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关节”科普小知识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蒋建军

桂林市资源县人民医院 5414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骨关节疼痛是许多中老年朋友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年龄增大,身体器官老化,很多人就会出现腰背痛、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骨关节疾病。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些疾病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下也可以治愈。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人出现关节疼痛,尤其是老年人出现关节疼痛等问题,首先不要恐慌,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骨伤关节疾病方面有很多优势。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骨伤关节方面的知识。

1 什么是骨伤关节?

骨伤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骨骼和关节组成。骨骼主要由骨小梁构成,而关节是由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骨骼组成的。骨骼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骨架,在运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骨伤关节疾病通常分为骨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骨折和脱位、骨质疏松症等类型。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钙的流失,导致软骨发生损伤,从而导致骨质疏松,最终出现骨质增生,关节僵硬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炎逐渐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表现为腰背痛、腿疼、手痛、胳膊疼等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椎间盘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脊柱压力分布不均衡,导致神经根受压,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疼痛主要位于颈部、背部和腰部。患者的感觉是头晕和恶心。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伤害性疾病,是指骨组织受到外力损伤或断裂。骨折发生后可能会引起骨膜下出血、血肿、坏死等现象,从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常见的骨折类型有断指再植、断肢再植、肩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等。

2 骨伤关节疼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骨伤关节疼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包括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主要病因有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经络不通,最终引起关节疼痛;气滞血瘀是指由于长期劳损、创伤等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使经络阻滞、气血瘀滞;气血亏虚是指由于年老、久病或外伤等因素导致气血亏损,导致经脉空虚,肌肉筋脉失养而致关节疼痛。中医认为:骨伤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内的虚实密切相关,既有外因(风、寒、湿等)又有内因(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寒为万病之首;外因(风、寒、湿等)引起人体正气不足,人体抵抗力下降;内因(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引起机体局部经络阻滞而致关节疼痛。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骨关节疼痛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风寒湿痹。多见于关节扭伤或外伤后引起的骨关节疼痛。

2.气滞血瘀。多见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骨刺)等引起的疼痛。

3.气血亏虚。多见于骨伤患者年老体弱或因其他因素导致气血亏虚,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无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2.1风寒湿痹

1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

2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3有明显的关节红肿、发热、皮温升高、酸痛等症状,局部皮肤发硬或出现瘀斑。

4伴有全身不适、畏寒怕冷、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症状。

风寒湿痹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证范畴,是感受外邪或内因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的病症。多见于外伤后或寒冷季节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减轻;关节皮温降低,局部发硬;肢体发凉,手足麻木等。

风寒湿痹与风寒湿痹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区别。风寒湿痹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风寒湿痹属于痹证的范畴。

风寒湿痹证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常伴有发热、恶寒、鼻塞等症状;风寒湿痹证常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为主。

风寒湿痹证常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肢体皮肤可见瘀斑;风寒湿痹证多以局部关节僵硬疼痛为主,常伴有畏寒肢冷、发热、口不渴等症状。

2.2气滞血瘀

中医认为:骨伤关节疼痛多因外伤、劳伤、瘀血、气滞所致。瘀血停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久则瘀阻经脉,气机不利,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气滞血瘀可分为气滞气阻和气滞血阻两种。

气滞气阻:多因外伤、劳伤、久病所致,受伤后机体正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此类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或年老体弱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1气滞血瘀的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2气滞血瘀的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伤寒论》)。

3血府逐瘀汤:当归、白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酒炒);

4血府逐瘀汤加减:红花、川芎(酒炒)、桃仁(去皮尖)、生地黄(酒炒)、白芍(酒炒)。

5消肿止痛散:枳壳(酒炙)+白芥子+五灵脂+乳香+没药+红花。

6当归活血散:当归酒炙;川芎酒炒;当归酒炒

7四物汤加减: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白芍(酒炙)+当归尾+当归根+制乳香(酒炙)。

8化瘀通络方:桃仁红花散加减:桃仁6g,红花6g,桃仁9g,当归9g,川芎9g,红花9g,丹参9g

3 骨伤关节疼痛如何辩证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骨伤关节疼痛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型、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所以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辨证论治。

如果患者属于肝肾亏虚、血瘀痹阻、风寒湿痹等证型,则应选用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的方药;如果患者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等证型,则应选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方药。

如骨伤关节疼痛属肝阳上亢,痰瘀互结,则应选用清热利湿、化痰通络的方药;如骨伤关节疼痛属风湿痹阻、气血瘀滞,则应选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方药。

骨伤关节疼痛主要分为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骨关节病和内伤虚损导致的骨关节病两类。中医根据其不同证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骨伤关节疼痛,可以采取辛温发汗、祛风除湿的方法治疗;如果是内伤虚损导致的骨伤关节疼痛,可以采取补益气血、化痰通络等方法治疗。

所以,中医在治疗骨伤关节疼痛时,首先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症选择适宜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达到有效治疗骨伤关节疼痛目的。

