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危重患者护理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汤一鸣,余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1801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成为了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在EICU中,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和风险性,因此,确保护理技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文章综合了权威文献资料展开了分析,旨在探讨EICU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以提高护理的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

正文


中图分类号:R473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作为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前沿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科室中,患者的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对护理技术的要求极高,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如何减少护理技术差错、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成为了EICU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EICU的工作特点在于其急迫性和复杂性。在这里,患者常常处于生死攸关的状态,需要护理人员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同时,EICU中的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各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除了工作特点,EICU护理人员的职责也相当繁重。他们不仅要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如输液、喂药、翻身等,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此外,他们还需要与医生、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然而,正是因为EICU工作的急迫性和复杂性,使得这里的护理风险也相对较高。常见的护理风险包括技术操作不当、患者信息沟通不畅、设备故障等。这些风险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EICU工作特点和职责

1.1 工作特点

EICU的工作人员除了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创或无创的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血气分析监测等。由于EICU内患者病情危重,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治疗,加之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大量抗生素,因此EICU的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

1.2 护理职责

EICU内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或护理时要做到细致、耐心,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2]。在对患者实施各种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免造成感染。在为患者进行吸氧、给氧等治疗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对面罩进行更换和消毒处理,以确保操作安全。在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时,要对心电监护的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插管或给药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好皮肤,防止出现皮肤损伤。在对患者进行引流管或留置导尿管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管道进行固定和消毒处理。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干净。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时要仔细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信息并向医生汇报结果[3]。在给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执行医嘱,并根据医嘱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EICU中常见护理安全风险和原因分析

患者本身因素:①患者病情危重,意识不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差,病情变化时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易发生意外。②患者的年龄大,反应慢,对环境变化敏感,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③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常识或因文化程度低不能准确理解医嘱和治疗措施,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医护人员因素[4]① EICU内的医护人员工作繁重、繁忙,而医生护士人员有限,易出现因工作忙而出现错误;②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低;③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管理因素:①EICU内的治疗仪器、设备多、复杂且精密,易造成错误;②EICU内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防范意识薄弱;③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④EICU内环境拥挤、嘈杂;其他因素:①患者或家属的安全意识差;②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安全教育不到位,易发生护理差错;③EICU内人员流动大,护理队伍不稳定[5]

3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防范措施

3.1 成立实施标准化措施的EICU护理小组

EICU护理小组应由科护士长或科副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医师。组长负责制定EICU护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监督落实执行情况。护理小组应设护士站,负责日常工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6]

1)制定EICU护理规章制度:制定EICU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及危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使之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2)安全操作规程:EICU护理小组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EICU内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应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在进行操作前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避免因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害或患者的损伤。

3)安全管理:EICU内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标识,提示患者及家属注意潜在的安全隐患;在EICU内应设置醒目的警戒线,禁止非本专业人员进入EICU;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细心、耐心、责任心强,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以防止差错事故发生;注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采取有效措施[7]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EICU内护士应在掌握各项基础护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与专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EICU护士进行各种应急处理方法的培训。EICU内设有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心肺复苏机等。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严格执行医嘱,熟练掌握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方法、治疗、护理措施和各种仪器设备及药品的使用方法等[8]

5)做好护理记录:EICU内设置有多种临床记录表格,包括体温单、医嘱单、各种护理记录单等。在病情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等;对护理文书中出现的护理技术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

3.2 EICU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管理

EICU内的危重患者需在转运过程中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转运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为了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必须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安全管理。

1)转运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做好抢救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呼吸机、吸痰管等[9]

2)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做好院前预防工作:①在转运前做好各种急救药品、物品的准备;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③如有心率失常、心音低钝、血压不稳等,应在转运前及时进行治疗;④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转运前做好监护治疗。

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严密监测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②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急救中心医生和值班护士报告;③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④护送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⑤注意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证患者的安全[10]

4)转运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安全交接:①患者交接完成后,护士与医生进行交接;②将交接记录单交予值班护士;③值班护士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使用设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呼吸机的型号、压力、频率、开关等。

