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虚”辨治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摘要
关键词
气虚;自身免疫性胃炎;临床经验
正文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gastritis,AIG)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也被称为A型胃炎,它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和炎症,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黏膜中的壁细胞和内因子,后期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和恶性贫血[1]。AI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紊乱、hp感染、环境因素等相关[2]。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诱发胃癌(GC)的危险因素,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AIG,避免胃癌风险尤为重要[3]。
1.“气虚”的致病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脾胃之气虚损的相关论述,如“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指出了脾气虚可导致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及食物不消化等症状。《脾胃论》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脾胃虚弱衰退,则气血化生不足,脾胃之气乃脏腑之气之大源,五脏之气皆有脾气,脾气虚则内难养五脏,外不敌邪侵,虚而受邪,故而百病丛生。《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指出脾的功能失常与湿邪、肿满等病症密切相关。脾气虚则运化失职,不仅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还会导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
2.AIG的病因病机
2.1中医学对其病名的认识
AIG无特有中医病名,属于祖国医学“痞满”、“胃脘痛”、“胃痞”等范围,初期,患者多表现为胃脘部痞塞不通,胀满不适、隐痛等症状,并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消瘦等脾胃虚弱之象,疾病日久可见痰湿血瘀征象。中医书籍对各病名和症状描述颇为丰富,如《伤寒论》中提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胃脘痛,大概因食积、因寒、因气不顺者居多。”
2.2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AIG病位在胃络,与脾肾密切相关,关键病机在于胃络受损,本病病位在胃,但不局限于胃腑。本病的病因由多种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机阻滞于胃脘部所致。叶天士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脾胃病久,运化失职,无力运化水湿,水湿停聚体内,日久凝聚成痰,中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其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气亏虚为本,以气滞、痰凝、血瘀为标。谢晶日教授在辨证论治自身免疫性胃炎时,认为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其本,夹瘀夹毒乃其标[5]。梁春耕等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胃炎主要以脾胃虚弱证为主,与谢晶日教授观点基本一致[6]。周斌等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致使脾肾两虚,脾运化失常,肾蒸腾无力,水液代谢失调,水湿内停,聚而为痰。加之脾胃升降失常,影响气血的生成、运行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而生瘀血。痰湿瘀血等实邪停滞胃络,更损脾胃,故患者胃肠症状常逐渐加重[7]。综合各医家经验及理论,AIG“气虚”在本病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健脾益气是AIG的关键治法
3.1益气健脾
初期,AIG的主要病机为脾胃气虚,从中医理论上讲,脾气充足则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脾气虚则可能导致胃失濡养,出现胃脘隐痛、胀满、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治疗上主要予以益气健脾,通过调理脾胃的气机升降,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参苓白术散为调理脾胃虚弱、湿邪内生所致诸症的经典方剂,主为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参苓白术散中的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9]。
3.2健脾益气,化痰祛瘀
在AIG活动期时,脾胃气虚、痰凝瘀滞为主要病机,由于脾气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聚而成痰,同时,脾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易致血瘀。痰瘀相互搏结,临证可见胃脘胀痛,痛有定处,多为刺痛,胸膈胀满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身体困重,肢体乏力,舌紫暗,苔白厚腻,脉弦涩等症,当治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加减治疗,两方合用。
4.治疗气虚型AIG的临床经验
4.1AIG的中医治疗
4.1.1AIG的中药治疗
气虚贯穿AIG的疾病全过程,因此中药的选择上以健脾益气为治则,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附子理中汤等均体现了这一原则。除传统经方,现代临床通过辨证论治,予以中成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疗效颇为显著。如吴人照等[12]通过使用发现铁皮枫斗颗粒自体过高免疫所引起的胃炎模型大鼠治疗的治疗过程中,减轻胃黏膜炎症及减轻胃黏膜萎缩的作用。
4.1.2AIG的中医外治疗法
同时,还可与其他中医外治疗法联合应用,内外结合的治疗方式,可能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如:艾灸、针灸、穴位埋线等。中药方加减配合艾灸治疗气虚型AIG的疗效确切,两者联合使用时,中药从内调理机体,艾灸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效应,从外激发人体的正气,促进脾胃的恢复,二者结合更好地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4.2AIG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4.2.1AIG的中西医结合诊断
随着疾病进展,AIG患者可出现贫血相关临床表现,如乏力、头晕、气促、心悸等,与中医气虚的症状相符合[19]。多因素分析提示首诊原因为非失血性贫血为是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20]。目前自身免疫性胃炎常规诊断方法如血清中的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血清维生素 B12水平测定等实验室检查,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需通过胃镜及其活检结果判断[19]。
4.2.1 AIG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AIG早期临床无特异性症状,目前无根治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的贫血及神经症状予以替代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在临床运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联合使用时,中医可以弥补西医在整体调理方面的不足,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5.结语
AIG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夹瘀、夹湿,本病多虚实夹杂,迁延难愈,严重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对于AIG的治疗多采取西药治疗(补充维生素B12、叶酸、铁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临床疗效不高,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的患者,可选择的药物有限。中医治疗疾病,多从整体观、辨证治疗,注重调节全身气血阴阳调和,根据不同发病阶段分别进行药物加减,最终达到修复胃络、以使胃络气血通畅的目的,且中医药副作用较小,为患者多提供一个选择。
参考文献
[1] 吴胜男,孙为豪.自身免疫性胃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01):147-152.
[2] 程书平,张庆玉,李明,等.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诊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30(08):940-945.
[3] ZhangZ,ZhuT,ZhangL,etal.Criticalinfluenceofcytokinesandimmunecellsinautoimmunegastritis.Autoimmunity.2023Dec;56(1):2174531.
[4] 杨宇,徐纪文.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4,39(08):1673-1676.
[5] 刘金狄,谢晶日.谢晶日教授从虚论治自身免疫性胃炎经验[J].四川中医,2017,35(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