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芪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微炎症指标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归芪益肾方
正文
近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攀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大约30%~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1]。笔者认为,DKDⅠ~Ⅲ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Ⅳ期则常见于脾肾气虚,而Ⅴ期则更多表现为脾肾阳虚。湿热和瘀血被认为是该病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故本研究应用归芪益肾方干预Ⅲ~Ⅳ期D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以甘肃省中医医院为研究对象,选择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Ⅲ~Ⅳ期 DKD病人67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在治疗组中,男18名,女16名,平均年龄(51.73±12.70),平均病程(14.32±6.62);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93±13.53),平均病程(13.18±7.17)。2组之间的一般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2 临床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肾病饮食及运动,控制每天总热量摄入30~35kcal/kg,保持理想体重,合理应用降压、降血糖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mmHg,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8%。必要时给予纠正脂代谢紊乱、纠正贫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连续治疗12周,全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归芪益肾方。这一方剂由江阴天江药业生产,主要成分包括当归、黄芪、女贞子、旱莲草、穿山龙、泽兰、白花蛇舌草、白茅根、水蛭、牛蒡子等。患者需要用200毫升开水冲服,每次一盒,一天服用两次。连续口服12周。
2.2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指标如中医证候疗效(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其中痊愈为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为减少≥70%,有效为减少≥30%,无效为减少<30%);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指标:UTP、UAE、UACR;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SPSS22.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常态分配的资料以 t检验,以对 t检验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比较,以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对治疗前、后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级数据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Z | P |
治疗组 | 34 | 0 | 5(14.71%) | 25(73.53%) | 4(11.76%) | 30(88.24%) | -2.48 | 0.01 |
对照组 | 33 | 0 | 1(3.03%) | 21(63.64%) | 11(33.33%) | 22(66.67%)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 时间 | Scr(μmol/L) | BUN(mmol/L) | eGFR(ml/min/1.73m2) |
治疗组 | 治疗前 | 222.94±47.58 | 10.00±2.13 | 31.88±11.87 |
治疗后 | 211.71±51.61* | 9.59±1.36 | 33.08±12.14*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220.06±42.91 | 10.23±2.04 | 35.03±13.28 |
治疗后 | 218.63±43.70 | 10.10±1.71 | 33.21±12.01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指标比较
组别 | 时间 | UTP(g/24h) | UAE(g/24h) | UACR(mg/g) |
治疗组 | 治疗前 | 1.77±0.77 | 0.98 (0.67,1.28) | 248.08±24.45 |
治疗后 | 1.07±0.54**▲ | 0.61(0.38,0.84)**▲ | 185.56±22.51**▲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1.68±0.70 | 0.99(0.68,1.48) | 251.60±31.50 |
治疗后 | 1.36±0.59* | 0.83(0.50,1.36)** | 227.94±24.75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微炎症指标比较
组别 | 时间 | SOD(U/mL) | CRP(mg/L) | SAA(mg/L) |
治疗组 | 治疗前 | 122.08±23.99 | 11.16±3.08 | 19.12±5.30 |
治疗后 | 162.20±17.79**▲ | 7.05±1.81**▲ | 14.42±5.04**▲ | |
对照组 | 治疗前 | 124.18±26.03 | 10.51±2.72 | 18.95±3.66 |
治疗后 | 126.58±20.49 | 9.16±1.51** | 18.19±4.22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4 讨论
DKD的微炎症状态是由多种致炎因子引起的一种局部的慢性低度炎症。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归芪益肾方巧妙配伍,旨在通过利水祛湿、活血通络的双重作用来改善肾脏的微循环状况,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该方以“当归补血汤”为基础,衍生出了“归芪益肾方”。方剂中以当归和黄芪为主药,黄芪能增强气血、健脾,当归则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将补气药与活血药结合使用,体现了它们相互增益的效果,符合“气血互根”的治疗理念。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对药的使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互相补充,同时减少副作用[3-4]。例如,泽兰配穿山龙、女贞子配旱莲草作为臣药使用,泽兰具有活血行血、祛瘀化瘀的功效,穿山龙不仅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还能祛除体内的风湿病邪和湿气,让人感到清爽舒适。当穿山龙与其他药材配合使用时,其功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牛蒡子和蝉蜕作为佐使药,发挥解毒、利咽之功,抵挡外邪侵袭,减少疾病复发。白花蛇舌草和白茅根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进一步增强整体疗效。以上诸药相配,可发挥补气健脾、养阴益肾、利湿通络的功效。该方不仅能益气养阴,还能改善血液循环,近年的研究也证实了活血化瘀中药在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的作用。
综上,本方中使用的黄芪、女贞子、墨旱莲、穿山龙、蛭龙等均有抗炎作用,说明归芪益肾方可明显改善D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这可能与中药发挥抗炎作用、降低某些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1]吕楚风,方成.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自身免疫[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3):281-28.
[2]王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与残余肾功能、微炎症及营养状况的关系[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9:46.
[3]胡晓文,许筠等.蛭龙胶囊对糖尿病肾病V期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4(30):88-90.
[4]李响.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与“瘀”的关系探讨[J].新中医,2021,53(1):198-201.
[5]柴华,曲华,杜健鹏,史大卓.活血化瘀中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11):1396-1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