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用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彭静

​长沙市第四医院 泌尿外科

摘要

目的系统化护理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2023年6月在某医院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h疼痛评分(4.26±0.46)分,低于对照组的(5.67±0.79)分;肛门排气时间(24.87±2.87)h,短于对照组的(29.37±2.41)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46±1.29)h,短于对照组的(28.34±1.37)h;抗生素用药时间(4.26±0.89)d,短于对照组的(6.79±1.26)d;住院时间(5.43±0.89)d,短于对照组的(7.64±1.39)d;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在围术期开展综合、全面的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能够给予患者良好的治疗体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用

正文


引言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根据泌尿系解剖特点,以腹膜后入路为特色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式,虽有效弥补了传统腹腔镜下腹膜后间隙解剖标志界线、脏器暴露和辨认困难等缺点,并促进腹膜后操作空间得以优化,但是易引发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高碳酸血症、切口感染、渗血、皮下气肿、低体温、肺不张等,加重患者痛苦,影响预后。本文旨在分析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6月—2023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5例;年龄42~76岁,平均(59.19±5.25)岁;病程1~10年,平均(5.43±1.28)年;手术类型:前列腺增生37例,肾囊肿去顶11例,肾切除8例;体质量指数(BMI)23~27,平均24.36±0.37。研究组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41~77岁,平均(58.23±5.28)岁;病程1~11年,平均(5.53±1.32)年;手术类型:前列腺增生36例,肾囊肿去顶13例,肾切除7例;BMI23~27,平均24.39±0.3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腹腔镜手术适应证;(2)术前患者身体脏器功能无异常,手术耐受性良好;(3)患者入院后均在我院完成建档立卡,个人信息资料完整;(4)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中突发意外情况需要中转开腹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失常者;(4)无法配合或中途离开研究者。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体位为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选择腹膜后入路,在患者患侧腋后线12肋缘下方位置做切口,长度为2cm,使用长弯血管钳将腰背筋膜钝性分离,插入食指游离,尽可能地将腹膜沿着腹壁向前推开,避免在穿刺操作时对腹膜或者腹腔内脏器造成损伤;接着将手套与硬质硅胶引流管自制组成的充气囊扩张器置入,保持匀速注入空气,注入量为600mL左右,维持时间为3~5min;之后将空气放尽并将气囊抽出,通过食指的指引在腋前线肋缘下方做切口,切口长度为5mm,并行穿刺,将型号为10mm的Trocar置入,予以全层缝合且将筋膜与皮肤闭合,避免漏气情况;同时在髂嵴上孔部位将腹腔镜置入,连接腹腔镜显像系统和充气设备,注入CO2气体,气压维持在12mmHg左右,并在其他两个穿刺孔将抓钳和电凝钩置入,利用腹腔镜探查图像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手术操作。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治疗方式,具体为:术前置入尿管,调整患者体位,予以全身麻醉,选择患者下腹位置做切口,逐层分离皮肤,充分暴露患者病灶位置与周围组织,按照患者病情施以相应的手术操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RS)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显著]、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总分100分,分为十分满意(评分≥90分)、满意(60分≤评分<90分)和不满意(评分<60分)三个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24h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感低、恢复速度快等特点,深受患者的青睐。然而,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后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受操作医生的经验、患者的免疫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现阶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项运用得到开拓,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后腹腔镜手术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腹膜后间隙各生理结构的影响,这使得手术操作范围相对较小,且分布着大量的脂肪和微小血管。因此,术前进行人工扩张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后间隙解剖标识物不够明显,为手术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手术风险。如果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损伤或其他并发症。

 

尽管后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风险,但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仍然低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这是因为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伤害较小,术后恢复速度快,患者可以更快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因此,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医生和患者需要充分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做好心理准备,并在术后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和护理。在医疗实践中,我们始终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力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平日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得到恢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需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还需要全方位地防范各类极有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其中包括气腹相关并发症和血管损伤等。

 

气腹相关并发症是后腹腔镜手术中一种十分普遍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皮下气肿、肩部疼痛、高碳酸血症等。其中,高碳酸血症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因为要对患者构建CO2气腹,会产生程度不一的碳酸。如果手术总时间较久、麻醉不够到位,加之肝功、肾功不全等,都可能引发高碳酸血症。因此,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我们需要细致地实施各项麻醉配合,严谨进行检测,并把气腹压力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中,以防范高碳酸血症的产生。

 

另外,血管损伤也是后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后腹腔中具有许多小血管、下腔静脉,加之对侧肾血管损伤的可能,使得手术操作空间更少。例如,在对肾脏内侧肿瘤实施切除期间,因为其生理解剖部位较深,会对各项操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先借助观察镜全方位地检测局部结构,保障处于清楚视野的前提下实施手术。对于已产生小血管、下腔静脉损伤的患者,我们需要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对这类小血管加以夹闭,运用十分普遍的腔静脉阻断工具,如血管动脉夹。同时,防范气体进至血管中,医护人员也可以依据相关的情况来降低气腹压。

 

为了尽可能地防范这类并发症的产生,医师还要持续地开展学习,巩固各类理论与经验,全方位地把握泌尿系统与其周围组织各生理解剖结构。在开展操作期间,医护人员也应更为紧密地进行配合与协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引进和更新医疗设备,提高手术室的硬件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防范并发症的产生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提高医师的技术水平、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协作、更新医疗设备等,以确保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尽早恢复健康。其余组织与器官损伤:①腹膜损伤:大多产生在各类分离操作或是构建后腹腔空间中,这类损伤一般都不大,常规对其实施修补即可。为了防范引发腹膜损伤,医护人员在开展游离期间,要更为严谨地实施操作;对于损伤较大的患者而言,如有必要,可以对其实施中转开腹;②结肠、十二指肠损伤:这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小,为了防范引发结肠、十二指肠损伤,在开展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期间,因为手术所具有的空间较少,周围各脂肪组织较多,且各解剖结构不够清楚,此时,可以借助超声刀实施切除,如果引发了意外,要马上进行修补,同时,对视野实施清洗,并全方位地开展抗感染等各项对症方面的治疗;③胸膜损伤:这一并发症大多产生在趋近于肾上极或是肾上腺手术,与医护人员各项经验不够充分或是具有肾周围炎症粘连病史等各类因素间有关。为了尽力地防范引发胸膜损伤,医护人员要适度地分离至肾上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胸膜损伤的总发生率。其余并发症:主要就包括了后腹膜血肿、切口感染、穿刺口出血等,对于穿刺口出血而言,医护人员要开展电凝止血,必要时需要再次手术,以及行开放手术探查可能;对其余并发症而言,在开展手术期间,医护人员要全方位地对各项操作加以记录,并尽力保护各组织膜,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施予抗生素等各项支持治疗。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各项手术指标都优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能够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利于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肖.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与寒战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标准化,2021(20):205-207.

[2]段立萍,高蓉蓉.预见性护理对降低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循证护理2021,7(17):2356-2359.

[3]岑菊美,梁燕崧,龚亚琪.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J].重庆医学,2022,51(S1):460-462.

[4]赵秀娟.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行FTS支持的饮食护理干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27-329.

[5]李聪彦.优质护理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181-183.

[6]刘羚.张海民,鄢阳,许云飞,等.泌尿外科腔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5(4):587-592.

[7]袁建林,孟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30(1):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