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对口腔种植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埋入式;非埋入式愈合;口腔种植;临床效果
正文
口腔种植学作为现代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修复缺失牙齿的一种常见方法[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种植牙手术不仅能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还能极大地改善面部美观度,提高生活质量。在种植体植入后的愈合过程中,愈合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种植体的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度[2]。传统的愈合方式主要包括埋入式和非埋入式两种。埋入式愈合是指在种植体植入后,通过缝合软组织将种植体完全覆盖,待愈合完成后再进行二次手术暴露种植体。非埋入式愈合则是在种植体植入时直接使用愈合基台,使种植体在愈合期间始终暴露于口腔环境中,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3]。近年来,随着对种植体愈合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愈合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还对周围软硬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愈合过程中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形成和整合是影响种植体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4]。埋入式愈合和非埋入式愈合在这一过程中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非埋入式愈合由于避免了二次手术,使得患者的康复过程更加顺利,术后不适感降低,进而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而埋入式愈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提供更为稳定的愈合环境,有助于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更好整合。本次研究对比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应用于口腔种植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其咀嚼功能的改善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牙列缺失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5例)患者选择埋入式治疗,给予观察组(45例)患者非埋入式治疗,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8:17;年龄下限为25岁,上限为45岁,中介值为(34.63±2.96)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7:18;年龄下限为24岁,上限为46岁,中介值为(34.60±2.56)岁。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因牙列缺失需要进行口腔种植治疗,并愿意配合随访及评估;牙列缺失情况稳定,符合种植手术的基本条件;无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能耐受手术;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或可能影响术后恢复;近期(6个月内)接受过其他口腔手术或治疗,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牙周健康状况不良,有严重的牙周疾病或急性口腔感染;对种植体材料或手术过程中的药物过敏;存在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随访和评估;
1.3方法
在种植手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完善口腔检查和放射线检查,必要时采取研究模型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完善牙周治疗。向患者介绍种植体治疗方案,确保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种植体植入前1小时,给予患者罗红霉素(0.15mg)和替硝唑(1g)以预防感染。
对照组患者种植体植入种植位点后,接入覆盖螺丝,并使用间断缝合法或连续缝合法严密关闭创口,使种植体在愈合阶段完全埋入黏膜下。下颌患者在3个月愈合期后,上颌患者在6个月愈合期后进行二期手术。在二期手术中,探诊覆盖螺丝中心并用牙龈环切刀切除覆盖的牙龈,接入修复基台。
观察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种植窝后,直接接入愈合基台,并修整软组织瓣,使用间断缝合法或连续缝合法严密关闭创口。种植体愈合基台部分将在愈合阶段穿龈暴露于口内,从而避免了二期手术的需要。
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下颌)或6个月(上颌)开始进行上部修复治疗。所有患者的修复体均采用烤瓷金属冠进行黏结修复。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并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1.4观察指标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度和咬合力均显著改善,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度和咬合力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度和咬合力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或发生严重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牙龈炎、软组织水肿和牙齿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咀嚼功能:采用咀嚼效率测量仪器测量患者的咀嚼功能,记录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美观度:通过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种植体修复后的美观度,记录其在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卡方/t值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对比[n(%)]
组别 | n | 总疗效 | 并发症 | ||||||
治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牙龈炎 | 软组织水肿 | 牙齿松动 | 合计 | ||
对照组 | 45 | 11(24.44) | 14(31.11) | 20(44.44) | 55.55% | 6(13.33) | 5(11.11) | 6(13.33) | 17(37.77) |
观察组 | 45 | 26(57.77) | 14(31.11) | 5(11.11) | 88.88% | 1(2.22) | 1(2.22) | 2(4.44) | 4(8.88) |
χ2值 | - | 12.461 | 10.496 | ||||||
P值 | - | 0.000 | 0.001 |
2.2 两组咀嚼功能、美观度以及咬合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美观度、咬合力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功能、美观度、咬合力均具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咀嚼功能、美观度、咬合力等评分升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两组咀嚼功能、美观度以及咬合力对比(±s)
组别 | n | 咀嚼功能(nm) | 美观度(分) | 咬合力(N)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45 | 0.32±0.06 | 0.59±0.12* | 41.95±5.21 | 89.91±5.31* | 50.95±5.23 | 95.34±5.24* |
观察组 | 45 | 0.33±0.05 | 0.98±0.15* | 40.22±5.12 | 95.98±5.23* | 50.88±5.33 | 130.04±5.33* |
t值 | - | 0.858 | 13.619 | 1.588 | 5.463 | 0.062 | 31.142 |
P值 | - | 0.392 | 0.000 | 0.115 | 0.000 | 0.950 | 0.000 |
注:*表示本组内与治疗前对比,P<0.05。
3. 讨论
牙列缺失是指部分或全部牙齿的缺失,这在口腔医学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牙列缺失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影响口腔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5]。牙列缺失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发音能力,还对面部美观度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修复方法如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但其舒适度和使用寿命有限[6]。近年来,随着种植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通过种植牙手术来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度。根据相关研究,牙列缺失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老年人群中,牙列缺失的发生率更高,主要原因包括牙周疾病、龋齿和牙外伤等。
本次研究对比了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非埋入式愈合)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埋入式愈合),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埋入式愈合在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度和咬合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埋入式愈合能够避免二次手术,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痛苦,还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和患者的依从性,非埋入式愈合使得种植体在愈合期间始终暴露于口腔环境中,有助于种植体与周围软硬组织的整合,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研究表明,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整合是影响种植体长期成功的重要因素,非埋入式愈合能够提供更为理想的愈合环境,从而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非埋入式愈合在术后护理和随访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由于种植体暴露在口腔中,医生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检查和调整,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与埋入式愈合相比,非埋入式愈合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度和咬合力,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体现了非埋入式愈合在提高口腔种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华锶滢, 顾新华. 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对口腔种植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1, 22 (03): 231-235.
[2]刘汉卿. 上颌磨牙区即刻种植同期上颌窦底内提升非埋入式愈合的临床研究[D]. 青岛大学, 2019.
[3]杨涛. 埋入与非埋入式愈合对骨水平种植体临床疗效的影响[D]. 河北医科大学, 2019.
[4]何艳召, 田雪丽, 丁伯峰, 苏全, 朱志伟, 史敏. 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 (01): 165-166.
[5]张宁, 慕童, 李红梅. 埋入式和非埋入式种植体对于薄龈型患者后牙区单颗固定种植修复后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 (08): 907-910.
[6]昌官霖. 翻瓣植骨非埋入式即刻牙种植在上颌前牙区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D]. 青岛大学,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