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护理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护理
正文
双相情感障碍(BAD)又叫作双相障碍,其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以躁狂症发作、抑郁症发作为典型特征,其首次发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在躁狂发作时,患者表现为情绪高涨等;而在抑郁发作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能力下降与疲劳乏力等。它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不规则呈现,并伴随着注意力分散及语言障碍等[1]。患有焦虑症等疾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幻听等。其病因多形,呈阵发性、混合迁移等。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在间歇期,患者的社交能力比较好,但是也会损伤脑部的功能,经过反复发作,病情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2]。本研究以本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例,对基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展开了重点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间9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5~70岁,均值(45.78±2.23)岁;体质量指数16.14~33.20kg/m2,均值(25.40±1.15)kg/m2。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4~71岁,均值(45.69±2.31)岁;体质量指数16.18~33.18kg/m2,均值(25.35±1.10)kg/m2。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治疗:口服丙戊酸钠片(国药准字H32020847,0.2克/片),初始使用剂量为每天400 mg,然后逐步增加至每天800-1600 mg。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等。
1.2.2观察组
团队认知行为治疗:先要建立团体,以5-10例患者为一组,分10次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每次治疗90分钟,每周1次。①第一次治疗:简要阐述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并确定小组的治疗目标。②第二次治疗:耐心讲解 BAD的发病机制、自我诊断等,使患者对 BAD的应激反应模式有一定的认识。③第三次治疗:向患者讲解用药的必要性,并着重说明药物使用的重要性。④第四次治疗:指导患者考虑可能引发疾病的生活事件,每次 BAD的治疗状况,学会识别疾病的前兆,为疾病的防治制定方案。⑤第五次治疗:根据真实的抑郁症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明确其发病阶段及相应对策。⑥第六次治疗:指导患者反思思维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了解自身的情绪变化,学会自我否定与批判性思维,查找与抑郁相关的情绪与思维,找到替代思维。⑦第七次治疗:指导患者识别自身和躁狂相关的情绪与思维,并指出其不恰当之处,并鼓励患者挑战与躁狂有关的思维,找到替代思维。⑧第八次治疗:对活动检测表及躁狂行为防治方案进行制定,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⑨第九次治疗:先对团体患者进行心理功能进行评价,然后讲解常见的的应对方法,探索其有效的应对方式。⑩第十次治疗:指导患者对以往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制定自我管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内容包括有效、显效与无效。
1.3.2认知功能:内容包括语言功能、短时记忆与抽象思维能力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治疗,以%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见表1:
表1对比治疗效果(n,%)
分组 | 例数 | 无效 | 有效 | 显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9 | 9(18.37) | 20(40.82) | 20(40.82) | 40(81.63) |
观察组 | 49 | 1(2.04) | 20(40.82) | 28(57.14) | 48(97.96) |
x2 | 7.127 | ||||
P | 0.008 |
2.2认知功能
观察组的语言功能、短时记忆与抽象思维能力等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对比认知功能评分()
分组 | 例数 | 语言功能 | 短时记忆 | 抽象思维能力 |
对照组 | 49 | 1.29±0.18 | 4.16±0.13 | 0.85±0.32 |
观察组 | 49 | 2.61±0.56 | 5.17±0.43 | 1.67±0.53 |
t | - | 0.505 | 15.030 | 13.951 |
P | - | 0.615 | 0.000 | 0.000 |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以躁狂症发作、抑郁症发作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心理疾病。这些情绪的变化,不仅会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困扰。当前,认知行为治疗(CBT)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 CBT的一种,它利用团队的优势,使患者互相影响、互相支持,通过经验共享,提升治疗效果[3]。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在团体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原理的心理疗法。它可以使患者逐渐认知与转变自身的消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转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不仅可以对患者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患者通过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可以找到彼此的共鸣[4]。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了解其情绪变化的规律,进而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5]。在实验中,对比两组的认知功能与治疗效果,观察组的评分更优,(P<0.05)。说明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使患者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中,患者可以互相交流自身的感受和困惑,并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狂躁与抑郁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提高了自我效能和应对能力[6]。
总之,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更好的进行情绪辨识与管理,对认知进行重建,提升社交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文倩,周婷,田辉.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4,19(08):160-162+168.
[2]刘金丽.个案管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3,29(17):184-186.
[3]陈锡美,秦满,易堃.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03):186-188.
[4]王晓清,董桂霞,王俊凤.心理弹性支持及认知护理干预对首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06):150-152.
[5]邢苓,周燕,王朋巧.共情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首发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3,18(06):153-155.
[6]李秋霞,邹冉,李无穷,刘凤梅,衣用为.支持性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04):166-168+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