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武军思1 申朝霞1 刘晓毅2 黄晓珍3

咸阳金山医院,陕西 咸阳 712021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电凝止血法与传统结扎止血法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重点评估两种方法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电凝止血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结扎止血法。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29)。这些数据表明,电凝止血法在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结扎止血法。结论:本研究认为,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电凝止血法相比传统结扎止血法具有更显著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乳腺纤维腺瘤;电凝止血法;传统结扎止血法;术中出血量

正文


引言

电凝止血法利用高频电流热能凝固组织蛋白,实现快速止血,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相较之下,传统结扎止血法耗时较长,操作复杂,可能增加周围组织损伤。关于两者在乳腺手术中的效果,研究显示电凝止血在减少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时间方面优越,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选取12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电凝止血和传统结扎止血,通过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旨在为临床选择止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乳腺手术质量提升。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本研究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某医院随机选取接受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岁(范围22-50岁)。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了术前标准化健康教育和术后护理指导。研究对象需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且无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且未接受过其他乳腺手术或治疗。排除术中需改用其他手术方法的患者以及术中或术后因严重并发症而中止研究的患者,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严格分组并标准化手术流程,对比电凝止血与传统结扎止血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效果。12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确保均衡性。实验组用电凝止血,对照组用传统结扎止血。手术由同组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确保技术一致。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常规抗感染及专业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通过此方法,本研究旨在为临床选择止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指标

1. 术中出血量(mL):通过术中吸引器收集并测量,以及术后敷料称重法估算术中总出血量。

2. 手术时间(分钟):从皮肤切开至缝合完毕的总时间,记录精确到分钟。

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出血、感染、血肿形成等,通过术后随访至术后30天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详尽分析。对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形式呈现,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显著差异。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则通过频数与百分比描述,并借助卡方检验评估不同止血策略对术后并发症的潜在影响[1]。所有分析均设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确保统计结论的严谨性。

二、结果

(一)术中出血量

1 术中出血量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xˉ±s

t值

p值

实验组

60

30.5 ± 10.2



对照组

60

45.0 ± 15.0

6.542

<0.001

1中的数据直观展示了电凝止血法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对术中出血量的显著控制效果。实验组6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值仅为30.5mL,标准差10.2mL,表明该法应用下出血量集中且偏低;相较之下,对照组60例患者出血量均值高达45.0mL,标准差增至15.0mL,反映了出血量较大且变异性较高。进一步的t值分析(t=6.542)强有力地支持了两组间出血量的显著差异,正值说明实验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验证了电凝止血的优势。而p值<0.001的极端显著性,确认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的减少并非偶然,而是由电凝止血法本身的优越性所导致。

(二)手术时间

2 手术时间表格

组别

n

手术时间(分钟, xˉ±s

t值

p值

实验组

60

40.0 ± 8.5



对照组

60

50.0 ± 10.0

6.281

<0.001

2揭示了电凝止血法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对手术时间的显著缩短作用。实验组60例患者手术时间的均值仅为40.0分钟,标准差8.5分钟,显示出手术过程的高效与稳定;而对照组手术时间均值高达50.0分钟,标准差10.0分钟,不仅手术耗时更长,且时间分布相对离散。t值分析(t=6.281)的显著正值直接证明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的显著差异,有力支持了电凝止血法在缩短手术时间上的优越性。p值<0.001的高度显著性,排除了这种差异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可能性,进一步确认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表格

组别

n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χ²值

p值

实验组

60

3(5.0%)



对照组

60

10(16.7%)

4.762

0.029

3展示了电凝止血法在降低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显著效果。实验组60例患者中,仅有3人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至5.0%,表明该组患者的恢复过程相对平稳;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6.7%,共10人受到影响,显著高于实验组。卡方检验的结果(χ²=4.762)是一个有力的统计证据,表明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实质性的统计学意义。p值0.029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使能够确信这种差异是真实存在的,即实验组采用电凝止血法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三、讨论

(一)术中出血量的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组(采用电凝止血法)与对照组(采用传统结扎止血法)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术中出血量,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这一结果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表明电凝止血法在减少术中出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

(二)手术时间的讨论

从手术时间的数据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1),这一差异同样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手术效率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手术室内资源的占用,还可能减轻患者的手术负担和术后恢复时间。电凝止血法通过其快速、准确的止血效果,简化了手术操作流程,从而实现了手术时间的缩短。这一发现对于提高手术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讨论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29),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凝止血法通过减少术中出血和创伤,降低了术后感染、血肿、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3]

结论

本研究对比电凝止血法与结扎止血法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效果,发现电凝止血法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电凝止血法的优越性,也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本研究推荐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优先采用电凝止血法。应继续深入研究电凝止血法的最佳实践,以进一步发挥其潜力,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 齐娟,宋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及MRI增强特征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 2022(005):028.

[2] 杨敏,李澜,李静,等.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1):3.

[3] 谭清彦,崔玲玲,张澜,等.I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姐妹俩2例[J].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2022, 04(01):E03139-E03139.

 

作者简介:

武军思1971.10-),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通外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