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策略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冯平涛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东 511400

摘要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选取2020—2022年本地区报告的36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观察其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地区分布。结果:纳入患者男女发病比为1.12:1;≤14岁患者占比92.54%(335/362);学生占比为58.84%(213/362);3~6月发病占比为64.64%(234/362);城区占比为80.00%(290/362)。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男女发病比为1.12:1,高发年龄段位≤14岁、3~6个月,城市发病比例较高,可以通过加强隔离、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健康教育来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

正文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传染性极强的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发热和腮腺非化脓性肿大为特征,可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组织,并可引起睾丸炎、心肌炎和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1]。在成人中,它可导致严重的不育症。以往的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影响神经系统和其他腺体,可通过呼吸道、接触和垂直途径传播,对患者危害极大[2]。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是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传染病。在没有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国家,约90%的疫苗来自自然感染。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是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3]。近年来,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和含有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的上市,流腮的发病率逐渐降低,但临床上并没有特别有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预防是主要措施[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流腮的病理学特征,合理提出相关预防策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20202022期间的362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纳入标准:(1)发病前环境:发病前23内无流行病,未接触过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患者症状和体征:腮腺无肿痛,腮腺无脓性分泌物,伴高热、呕吐、寒战、头痛等。3实验室检查:如果患者在一个月内没有接种过疫苗,可从血液、尿液和唾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排除标准:资料缺失。患者家属对研究不知情

1.2方法

收集流腮患者资料,总结学特征。

1.3观察指标

观察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地区分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

2结果

2.1 流腮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36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男性95例,占53.04%192/362),女170例,占46.96%170/362),男女比例为1.13∶1.00年龄1-79岁,1~427例,占比7.46%27/362);5~9221例,占比61.05%221/362);10~1487例,占比24.03%87/362);≤14岁患者占比92.54%335/362);15岁及以上27例,占比7.46%27/362见表1

120202022本地区感染患者年龄与性别情况[n,(%]

年龄(岁)

男(n=192

女(n=170

例数

占比(%

例数

占比(%

1-4

15

7.81

12

7.06

5-9

119

61.98

102

60.00

10-14

45

23.44

42

24.71

15

13

6.71

14

8.24

2.22020—2022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职业分布

36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学生占比最高,为58.84%。见表2

220202022本地区感染患者职业情况[n,(%]

职业

例数

占比(%

学生

213

58.84

幼托儿童

65

17.96

散居儿童

45

12.43

其他

41

11.33

2.3 流腮患者季节分布

3~6月发病占比64.64%234/362)。见表3

220202022本地区感染患者季节分布情况[n,(%]

时间

3-6月(n=232

7-8月(n=34

9-11月(n=51

12-2月(n=45

例数

占比

例数

占比

例数

占比

例数

占比

2020

88

37.93

15

44.12

18

35.29

25

55.56

2021

78

33.62

17

50.00

20

39.22

14

31.11

2022

68

29.31

2

5.88

13

25.49

6

13.33

2.4 流腮患者地区分布

城区占比为80.11%乡镇占比为19.89%。见表4

220202022本地区感染患者地区分布情况[n,(%]

地区

例数

占比

城区

290

80.00

乡镇

72

19.89

3讨论

流腮作为临床常见的病毒性流行病之一,属于一种呼吸道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对该疾病的易感群体进行分析,,主要易感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但也有少部分成年人感染,该疾病容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流腮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腮腺红肿、食欲不振,甚至还伴有发热等临床症状[5]随着流腮的进展,该疾病还会引发胰腺炎、心肌炎等相关并发症,对心、肝、肾、神经系统和腺体组织也有一定损害[6]。因此,研究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中共有362名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参与研究,其中92.54%335/362)的患者年龄在14岁及以下。据分析,由于该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学校具备传播条件,而年龄是决定免疫功能发育的关键因素,14岁以下儿童没有形成较强的免疫屏障,因此该病容易在14岁以下小学生中传播。

本研究显示3月至6月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最多,共64.64%234/362)。据分析,该人群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寒暑假期间(12月至2月和7月至8月)发病率较低。此外,该病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因此大多数小学生留在学校,造成流行性腮腺炎集中感染。

