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多种筹资方式解决医院建设资金的思考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李明星

临沂市中医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公立医院面临发展机遇,亟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扩大发展规模。但是在此过程中,医院也面临国家严控隐形债务、融资渠道收紧、新医改对医院收入的影响等政策环境,存在建设资金紧缺的难题,影响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也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效果。因此,医院需要对资金筹措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科学合理地使用多种投资方式,从而顺利地解决医院建设资金紧缺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医院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围绕此问题,结合政策因素,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筹资方式;公立医院;建设资金

正文


公立医院为我国公益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运营质量和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国民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身体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也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步提升,希望医院能够持续改善就诊环境、引入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并提升医疗水平;公立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亟需持续强化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同时,新医改的实施和推进,药品耗材加成取消、检查收费标准降低、医生多点执业、加速人才流动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等,公立医院的收入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彻底改变了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现象,公立医院公益性更加凸显,对医院的获利空有了更加紧缩和约束,造成了很多公立医院面临建设和发展资金紧张的困难

一、医院应用多种筹资方式的重要性

在过去,医院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以及医疗服务收费。但是现阶段,随着政府财政资金的收紧,以及当前医改对公立医院收入和获利的限制,这两种筹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医院需要谋求更多科学合理、合法合规地运用多种投资方式解决医院建设资金紧张的难题。

首先,科学合理使用多种筹资方式不仅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的资金,解决医院建设资金紧张的难题,而且还有效解决了医院对单一筹资渠道的依赖,进一步强化投资的稳定性。

其次,科学合理地使用多种筹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医院应对医疗体制改革。随着新医改的实施与推进,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而这些措施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应用多元化筹资方式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医院建设之中,为医院的改革与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科学合理应用多种筹资方式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运营效果和管理水平。医院在应用多种筹资方式时就需要积极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但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医院就需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水平、风险管控能力,决策能力,如此才可以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2]

二、公立医院筹资存在的困难

首先,债务风险大由于医院有稳定的收益和境经济来源,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银行来说有良好的信用,不需要主动申请,很多银行主动向医院进行放贷,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结果,全国40%的医院资产负债率高于50%,有些甚至还大于100总体上医院负债率大,具有较大的债务风险。

其次,还债能力薄弱公立医院本身公益性质,使得医院真正获得正收益的低,偿还债务的能力非常弱。特别是新医改的一些列公益性质要求的政策的实施将直接导致医院药品收入和结余空间下降或消失,同时政府补贴不足及医疗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较小,医院收入面临大幅减少。

再次,政策限制多。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事业单位,承担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在筹资和融资等方面受到较大的政策限制,筹资渠道较为有限;同时公立医院所有收入已经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意味着目前公立医院的要彻底回归公益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禁止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机构,还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不得与其他组织投资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这就意味着通过医疗合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的的筹资渠道也被封死了。

三、公立医院科学合理筹资方式思考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除政府补助外,对公立医院解决建设资金可采用的筹资方式提出如下思考

(一)银行融资

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公立医院,具有医疗区域优势、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和较好的预期收益,极易获得银行较高信用评级,成为银行贷款发放的优质客户;通过银行贷款是比较直接和快速的融资方式。

(二)专项债

公立医院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一种,具有筹资金额大、融资成本低、还本期长安全性高等优点,一定程度缓解了公立医院资金缺乏的局面。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也是目前国家鼓励的、合法合规的筹融资模式之一。但目前专项债的申请、报批及监管和财政专项补助是一样的,需要医院积极对接发改和财政部门,进行项目立项申请极力争取。

(三)PPP模式

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PPP模式是为数不多的国家鼓励的合法合规的融资方式,对医院、投资人及融资机构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PPP模式融资规模大,期限长,一般用于公立医院大型基建类,如新院区建设,一般缺口大,还款期限长,其他融资渠道均难以满足此规模的资金需求。根据《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的规定,公立医院的利润只能留存支持医院发展,因此社会资本投入的医院投资建设和社会资本运营部分的成本,一般只能采用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

(四)BOT模式

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由政府或公立医院通过与社会投资人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将医院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权等权力移交给社会投资人,通过对医院项目的经营管理获取一定回报,等到协议期满后,社会投资人再将经营权无偿交还给医院。BOT模式应用范围较为局限,一般不能用于医院整体建设,仅适用于收入与成本自求平衡的项目,如医院食堂、停车场等。

(五)分期付款

根据2016年国务院11号文《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为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提供分期付款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当前政策下,除个别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都禁止公立医院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买大型设备。但医院可以与相关企业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进行谈判,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缓解医院资金支付压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普遍面临自身建设资金紧缺的难题,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筹资方式,如此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但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属于公益性公共产品,在目前政策环境下,融资渠道相对较少。当前,公立医院需要在政策允许下,在有限的渠道下,积极寻求多方面的筹资方式;未来,在合法合规、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原则下,还需进一步加强融资模式创新,冲出公立医院融资的单调定式和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缺口,进一步推动医院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纪曦,邱杨.“国考”绩效导向下三级公立医院融资策略研究[J].会计师,2023,(18):54-57.

[2]季尚存.国有企业医院融资的困境与应对策略——以A医院为例[J].财会学习,2022,(15):151-154.

[3]熊雪晨,白鸽,周奕男.公立医院制度性诱导需求的资金流转概念模型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01):12-15.

[4]熊雪晨,白鸽,周奕男.公立医院制度性诱导需求的资金流转量化模型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01):16-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