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改善肛肠科术后肛门疼痛和排便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肛肠科;针对性护理;术后肛门疼痛;术后排便
正文
肛肠科手术常伴随肛门疼痛问题,因病灶隐私,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心理负担,羞于表达护理需求,影响术后康复[1]。肛门疼痛作为主观因素,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同时影响术后排便,延长康复时间,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尤为重要。针对性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针对特定问题开展的程序化护理举措,针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开展靶向性干预,旨在推动术后康复进程[2]。现收集90例肛肠外科患者为观察对象,分组探讨不同护理策略在改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促进术后排便的应用价值,分析针对性护理临床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肛肠科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接收手术治疗患者90例,随机双盲法分组,参照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手术时间22-90(56.63±4.18)min,年龄20-72(43.83±2.73)岁,术前BMI指数18-28.5(22.53±0.83)kg/m2;试验组45例,男性31例,女性14例,手术时间28-90(57.11±4.40)min,年龄19-69(44.06±2.66)岁,术前BMI指数18-29(22.39±0.91)kg/m2;上述肛肠疾病患者组间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配合传统护理策略,包括术后切口换药、饮食干预、康复锻炼等措施。
试验组配合针对性护理策略:(1)认知行为护理:询问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疾病态度,根据不同患者受教育水平及心理状况开展健康宣教,讲解术后肛门疼痛发生原因、术后排便问题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了解术后康复注意事项,缓解心理负担。(2)分级疼痛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疼痛主诉情况开展分级干预措施,针对疼痛剧烈、主诉难以耐受患者,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如自控镇痛泵等。待患者主诉疼痛可耐受后停用镇痛药物,给予患者物理疗法,例如红外线治疗仪、肢体按摩、转移注意力等,缓解疼痛感受[3]。指导患者在自觉疼痛加重时,可通过采取屈膝侧卧位方式减轻切口张力,改善疼痛表现。(3)排便护理:绝对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床上排便,告知排便过程中可能伴有疼痛、便血情况,避免过度恐慌;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适当延长排便时间,避免导致伤口张力过大。排便后加强肛门清洁,采用温水坐浴方式,缓解局部不适。
1.3评价标准
(1)记录比对肛肠外科术后排便进程,包括首次排便时间及用时,术后3天排便疼痛情况,借助数字模拟疼痛评分量表(NRS),测试值0-10分,表示疼痛情况从无疼痛至疼痛剧烈;记录1周排便次数。
(2)评估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感受,借助NRS量表评估患者术后3天非排便状况下随机时间疼痛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护理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包,排便指标与疼痛数据采用(±s)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辅以t检验;P<0.05代表数据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指标
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及用时短于参照组,术后3天排便时NRS评分低于参照组、一周排便次数多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肛肠外科术后排便指标[±s]
组别 | n | 首次排便时间(d) | 首次排便用时(min/次) | 术后3天排便时NRS评分 | 一周排便次数(次/周) |
参照组 | 45 | 2.26±0.71 | 18.66±3.16 | 5.11±1.80 | 3.38±0.61 |
试验组 | 45 | 1.91±0.68 | 16.59±2.70 | 4.20±1.56 | 5.74±0.67 |
t值 | 2.388 | 3.341 | 2.563 | 17.472 | |
P值 | 0.019 | 0.001 | 0.012 | 0.000 |
2.2 比较肛肠外科术后3天NRS评分
试验组术后1天NRS评分略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2、3天NR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肛肠外科术后3天NRS评分[±s,分]
组别 | n | 术后1天 | 术后2天 | 术后3天 |
参照组 | 45 | 4.77±1.90 | 3.62±1.36 | 2.99±1.05 |
试验组 | 45 | 4.46±1.81 | 3.01±1.18 | 2.10±1.02 |
t值 | 0.792 | 2.273 | 4.078 | |
P值 | 0.430 | 0.025 | 0.000 |
3、讨论
手术是肛肠疾病常用治疗手段,有创性医疗操作可导致肛门疼痛、排便困难、感染等问题,加强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针对性护理相比传统护理措施更具靶向性,针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需求,加强认知宣教,了解患者内心感受,给予人文关怀,缓解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羞涩、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4]。针对性护理针对术后肛门疼痛情况落实分级疼痛策略,根据不同患者疼痛感受合理应用医疗资源,通过镇痛药物、红外线仪器等手段,缓解疼痛感受,避免疼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减少疼痛因素导致排便延迟,缩短术后排便时间[5];耐心指导患者术后排便,避免患者出现抵触情绪,规避排便因素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满足患者全方位护理需求[6]。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发现,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及用时短于参照组,术后3天排便时NRS评分低于参照组、一周排便次数多于参照组(P<0.05);数据证实,针对性护理采用个性化排便护理,根据患者术后排便困难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缓解术后排便疼痛,提高患者排便配合度,保证术后正常排便次数。监测患者术后短期疼痛感受可知,试验组术后1天NRS评分略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2、3天NR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数据证实,针对性护理可靶向性改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情况,改善患者术后感受,确保在舒适状况下排便,推动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肛肠外科开展针对性护理策略,缩短术后排便时间,缓解排便疼痛与肛门疼痛,护理效果确切,可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余求祥,郑丽华. 痔切除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和处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4,52(1):12-14.
[2] 吴蝶. 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改善肛肠科术后患者肛门疼痛和排便情况的效果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4):2517-2518.
[3] 曾蓉. 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17):57-59,73.
[4] 王凤栖. 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及尿潴留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23,47(7):860-862.
[5] 文娟. 常规护理联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和肿胀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3,36(15):146-148.
[6] 蒋玉芳,徐琴. 肛肠科术后针对性护理对缓解肛门疼痛及排便的影响[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21(5):384-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