本研究结果又显示,流行性腮腺炎在城市地区发病290例,占80.00%,在乡镇地区发病72例,占19.89%,主要原因是:城市地区人口密度高于乡镇;人口流动性大;城市地区学校和幼儿园较多,而学校和幼儿园是人员密集的主要居住地,因此学校和幼儿园爆发流行性腮腺炎的可能性较大。362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男女比例为1.12:1,表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以下防控措施。1重视隔离。当感染者确诊后,需要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待病情好转后再解除隔离。暂时隔离疑似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待确诊后再做进一步检测对于确诊或疑似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他人[7]。流腮患者使用相关物品后,需要及时对相关物品采取消毒措施,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和消毒。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多运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正在开展紧急疫苗接种活动,加强学生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2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于医务人员而言,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对患者进行鼓励,甚至还需采取合理的方式开展心理疏导,使其积极参与治疗和隔离[8]。首先,应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尽快接种疫苗,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尤其是易感人群和易感地区。其次,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包括流行病的传播率和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多种功能障碍的可能性。然后,他将介绍一些患者出院后严格按照防控措施治疗的实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3及时更新疫情防控信息:疾控中心接到医院疫情报告后,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人,并对相关学校进行晨检。如出现发热、腮腺肿大、下颌角肥大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治疗和隔离措施,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4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应为适龄人群和高危人群接种预防性疫苗和应急疫苗,规范接种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性疫苗,并及时接种第二剂预防性疫苗。从疫苗接种层面来看,需要对易感儿童接种第二剂疫苗,以增强高发地区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更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学校爆发[9]。为此,需要实施紧急疫苗接种计划。5加强监测。学校作为人群聚集地,也是流腮高发区,学校应加强校园管理每天对校园各个角落进行消毒。根据患者信息,建立传染病卡,12 小时内上报相关部门做好疑似病例监测,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以学校网站为平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酌情对教室和其他区域进行消毒。加强对学校周围所有场所的监控[10]指导健康饮食,消除流腮的感染风险。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6加强健康教育。借助海报、短视频、公众号等知识宣传平台和渠道宣传流腮相关知识,增强群众对流腮的认知,增强疫苗接种意识,提高接种率,实现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7注意饮食调节: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引导患者食用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相关食物[11]急性期不宜食用酸、辣、甜、干、硬的食物,避免引发咽喉肿痛。一旦患者的相关症状有所改善,可引导患者食用刺激唾液分泌的食物,这种膳食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腮腺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流行性腮腺炎男女发病比为1.12:1高发年龄段位≤14岁、36个月城市发病比例较高可以通过加强隔离、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健康教育来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何香新,黄文秀.2012—2022年南宁某开发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预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24, 30(2):95-99.

[2]Fabiani M,Mateo -Urdiales A,Andrianou X,et al.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of COVD-19 cases in non-ltalian nationals noti-fied to the ltalian surveillanee system[J].The European Joumalof Publie Health,2021,31(1):37-44.

[3]El-Habashy D M.199p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eteris-ties of patients with pleural mesotheli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Thoracie Oneolegy,2021,16(4):S806.

[4]徐朝花何吉兰童文彬四川省2018年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0.3411:29-32.

[5]yZheng,Xiong C,Y Liu,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COVlD-19 in the Sumounding Areasof Wuhan,Hubei Province in 2020[J].Pharmacologieal Research,2020,157:104821.

[6]杨欲静,吴德泰,邱桂香.2011—2021年东莞市大岭山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 14(7):39-43.

[7]王莹,李丽,严琦瑞,.2012—2021年惠州市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28):123-126.

[8]陈加贵,杜进发,杨仁聪,.2011—2019年广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6):42-45.

[9]石亚锋,顾永权,史珊珊.余姚市20082018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1):90-94.

[10]宋丽红,韦慕青.2013—2019年平果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0,26(3):252-253256.

[11]郑琳,陈俊东,熊艳云.2016—2020年光山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3):4249-42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