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熊猫眼,警惕颅骨骨折!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书亭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成都某老年人,在凌晨起床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头部右前额着地。起初,只感到轻微的头昏,并未引起重视。然而,第二天下午,家人发现她的两个眼睛肿了起来,眼眶周围呈现出青紫色,形似熊猫眼,并伴有头痛。家人急忙将周奶奶送到医院,经过头颅CT检查,医生确诊为颅骨骨折。

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的健康问题,其中一些症状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疾病。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熊猫眼”这一症状,它可能与颅骨骨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熊猫眼:颅骨骨折的警示信号

熊猫眼,即眼眶周围出现明显的青紫色淤血斑,形似熊猫的黑眼圈。这一症状虽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过度疲劳、熬夜、眼部循环障碍等,但当它与头部外伤相关联时,就需要特别警惕颅骨骨折的可能性。

颅骨骨折,指的是由于外界暴力导致的颅骨骨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颅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后窝骨折。其中,颅前窝骨折常伴发熊猫眼征。这是因为颅前窝的底部与眼眶上壁相连,当颅前窝发生骨折时,骨折断端及周围软组织的渗血会蔓延至眼眶周围的疏松组织内,形成熊猫眼。颅骨骨折的多样症状

除了熊猫眼征外,颅骨骨折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鼻腔流血。颅前窝骨折可能导致鼻腔流血或脑脊液鼻漏。脑脊液是围绕在大脑和脊髓周围的液体,对大脑和脊髓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当颅骨骨折导致硬脑膜撕裂时,脑脊液可能从鼻腔流出。

2)听力障碍。颅中窝骨折可能影响面神经和听神经,导致听力下降或耳鸣。

3)咽喉壁黏膜淤血。颅后窝骨折可能表现为咽喉壁黏膜淤血等症状。

2.颅骨骨折的应对与治疗

面对颅骨骨折,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来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颅骨骨折的原则主要包括:

1)观察有无脑损伤。颅骨骨折可能伴随脑损伤,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2)处理脑脊液漏。对于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的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堵塞或冲洗,以防止颅内感染。同时,应让患者采取头高位卧床休息,以减少脑脊液流出。

3)给予抗感染治疗。颅骨骨折后,患者可能面临颅内感染的风险。因此,需要给予广谱抗生素以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颅骨骨折可以自行恢复。然而,如果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预防颅骨骨折的措施

预防颅骨骨折,关键在于减少头部遭受外伤的风险。

1)佩戴保护装备。在骑自行车、摩托车或进行滑雪、滑板等高风险运动时,务必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头盔。头盔能够吸收冲击力,保护头部免受严重伤害。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或进行高空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帽,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帽能够抵御坠落物或碰撞造成的伤害。

2)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驾驶汽车还是骑自行车,都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如限速行驶、不闯红灯、不酒驾等。这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颅骨骨折的风险。作为行人,也应遵守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不横穿马路等。同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与车辆发生碰撞。

3)注意生活环境安全。确保家中没有尖锐的边角或突出的物体,以免在行走或活动时撞到头部。对于儿童,应特别关注家中的安全隐患,如放置稳固的家具、安装防护栏等。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被拥挤的人群或突出的物体撞到。同时,要远离正在施工或装修的区域,防止被高空坠物砸伤。

4)加强身体锻炼与骨质疏松预防。定期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针对骨骼和肌肉的锻炼,如跑步、游泳、瑜伽等。这有助于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摔倒的风险。对于老年人或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补充钙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及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和晒太阳。

5)提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头部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头部受伤。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等。在发生头部外伤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减少伤害程度。

 

结语:

熊猫眼虽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当它与头部外伤相关联时,就需要高度警惕颅骨骨折的可能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我们页可以看到,颅骨骨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日常的安全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颅骨骨折的发生。同时,一旦出现熊猫眼等疑似颅骨骨折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确保自身健康安全。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