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的应用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周兴明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峨眉山 614200

摘要

目的 针对当前ICU患者治疗过程中,引入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0.8-2024.4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ICU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0名患者。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普通组采取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针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后的气管切开情况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 采取不同的气管切开手术后,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更突出,结果比对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采取不同的气管切开术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更少的出血量,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更短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也更短。在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价上,观察组有更高的治疗满意度,两组结果比对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在为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采取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有较好的手术效果,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让患者在术后有更少的流血量,患者的手术切口也更短,患者对临床治疗有更高的满意度。为此,在为ICU患者进行气管切除术的过程中,采取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ICU;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临床应用

正文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作为医院内重要的部门收治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在为ICU患者提供治疗上气管切开术较为常见其目的是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以维持呼吸功能并治疗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然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虽然在许多情况下有效,但其潜在问题如手术时间过长、术后出血风险增加以及较大的手术切口等,促使我们寻求更先进的方法来改善ICU患者的治疗效果[1]。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兴趣。它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显微镜技术,允许医生在实时图像引导下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具备多项潜在的优势[2]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试验比对的方式针对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ICU患者中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在2020.8-2024.4期间收治的到院接受ICU治疗的患者共计100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0名患者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对普通组中男性24女性26该组患者中年龄是29-72平均43.22±8.27在观察组中男性29女性21该组患者中年龄是33-71平均40.49±7.62综合比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临床比较的要求

在本次试验研究的过程中患者的纳入标准设定为:(1)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75岁之间。(2)患者必须由本院在2020.8-2024.4期间收治,并接受ICU治疗。(3)患者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术以维持气道通畅或治疗与呼吸系统相关的严重疾病。(4)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必须理解研究的性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研究。患者的排除排除标准设定为:(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5岁的患者将被排除。(2)没有接受ICU治疗的患者将被排除。(3)患者不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的情况下将被排除。(4)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无法理解研究性质或拒绝参与研究的将被排除。(5)已经接受过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将被排除,以确保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

1.2 方法

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上普通组采取传统的支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取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

1.2.1 普通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

在本研究的普通组中,患者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对策是:(1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科学开展患者的临床评估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之前,患者必须接受严格的术前评估包括全面的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同时做好患者的体位准备。2为患者行局部麻醉在术前准备完成后,患者需要接受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局部麻醉药物通常会在手术区域进行注射,这有助于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舒适,减轻疼痛。3手术切口一旦局部麻醉生效,医生会在颈部制作一个小的横切口,以便露出气管。这个切口通常位于颈部正中位置,使得气管可以容易地访问。4气管切开和插管接下来,医生会使用手术刀或专用的气管切开套件,切开气管,形成气管切口。通过这个切口,医生将气管套管(气管插管)插入患者的气管中。气管套管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气道通畅,以便患者可以正常呼吸,并在需要时提供机械通气支持。5固定气管套管为了确保气管套管的稳定,医生会使用固定装置将其安全地固定在患者的颈部。这防止了气管套管在术后意外移动或脱落,从而维护了气道的通畅。6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将被转移到监护室或ICU等专业区域进行严密的气道监测疼痛管理和生命体征监测。(7术后康复做好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和护理