3.3 EICU呼吸机危重患者安全管理

提高护理人员对呼吸机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危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经常规治疗仍不能纠正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可能导致呼吸功能恶化,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因此,正确使用呼吸机、合理使用呼吸机参数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呼吸机操作流程,保证治疗措施到位。正确使用呼吸机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准确执行医嘱,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避免因设备故障、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后果[11]。加强对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如根据病情变化和医嘱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定期对呼吸机及管道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做好交接班工作,交班前认真检查各管道是否通畅、连接是否完好;建立设备缺陷登记本及设备保养记录本,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和检测;按规定时间记录呼吸机使用情况。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力度。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有效地实施各种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通气效果等。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如烫伤、气管导管脱落或被意外夹入气管、气管切开套管脱出等。

3.4 危重患者约束技术安全管理

危重患者的约束是一种保护性医疗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首先,约束前应仔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有关情况,给予解释,取得配合,并做好相关记录。其次,约束部位应选择合适的位置,以皮肤完整,肢体活动无受限为原则。对躁动患者可使用约束带(布质或塑料)约束肢体,约束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使用约束带时应给予必要的协助和保护,使用后妥善固定。发现约束部位有红肿、压伤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再次,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面色等情况,保持病情的稳定。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肢体功能障碍及褥疮发生等情况,对有皮肤损伤的患者应给予皮肤护理。最后,建立约束工作登记本,记录每一位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约束的患者姓名和床号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或科室,做好交接班工作。

3.5 人工气道内患者吸引技术安全管理

1)吸引装置的选择:吸痰装置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使用,以确保安全。吸引装置应固定牢固,防止意外脱落。

2)吸引管路的固定:吸痰管固定于胶布上,与气管导管固定在一起,避免由于体位变化导致管路滑脱;吸痰管连接无菌接头,以防止误吸;吸痰管过长或过短均可引起吸痰时空气进入气管。吸痰前检查吸引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确认吸引装置是否通畅。吸痰管路固定应牢固、不松动、不扭曲,连接管路应紧密、无漏气。

3)吸引装置的固定:吸引装置要固定于患者皮肤上,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吸引时采用适当的体位;吸引时由两人操作。吸痰时应采用适当的体位,防止因体位变化导致管路滑脱;使用负压吸引器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吸引负压值的选择:采用负压值为30~50 mmHg。

5)吸痰前后的护理:吸痰前后应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同时监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吸痰前后应观察患者面色、意识及尿量等情况,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6)吸痰过程中的观察:注意患者呼吸困难、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若患者出现烦躁、呼吸暂停、口唇及面色发绀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吸痰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及尿量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操作。

7)吸痰后的处理:吸痰后及时更换新的吸痰管,并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通畅。

4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安全管理逐渐成为医疗领域关注的重点。EICU患者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安全为首要任务。首先,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EICU环境中,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高效、准确的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呼吸机使用、静脉输液等关键技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EICU患者病情多变,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等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安全。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治疗计划,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嘱,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接受检查和治疗。在执行医嘱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和告知至关重要。患者及家属在EICU环境中往往情绪紧张,对医疗过程缺乏了解,容易产生误解和焦虑。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使其了解并配合治疗。通过安全教育和告知,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了进一步提高EICU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分享经验、考核评估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总之,EICU患者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等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环境,促进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荣荣.口渴安全护理策略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3):102-105.

[2]蔡毅溶,洪秀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90-93.

[3]孟玲.SBAR沟通模式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3):344-347.

[4]徐丽,贺娟.多维度安全管理在重症监护室静脉输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183-186.

[5]杨淑娟.加温营养泵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9):106-109.

[6]王芳.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3,32(S01):423-425.

[7]平措央吉,仁增卓嘎,赵蓉,茹喜芳.床旁电子支气管镜技术应用于西藏地区儿科重症监护患儿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J].西藏科技,2023,45(8):46-49.

[8]迟嘉婧,高晓,于万慧,刘佳欣,汤俊杰,张歆睿,杨丽娟.虚拟现实技术在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23,21(6):755-759.

[9]赖丽珍,谢梦婷,杨小珍,黄嫣梓,王黎平.虚拟现实技术缓解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分离性焦虑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3,38(14):1-4.

[10]刘爱,佟璐,赵紫彤,左琳,冯莹,权志琴,明月.专业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9(3):4-8.

[11]黄梅,张国兰,刘珊珊.整体护理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3):176-178.

 

作者简介:汤一鸣(1994—)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急诊护理方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