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贫血管理的护理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血液透析;贫血管理;护理路径价值
正文
血液透析是医疗过程,主要用于替代肾功能,帮助患者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1]。半透膜有许多小孔,允许比孔径小的分子通过,而阻止大分子通过。透析器内还流动着特殊的液体,称为透析液,成分和浓度模拟正常人体血液中的电解质和其他溶质。血液透析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过多的水分被去除,从而净化血液,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2-3]。贫血管理护理路径是指医疗机构中为贫血患者提供系统性和规范化护理服务的流程或指南。根据贫血的类型、严重程度、病因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的护理计划,旨在通过有序的护理步骤来监测、治疗和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以及预防贫血引发的并发症[4]。贫血管理护理路径是指在贫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制定和实施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护理方案。路径涵盖从诊断到治疗及随访的全过程,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措施提供高质量、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7~78岁,平均(64.32±5.98)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6~79岁,平均(64.24±5.9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
补充纳入:(1)患者年龄小于80周岁;(2)可完整接受研究。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沟通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透析前准备:核对患者信息,确认透析处方。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重。检查血管通路,确保穿刺部位适合透析。(2)血管通路建立:进行无菌操作,穿刺血管建立血液通路。连接透析器及血管通路,开始血液循环。(3)透析过程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观察血管通路的功能,检查有无渗血、漏血或血肿。监控透析机各项参数,包括血流速度、透析液流量、温度和压力等。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如头晕、恶心、疼痛等症状。(4)并发症处理:若出现低血压,调整患者体位,减慢脱水速度,必要时补充生理盐水。高血压时,根据医嘱调整透析液钠浓度或给予药物治疗。注意处理可能的透析器反应,如过敏反应。(5)透析结束:关闭透析机,断开血管通路。压迫穿刺部位止血,防止出血或血肿形成。再次测量体重,记录透析后体重。指导患者进行透析后的自我护理。(6)后续护理:给予患者饮食和液体摄入指导,教育患者如何监测血管通路情况,及时识别问题。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评估透析效果和患者健康状况。(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贫血、血管通路维护、液体控制等方面的教育。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计划,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贫血管理护理路径:(1)评估与诊断:1. 初始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慢性肾脏病的病程、透析治疗时间、既往贫血治疗史等。观察患者是否有乏力、气短、心悸等贫血症状,检查皮肤、甲床、眼结膜等部位的颜色变化,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进行血常规检查,重点观察血常规指标,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贫血的诊断。2. 病因分析:分析贫血的原因,如铁缺乏、叶酸缺乏、失血等[5]。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及生活习惯等。评估患者的体征,如面色苍白、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铁代谢指标、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等。(2)制定护理计划:1. 个性化饮食方案: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特别是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所需的物质。增加蛋白质摄入,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同时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控制水分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预防水肿和高血压等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豆类等,同时鼓励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吸收。对于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补充剂。铁剂可选择口服或注射给药,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和铁负荷情况;叶酸和维生素B12一般口服给药。2. 药物治疗:根据贫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铁剂用于治疗铁缺乏引起的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药物治疗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过敏等。根据贫血类型,可能包括铁剂、维生素补充剂或其他药物。建议患者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的食物。如需要,可能涉及输血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3.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向患者介绍透析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6]。(3)实施护理措施:1. 透析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透析治疗,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在透析过程中,注意保护血管通路,避免不必要的失血。观察透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透析参数和治疗方案。2. 日常生活护理:保持口腔、皮肤等部位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参与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增强体质[7]。3. 病情监测与评估: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新的贫血症状出现,如乏力加重、心悸等。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症状变化。(4)健康教育与随访: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如何合理安排饮食、用药和休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 随访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随访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检查结果调整护理措施。对于慢性贫血患者,制定长期管理计划,确保持续的监控和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质量评分以及贫血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护理质量评分(±s,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态度 | 心理疏导 | 管理措施 | 操作水平 |
对照组 | 50 | 54.87±5.54 | 55.89±5.28 | 51.52±5.30 | 59.37±2.76 |
观察组 | 50 | 79.84±5.17 | 70.57±5.14 | 71.01±5.02 | 72.18±2.96 |
t | - | 18.574 | 16.547 | 19.587 | 20.612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对比贫血发生率
观察组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贫血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贫血发生率 |
观察组 | 50 | 2(4.00) |
对照组 | 50 | 9(18.00) |
X2 | - | 5.005 |
P | - | <0.05 |
3讨论
血透患者常规护理是指针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系统性、连续性的护理服务。护理包括患者在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的全面照护,旨在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管理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常规护理内容涉及血管通路的维护、生命体征的监测、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的管理、营养和药物治疗的调整,以及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等。尽管血透患者常规护理在帮助患者维持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血透患者需要频繁的透析治疗,要求医院有足够的透析机和专业的护理人员。然而,在很多地区,医疗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血管通路是血透治疗的关键,但长期透析会导致血管通路并发症,如狭窄、感染或血栓形成,问题的处理需要更多的护理时间和医疗资源。虽然护理包括对患者的教育,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有效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导致不理想的液体控制或血管通路护理不当。血透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和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担忧。常规护理中可能缺乏充分的心理社会支持。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
贫血管理护理路径是基于患者贫血状况、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制定的具有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护理方案。涵盖从患者入院评估、诊断、治疗到出院随访的整个过程,旨在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实现贫血患者的全面管理和护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贫血管理护理路径为血透患者提供系统化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可以帮助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遗漏和错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贫血原因、营养状况、透析效果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从而提升护理质量评分[8-9]。贫血管理护理路径中强调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贫血知识、饮食指导、用药注意事项等。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评分的重要因素。贫血管理护理路径要求定期对患者的贫血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指标等。及时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评分。贫血管理护理路径针对血透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干预,纠正贫血的根本原因。可以帮助降低贫血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的控制需要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充分的透析治疗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尿毒症毒素,改善内环境,从而减少对红细胞生成的抑制。透析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通路,避免不必要的失血,是降低贫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饮食、用药和休息方法,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从而降低贫血的发生率[10]。通过实施贫血管理护理路径,可以确保患者接受规范、系统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路径的制定通常基于最佳实践指南和临床经验,旨在为患者提供综合、连续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血透患者进行贫血管理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并降低贫血发生率的原因在于其系统化的护理流程、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强化的健康教育、及时的监测与评估以及针对贫血原因的干预措施等。共同作用于患者,形成有效的贫血管理网络,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4参考文献
[1] 洪东花,陈艺延,丁新国,等. 基于精益管理的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4,14(8):122-125.
[2] 雷雯朴,白迎文,杨婷,等. 临床药师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肾性贫血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实践效果[J]. 中南药学,2023,21(4):1101-1106.
[3] 盛晓华,俞岗,张妮娜,等. 注射药物信息化管理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效果观察[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14):1055-1059.
[4] 杨晓霞,罗伟燕,钟美桃. 慢性病管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贫血与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8):2775-2779.
[5] 韩秀霞,刘芳,代文文,等.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的影响[J]. 青岛医药卫生,2022,54(4):314-317.
[6] 金海姣,王琴,倪兆慧.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长期管理的探索[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7):556-559,566.
[7] 罗连华,吴文裕. 专人饮食管理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肝病患者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水平和饮食行为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69-71,81.
[8] 邢婕,王桂花,张留平,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与铁状态区域性多中心调查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2023,22(1):1-6.
[9] 周龙月,高荣峦,文春瑾,等. 皮肤管理结合FMEA模式对急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中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8):1038-1042.
[10] 李红梅,陈旭,李桂梅,等.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透析中肌肉痉挛发生情况的影响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4):102-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