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平萍 巴春贺 张鸿霞 王义围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CI)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80例CI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MMSE评分和ME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SS、HAMA、HAMD评分、CMCT、TNF-α、hs-CRP、IL-2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治疗CI焦虑抑郁患者时,采用r-TMS技术,能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焦虑抑郁,提升预后。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急性期脑梗死;焦虑抑郁;神经功能

正文


CI发生率高,其受脑动脉闭塞、栓塞等影响,大脑供血量少,局部组织坏死。患有CI后,出现感觉障碍、单眼黑朦等表现,中老年人常见,近期因不良习惯、生活习惯等,CI群体越发年轻[1]。受CI折磨,易产生负面心理,例如焦虑抑郁等,患者依从性下降,影响疗效,干扰神经功能好转。焦虑抑郁属于共病,患者思维迟钝、沉默寡言,情绪多变,其危险因素多,包括诸多负面生活事件,例如抑郁病史、脑卒中、缺乏自理能力等。既往治疗时,多用抗焦虑抑郁药,疗效受限,副反应多,容易产生依赖[2]r-TMS为新型疗法,纳为神经电生理领域,r-TMS可用于多种疾病,例如SC、重症抑郁等,将其用于CI焦虑抑郁,理论讲效果良好,但相关研究少。本研究CI焦虑抑郁患者为对象,分析r-TMS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本院80CI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72.35±4.61)岁;研究组40例,21例,女19,年龄为61-85岁,平均年龄72.42±4.57)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CI诊断标准;均存在抑郁、焦虑表现;均不低于60岁;神志清晰;病情稳定;HAMA、HAMD均不低于8分;MMSE超过20分;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近4周采取BZDs;恶性肿瘤;动脉瘤;脑出血;成瘾性药物病史;认知功能异常;精神疾病;语言/吞咽障碍。

   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指标

研究组(n=40)

对照组(n=40)

/t

P

性别

男性

21(52.50)

22(55.00)

0.050

0.823

女性

19(47.50)

18(45.00)

脑梗死部位

左侧

20(50.00)

21(52.50)

0.050

0.823

右侧

20(50.00)

19(47.50)

年龄(岁)

71.18±6.60

72.21±5.79

0.742

0.460

病程时间(月)

3.35±1.01

3.37±1.00

0.089

0.929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脑循环,将氧自由基清除,根据患者病情,开展早期功能训练。疗程为1个月。

1.2.2研究组

该组联合MKIC02治疗:选取M-1002型治疗仪,来自石家庄渡康医疗,应用肌电图,来自丹麦Keyplot,对患者运动电位展开测试,采取仰卧位,观察左侧前额叶背外侧,于和头皮相距约0.5cm处,放好磁电机线圈,设置运动强度,定为80%,调节频率,定为1Hz,设置序列,均为50PPS,设置间隔,定为5s,30序列/次,每天1次,时间为0.5h,频率为5次/周。疗程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评价各项功能、情绪:用CSS量表,对应神经功能;用HAMA、HAMD量表,对应焦虑、抑郁;用MMSE量表,对应精神状态[3]。评价病情变化:检验两组的CMCT和MEP[4]。评价炎性因子:采集血样,应用ELISA法,检验TNF-α、hs-CRP、IL-2和IL-6[5]

1.4统计学方法

SPSS28.0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各项功能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SS、HAMA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各项功能比较[n(±s)]

组别

例数

MMSE(分)

CSS(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36.83±6.78

55.79±6.43a

23.14±3.84

16.57±1.18a

对照组

40

35.98±6.82

51.83±6.27a

23.52±3.57

19.36±1.82a

t

/

0.559

2.789

0.458

8.135

P

/

0.578

0.007

0.648

0.000

2 两组各项功能比较[n(±s)]

组别

例数

HAMA(分)

HAMD(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16.77±2.36

10.66±1.06a

16.33±1.28

11.17±2.71a

对照组

40

16.82±2.32

14.55±1.43a

16.42±1.20

14.08±2.52a

t

/

0.096

13.821

0.324

4.973

P

/

0.924

0.000

0.746

0.00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2两组病情变化比较

研究组的MEP明显高于对照组,CM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两组病情变化比较[n(±s)]

组别

例数

CMCTms

MEPmV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11.39±1.47

8.13±1.12a

0.62±0.12

1.33±0.15a

对照组

40

11.42±1.36

10.27±1.60a

0.64±0.11

1.26±0.14a

t

/

0.095

6.930

0.777

2.158

P

/

0.925

0.000

0.439

0.03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对比TNF-α、hs-CRP、IL-2和IL-6,研究组均更低P0.05详见表4。

4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n(±s)]

组别

例数

TNF-αng/L)

hs-CRP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36.63±4.62

20.47±3.11a

14.97±1.62

7.60±1.13a

对照组

40

36.82±4.57

28.46±3.21a

15.00±1.61

9.75±1.24a

t

/

0.185

11.306

0.083

8.105

P

/

0.854

0.000

0.934

0.000

4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n(±s)]