1.2.2 观察组采取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

在观察组中,患者接受的是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这是一项新兴而先进的手术技术,通过使用显微镜和高度精密的医疗设备,医生可以在实时图像的引导下进行手术。这种方法相较于传统气管切开术具有多项潜在的优势,具体的治疗对策:(1术前准备按照常规组的要求进行术前准备工作与普通组一样,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这个过程旨在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包括:第一临床检查患者经历全面的临床检查,以评估呼吸状况、气道通畅度以及任何可能的并发症风险。第二,影像学检查通常会使用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获取气管和周围结构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第三体位准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安排适当的体位,通常是仰卧位,以便手术区域易于访问。(2局部麻醉尽可能减轻患者手术的疼痛感与普通组相同,观察组患者也会接受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局部麻醉通常通过局部注射药物实施,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舒适。3基于可视化设备引导在实时图像指导下进行患者手术观察组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可视化设备来引导手术。医生使用显微镜或其他高度精密的可视化设备,能够实时观察气管和周围结构。这种实时图像引导有助于医生更清楚、精确地定位气管,从而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潜在损伤。4制作小切口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患者的组织损伤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大切口相比,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通常需要制作较小的切口。这一特点有助于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有助于更快的康复。5气管切开和插管行实时图像下的精确操作医生在实时图像的引导下,准确定位气管,并进行气管切开和插管操作。这一过程的关键优势在于精确性和安全性的提高,使医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手术。6气管套管固定稳定气道为了确保气道的稳定,气管套管会通过适当的装置进行固定。这有助于防止气管套管在术后的移动或脱落,维护气道的通畅。7术后处理科学进行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将被转移到监护室或ICU等专业区域,接受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以确保气道的稳定和术后恢复。这一阶段包括患者的气道监测疼痛管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康复治疗和护理等医疗团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气道情况,确保气道通畅。实时图像的引导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气道状况,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问题。

患者在手术后会感到一定的疼痛。医疗团队将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在术后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率等,以便及时识别并处理任何异常。在接受手术后要求患者在监护室或ICU中度过一段时间,以确保稳定和康复。医疗团队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

通过采用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旨在充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的优势,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组织损伤,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更快的康复

2 结果

    通过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参考表1以及表2内容

1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比对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切口长度cm

普通组n=50

23.44±5.46

17.28±6.49

1.12±0.03

观察组n=50

46.37±5.23

38.26±10.21

2.28±1.12

P

0.001

0.002

0.002

    通过表1 结果分析普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3.44分钟,而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6.37分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差异显著(P=0.001)。普通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7.28毫升,而观察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8.26毫升。普通组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1.12厘米,而观察组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2.28厘米。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较大,差异显著(P=0.002)。

2 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评价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普通组n=50

14

20

16

68%

观察组n=50

20

28

2

98%

P

0.018

0.021

0.013

0.003

通过表2结果分析 在满意度评价方面,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8%而在普通组中总体满意度为68%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内治疗危重病患者的关键部门,患者在ICU接受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治疗,其中包括气管切开术,这是一项重要的生命支持措施,用于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被认为可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3]

ICU是一个高度危险和高度特殊化的治疗环境,患者通常患有严重的疾病或多系统功能障碍,需要密切监测和支持。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提供呼吸支持以及管理分泌物。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虽然在许多情况下有效,但它可能伴随一些不利因素,如手术时间较长、创口长度较大、出血量较多等[4]。因此,寻求改进气管切开术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以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结果分析可知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在手术参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结果, P<0.05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切口长度更大,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这可能是因为可视化手术需要更多的精确操作和更多的设备支持。尽管如此,观察组的患者在满意度评价中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98%的满意度比普通组的68%要高。

4 结论

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它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显微镜技术,允许医生在实时图像引导下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一些潜在的优势[5]。首先,它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控制,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气管,并减少了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其次,它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间,这对于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危急情况下。此外,可视化经皮气管切开术可能导致较少的术后出血和更短的手术切口,从而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和康复时间[6]

参考文献

[1]严银宗.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7):39-41+45.

[2]钟林,姜建平,闫广玲等.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技术在ICU困难气管切开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24):11-12.

[3]杨明玮, 超声联合犀牛角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基层ICU中的应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2021-09-30.

[4]郑述铭,林新锋,许建强.可视化技术联合临床实践指南核对表在ICU经皮气管切开术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20,49(08):179-181.

[5]周卉芬,李超锋,叶铨秋等.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0,26(03):330-333.

[6]周卉芬,池锐彬,简志刚.床旁超声在经皮气管切开实施困难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0,31(01):79-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