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的循证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营养支持;饮食护理;循证效果
正文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功能逐渐恶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引起代谢产物和毒素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的病程呈渐进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不同阶段,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腰酸、夜尿增多、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急性心衰、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并发症。营养支持是指通过不同的途径为患者提供适量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满足患者在疾病状态下或特殊时期的营养需求,帮助患者维持或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1]。饮食护理则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和监督患者正确进食,以保证患者能够摄入适宜的营养素,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饮食护理包括食物的选择、食物的制备、饮食的安排和营养知识的宣教等内容。两者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营养和饮食管理,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4~78岁,平均(63.58±5.69)岁。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58~77岁,平均(63.54±2.58)岁(P>0.05)。
补充纳入:(1)患者年龄小于80周岁;(2)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3)首次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器官类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病情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1)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受到限制,需要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供给标准一般为30-35kcal/(kg·d)。(2)适量优质蛋白质摄入:蛋白质的摄入量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肾功能状态来确定。原则上,最低供给量宜为0.3-0.5g/(kg·d),优质蛋白质应占50%以上。对于儿童患者,需考虑生长发育的需求,蛋白质供给量可增至1.0-2.0g/(kg·d)。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瘦肉、鸡蛋、牛奶等。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也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但需注意摄入量不宜过高。(3)适宜的脂肪摄入:脂肪总供给量不应超出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低于10%,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300mg/d。烹饪时应少用油,避免使用动物油,多选各种鱼类,少选畜类食物。(3)注重微量营养素的合理摄入:患者需控制食盐摄入,无水肿和高血压时,每日盐摄入量约5g;有水肿和高血压时,应采取低盐饮食,盐摄入量约3-5g。对于高度水肿患者,可采取无盐或少钠的膳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钙高磷的情况,需及时调整营养配餐,高磷食物如火锅、动物内脏、真空包装的罐头等需限制食用。同时,需关注维生素的补充,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4)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低于5g,若患者尿量减少、浮肿或血压高无法控制,则盐的每天摄入量应避免超过3g。避免食用咸菜、腐乳、方便面及各种含盐的零食。(5)控制蛋白质摄入:每天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g以下,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为预防营养不良,可联合服用α-酮酸制剂。(6)控制水分摄入:水的摄入量需根据患者的尿量、浮肿及心衰症状来决定。若患者尿量较少且未出现心衰,可以正常饮水;若尿量过少或无尿,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
1.3观察指标 对比营养状态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营养状态评分
观察组营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营养状态评分(±s,g/L)
组别 | 例数 | 白蛋白 | 血清蛋白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25 | 29.35±1.36 | 30.39±0.65 | 32.56±2.38 | 36.36±3.21 |
观察组 | 25 | 26.74±1.65 | 36.69±0.63 | 32.24±2.36 | 39.34±3.64 |
t | - | 1.580 | 64.010 | 1.571 | 22.313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维持正氮平衡和身体的营养需求。优质蛋白质不仅易于消化吸收,还能减少肾脏的代谢负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合理摄入,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糖类,如蔗糖、果糖等,同时控制脂肪摄入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肾衰竭患者常存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如维生素D、钙、磷等。通过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纠正患者的营养缺乏状态,提高其营养状态评分。限制盐分的摄入有助于控制患者的水钠潴留,减轻高血压和水肿等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肾脏功能受损时,钾和磷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通过限制高钾和高磷食物的摄入,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根据患者的尿量和水肿情况,合理控制水分的摄入,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减少肾脏的负担。合理的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
综上所述,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与科学的饮食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营养状态评分。
参考文献
[1] 杨盼盼,张瑞,罗静,等.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下的循证式督导法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4,30(3):63-66.
[2] 张慧霞,姬素芳,崔莉,等. 以时机理论为基准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3):556-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