腭窝骨性结构及其毗 邻关系的应用解剖 [J].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2014, 19(2):1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