4 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骨关节病

症状:关节疼痛,以膝关节疼痛最为常见,疼痛部位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则舒,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可伴有关节局部肌肉酸痛、肢体麻木等。舌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辛温发汗、祛风除湿。

方药:桂枝汤(《金匮要略》)加减:桂枝、白芍、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风寒湿痹日久不愈,四肢关节疼痛明显者可加羌活、独活;四肢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鳖甲、鳖甲;肢体麻木明显者可加天麻、川芎;关节疼痛较重者可加鸡血藤、牛膝等。

注意事项:风寒湿痹证属外邪侵袭为主的疾病,故外感表证未解时不宜用药。此外,治疗风寒湿痹证时一定要注意保暖。患者在感冒之后不要急于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应该先把感冒治好之后再进行治疗。

5 内伤虚损引起的骨关节病

内伤虚损引起的骨关节病主要包括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脾不和等证型。在治疗上,中医认为肝肾同源”“气血同调,所以在治疗上要同时补益肝肾、调理气血,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肝肾亏虚型:症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甚则夜寐不安、眩晕耳鸣、耳鸣耳聋,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填精,祛风除湿。

方药:熟地黄15g,山萸肉12g,山药20g,山茱萸9g,山药15g,泽泻9g,丹皮12g,杜仲12g

2)气血两虚型: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

方药:黄芪20g (不去皮)、当归10g (去苗)、白芍15g (酒炒)、党参15g (去芦头)、白术10g (去皮)、茯苓15g (去皮)、炙甘草10g

3)肝脾不和型:症见情绪不畅或抑郁急躁或忧郁喜怒无常。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治宜疏肝健脾。

方药:柴胡10g,白芍20g,黄芩10g,川芎10g,香附15g,木香15g,陈皮10~15 mm

4)肝肾阴虚型:症见腰膝酸软疼痛加剧,形体消瘦或肥胖多脂或少油少食。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宜补肾益阴。

6 中药治疗骨伤关节疾病有哪些优势?

1中药是一种天然药物,无毒、无副作用,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骨伤关节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具有药物作用直接、迅速、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2中药可调节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中药具有活血通络、祛湿消肿等功效,对关节损伤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3中药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等。这些成分在人体中可以起到缓解疼痛和增强骨骼的作用。

4中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血液循环更加顺畅。它不仅能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而且可以加快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

5中药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和微环境,使病情得到改善和恢复。

7 服用中药时,患者应注意什么?

中医中药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服用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调节。在服用中药的同时,患者不应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患者应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保持良好的肠胃功能。

由于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也不同。对于服用中药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出汗、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告诉医生或药师,以便医生和药师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通常情况下,中药不应与西药同时服用,但对于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抗炎药物,应在服药期间适当调整剂量。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服药方法和服用时间。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治疗和调理的时间。

注意药物的安全问题。中药成分复杂,药物相互作用较多。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药物的安全性问题,避免使用对身体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的药物。

8 中药能完全替代西药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药物被研制出来,尤其是针对一些复杂疾病的治疗,如风湿、类风湿、痛风、股骨头坏死等,临床上应用了大量的现代药物。然而,很多患者在治疗中仍然依赖于中药。他们认为中药没有西药那么明显的疗效,因此他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现代药物和传统药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中药是一种传统的植物药,它们主要用于治疗一些简单疾病或身体虚弱者;而西药是一种化学合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严重的疾病或身体虚弱者。虽然中药和西药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在治疗风湿疾病方面,中药和西药就有很大的不同。中医认为风湿是一种热症,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引起的。中药主要用于改善关节和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而西药则主要用于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虽然中药在某些方面比西药更有优势,但从整体上来看,中药仍不如西药效果明显。因此,我们不应该用一种药物来治疗所有疾病。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自己的疾病。我们不能因为某一种药物对人有效就盲目使用它。

治疗关节损伤的中药用量不需要严格按照中医的比例,根据医生的处方剂量服用即可。对于一些严重骨伤患者,如果需要长期服用中药,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一些相对较轻的药物进行治疗。

首先,对于关节损伤,我们通常使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来治疗。在服用中药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的中药来调理气血,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其次,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中药来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服用药物时,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活血化瘀和舒筋活络的中药。

9 如何缓解疼痛?

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骨伤关节疾病要用中药治疗,这样才能见效快,但是骨伤关节疾病并非只有中药治疗,也有西药。只有正确的用药才能达到疗效,如果随意用药反而会适得其反。

目前,市场上的骨伤关节类药物很多,但都没有被证实对患者有益。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或别人的推荐,更不能随意选择非药品。

当然了,也不是说只有中药对骨伤关节疾病有效。事实上,一些西药对骨伤关节也有一定效果。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皮质类固醇激素、抗骨质疏松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等都是常见的药物,对骨伤关节疾病有一定帮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骨伤关节疾病都适合用西药治疗。如果你怀疑自己有骨关节炎等骨伤关节疾病时,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治疗。即使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也应该带上相关检查和诊断证明材料。这样可以更好地鉴别疾病并进行治疗。如果自己不确定,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来更好地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