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中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与策略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杨仁芬 曾岷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与策略,分析其临床实践价值。方法:筛选本院综合科呼吸病组2018年7月-2022年7月诊治的88例患者,为满足研究对比需求设立A组(44例)与B组(44例)。B组采取常规护理,A组采取中医治未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面对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结果:A组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护理后,其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低于B组,并且其面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A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的方式,预防或救治疾病,增强其健康意识,减轻生理、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维持机体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方法

正文



“治未病”属于我国中医学灵魂,通过预防保健、食疗养生、情志护理以及机体锻炼等方式进行调理,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疾病对其生活造成的困扰。“”指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疾病,在《黄帝内经》中记录: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1]在中医治疗理念中可将其分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通过中药、推拿或刮痧等方式进行调整气血,使其阴阳平衡,为其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在我国医学模式快速发展下,其也逐渐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的生物医学模式,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核心,奠定医学理论基础与目标[2]综合科呼吸病组属于医院临床科室组成重要部分,其主要医治呼吸系统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疼、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此,为探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与策略,分析其临床实践价值,将对本院综合科呼吸病组20187-20227月诊治的88患者进行描述分析,为改善其机体状态,优化生活质量提供保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本院综合科呼吸病组20187-20227月诊治的88患者,为满足研究对比需求设立A组(44例)与B组(44例)。A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25~7149.84±3.54)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9例,支气管哮喘12例,支气管炎15例,慢阻肺3肺心病4B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27~7050.15±3.60)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3例,支气管哮喘13例,支气管炎9例,慢阻肺4肺心病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个人信息完整,符合研究需求;(2)出现咳嗽、胸疼、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3)对本研究内容有全面了解,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积极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病情危急,存在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2)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无法正常沟通;(3)对本研究护理服务存在抵触行为;

1.3 方法

B组采取常规护理,医护人员需检查患者的治疗情况,了解其疾病病症变化。每日定时进行病房巡视,检查患者的生命指标是否正常,询问其是否出现机体不适等症状。若发现异常应当及时通知医师实施救治。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状态,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帮助其及时纠正,使其自觉采取健康生活行为。

A组采取中医治未病护理,其中包括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既病防变、运动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1)饮食护理: 了解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查看其是否存在长期饮食粗糙、辛辣、口味过重等现象。与患者说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其减少食用麻辣烫、火锅等辛辣食物,避免出现慢性炎症,引发癌前病变等现象。叮嘱患者不可食用隔夜饭、油炸食品、烧烤食品以及污染食品等,因其含有亚硝酸钠,容易变换为致癌物质。五谷属于人类饮食中重要组成部分,以五果辅助,五种蔬菜作为补充,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预防出现肥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多食用花椰菜、大蒜、洋葱、菌菇类以及食豆类食物,其可有效预防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等等。(2)情志护理: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等,注意其情绪变化,适当采取心理调节,降低情绪激动、气机郁结等现象。人属于一个整体,其个人的思维、情绪以及心理活动均会对患者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造成不良影响,需调摄精神,避免受外邪侵袭出现气滞血瘀、痰浊互结等现象。情志容易对大脑产生兴奋性增加或抑制现象,混乱机体平衡,导致其内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若患者长期处于神经紧张、不安等状态中,容易影响其神经体液系统,引发癌症等疾病,对其生活状态、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当保持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流,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其保持正确的思想理念。在互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尊重患者的隐私,不可嘲笑或讽刺他人,避免引起不满。医护人员需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指导其如何正确发泄情况,采取积极心理疏导,帮助其更好的平衡心态。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耐心与恒心,尽力疏散其心理阴霾,缓解心理矛盾,使其保持正面情绪面对疾病。(3)既病防变:癌症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其在临床诊治中可分为轻中重。因此,应当提高患者对癌症的重视,及时展开预防工作,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降低疾病发生率。例如:消化道炎症应当及时进行克拉霉素治疗、肝炎应当及时进行抗病毒保肝治疗等等。(4)运动锻炼:积极采取健康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有利于预防疾病,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作用。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采取有规律、有计划的运动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体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合理调整其运动强度与时间,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为其生命健康提供保障。(5)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检查其是否存在抽烟酗酒的习惯,并与其科普抽烟酗酒的危害。在临床诊治中约有80%的患者是因长时间抽烟而引发的肺癌,其抽烟过程中所产生的香烟内焦油含量越高,危害性便越大。同时,酗酒容易损害机体细胞,导致人体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率。医护人员应当为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纠正其抽烟酗酒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其与社会、自然的协调性,使其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1.4 观察指标

1)应对方式评定:医护人员需采取医学应对问卷 (Medical Coping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同的应对策略。该问卷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每个项目的评分为1-4分,其中可分为面对、回避与屈服三方面[3]

2SASSDS评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进行情绪变化、心理状态进行评分,从而有效更好掌握其实际情况;分别在患者护理前后对其采取SASSDS评分,由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觉在选项中进行评分,后由医护人员将20个项目分数进行相加计算,获取其得分[4]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1.0软件对本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根据P判断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面对评分情况对比

A组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护理后,其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低于B组,并且其面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面对评分情况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回避评分

屈服评分

面对评分

A

44

9.21±0.61

4.29±0.27

26.71±0.13

B

44

16.78±1.14

8.61±0.89

18.04±1.60

T

-

38.836

30.810

35.825

P

-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A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A

44

16.50±1.30

5.24±0.62

17.64±1.12

5.20±0.47

B

44

16.53±1.32

10.21±1.09

17.66±1.14

10.33±0.92

T

-

0.107

26.289

0.083

32.938

P

-

0.457

0.001

0.467

0.001

3讨论

“治”中“治”不仅包含治疗,其还包括管理,“”指代一种机体状态,其并不指代无疾病,应是机体已经有某种致病因素存在,还未出现明显的疾病病症与机体不适。同时,“”还可指代为人体已经患病,但采取对症治疗后机体恢复健康状态。现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还有待加强,其对疾病的了解度较低,心理承受力较弱。可积极引导患者采取常规体检,定时检查机体健康状态,及时发现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现代医疗技术发展速度快,其在临床应用中可帮助患者及时检测疾病前期病变,为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提供方向。通过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实践方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及时发现机体潜在的问题,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中医学是一种独特的医学模式,其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生命活动以及疾病转化规律进行观察、诊断、治疗、护理,及时发现隐患,保障生命安全。在临床诊治中,重视“天人合一”和“辩证施治”,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将中医理论体系贯穿于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等等[5]。通过阴阳调节的方式进行健康调养,做到有病早治、病后防恶化,愈后防复发的目标,有效预防疾病,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对88综合科呼吸病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A组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护理后,其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低于B组,并且其面对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中医治未病护理可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看法,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疾病;同时,A组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护理后,其SASSD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中医治未病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降低生理、心理负担,有效预防或救治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的方式,预防或救治疾病,增强其健康意识,减轻生理、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维持机体健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先萍."十四五"时期中医药融入医养结合实践的专业优势与对策建议[J].时代人物,2023,7(8):0141-0143.

[2]李娜,张树峰,赵辉,.中医治未病理念与方法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22,45(8):2804-2808.

[3]章轶立,黄馨懿,王亮,.中医药防治老年人共病的特色优势,发展机遇与实践路径[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17):4798-4802.

[4]贝红霞.中医"治未病"思路和西医学"三级预防"理念在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42(6):743-748.

[5]李奕,张曦元,庞博,.胰腺癌从"调气解毒"立论的中医药治疗策略与实践[J].世界中医药,2022,12(013):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