组别

例数

IL-2ng/L)

IL-6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0

23.52±3.12

10.07±1.13a

17.00±1.44

8.01±1.11a

对照组

40

23.41±3.27

14.96±1.36a

16.97±1.50

10.48±1.38a

t

/

0.154

17.491

0.091

8.821

P

/

0.878

0.000

0.928

0.00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相关数据提出,对于CI患者,约有36.02%出现早期抑郁,约有62%出现焦虑,情绪异常影响多,包括社会/心理、病灶部位、疾病程度等。采取适宜方法,减轻焦虑抑郁,可以调节心理障碍,加强疗效。心理学研究提出,患有脑卒中者,由于肢体功能异常,会产生心理反应,CI易出现并发症,例如焦虑、抑郁,其发生风险达到27%-85%,干扰日常生活,威胁生命安全[6]

情绪障碍病机复杂,对于广泛性焦虑者,采取MRI检查,定位脑功能,结果显示心境感应模式不同,检验扣带回、额叶前皮质,发现显著异常。针对焦虑者,进行核素显像,发现脑局部血流量下降,特别是基底核、颞叶等,和安静状态相比,出现机体应激者,其脑部血流灌注下降,同时范围变大,表示焦虑和机体应激有关[7]。患有CI者,易出现焦虑抑郁,二者具有共同遗传学因素,有相似病理基础。另外焦虑抑郁还和各种因子有关,例如神态肽P/Y物质、5-HT、γ-氨基丁酸等,或直接导致,或产生间接影响,调节封闭有关受体、相应递质,能减轻焦虑抑郁,此为药物治疗依据[8]。临床治疗时,多采取药物,减轻负面情绪,长期使用时,常有副作用,依从性下降,运动不协调、镇静等,会伴随不良反应,干扰药物使用。采取r-TMS,其无痛、无创,使用安全,选择适当皮质部位,实施特定、重复刺激,能改善皮质功能,促使其重建,既能促进整体大脑皮质重塑,又可恢复局部功能。

设计研究方案时,遵循心理-生物学,引入现代护理学、电生理学、康复学等理论,创新CI焦虑抑郁治疗方案,采用r-TMS,能愉悦心情,容易操作,无危害。采用TMS,其源自1985年,由Barker提出,该技术安全可靠、使用便捷、无创伤[9]1992年,基于TMS,产生r-TMS,其属于新型、现代化神经电生理技术,可以改善远隔皮质功能,调节大脑皮质功能,用于皮质功能,促使其区域性重建,不仅影响多种基因,又干扰神经递质。治疗CI焦虑抑郁时,采取r-TMS技术研究不多[10]。就焦虑抑郁而言,其和躯体功能有密切联系,研究选择适宜对象,展开研究。分析r-TMS作用机制,主要有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提升其可塑性,干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基因转录等,重视“脑-行为学”,促进其变化。按照刺激频率,进行高频刺激时,能起到长时程增强效应,采取低频刺激时,则具有抑制效应。应用r-TMS,其可提升脑血流速度,其作用机制复杂,包括个体耐受性、神经元本身兴奋情况、皮质代谢和刺激频率等[11]。实施r-TMS后,无论是BDNF,还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HT等,其含量均明显变化,进而改善行为学。

研究结果显示和对照组比,研究组的MMSE评分更高,CSS、HAMA和HAMD评分均更低P0.05,表明r-TMS能调节神经、认知功能,减轻负面情绪。研究组的MEP更高,CMCT更低P0.05,代表r-TMS能改善脑部功能,促进病情好转。研究组的TNF-α、hs-CRP、IL-2和IL-6均更低P0.05,表示r-TMS能减少炎症因子,抑制CI进展。说明进行常规治疗时,结合r-TMS,便于改善焦虑抑郁,提升CI预后

综上所述,治疗CI焦虑抑郁患者时,采用r-TMS技术能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焦虑抑郁,提升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桂英,陈国芳,傅新民.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4,26(1):26-29.

[2]潘熙哲.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4):36-39.

[3]王倩.心理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西藏医药,2021,42(5):131-132.

[4]李郁.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包头医学,2022,46(4):1-2.

[5]赵继红,李会凤,王淑梅,丁培,杨婉婉.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21,16(5):656-658.

[6]陈伟英,何丽平,蔡惠霞,幸享凤.早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失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7):27-31.

[7]唐能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1):54-57.

[8]赵慧怡,李瑒,王雪晴,湛清扬,王颖.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2,28(1):103-105+117.

[9]钟志耕,李又佳,罗宋宝,韩小妍,黄燕,陈妍,黄惠琴,吴振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1):1-4.

[10]周东侠.针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7):4-7.

[11]刘殿勋,杜冬青,孙凤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6):38-42.

 

承德市科学技术支撑计划项目202109A1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