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秦影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上海,200001

摘要

目的:旨在分析和评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200例(采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能有效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是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急诊护理;急性胸痛患者;风险管理

正文


 引言

急性胸痛是一种令医护人员高度警觉的症状,可能隐藏着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或胸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诊科医护人员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需展现出极高的判断力和处理能力,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因此,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提出,通过系统识别、评估和降低护理风险,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数据显示,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急诊科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控制。然而,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如风险管理策略个性化、紧张环境下的有效执行以及医护人员技能提升等挑战。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应用效果,期望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并为急诊科医护人员提供具体指导,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的旅途中,我们精心挑选了400名因急性胸痛而步入急诊科门槛的患者,我们将他们一分为二——200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另外200位则被纳入实验组,享受我们精心设计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呵护。这一随机数字表法的使用,确保了研究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为我们的结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年龄分布来看,这400位患者覆盖了从年轻的成年人到步入老年的长者,确保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代表性。性别比例上,我们力求平衡,以便更准确地探索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而在他们的病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急性胸痛这一症状背后的多样性——有的患者胸痛缘于心脏问题,有的则可能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这种多样性对于我们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效果尤为重要。

在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仅关注了抢救成功率这一直观的结果,更细致地考量了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这些都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些多维度的评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地揭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效用。

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被仔细记录和分析,从他们入院的第一刻起,到抢救结束,乃至后续的跟踪观察,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力求精准和细致。实验组所采取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经过前期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的实践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了从患者评估、风险识别到风险控制和护理干预的全过程,每一步都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400位急性胸痛患者的观察与分析,着重考察了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与常规护理方法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差异。通过详尽的数据收集与严谨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颇为引人注目的结果。

表格如下所示:

指标

对照组(常规护理)

实验组(风险管理策略)

P

抢救成功率

82%

94%

<0.05

并发症发生率

28%

15%

<0.05

患者满意度

76%

89%

<0.05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抢救成功率上,实验组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数值为94%对比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能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的表现同样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5%与28%,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减少急性胸痛患者并发症发生上的有效性。至于患者满意度,实验组同样以89%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患者对于采用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方式更为认可。

通过对表格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采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首先,提高抢救成功率不仅意味着能够更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急性胸痛所导致的死亡风险,同时也展现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与重要性。其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对医院管理和资源分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最后,提升患者满意度不仅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更能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3 讨论

在探索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中,我们的发现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以下是对本研究结果的进一步讨论,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3.1 提高抢救成功率

我们注意到,在实验组中,采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后,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现象可能源于风险管理策略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出患者的具体风险点,并针对这些风险点制定出更为合适的护理方案。例如,通过对患者早期的风险评估,医护人员能够迅速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为实际的危机,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抢救成功率。此外,这种策略的实施还可能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急性胸痛患者时,能够更加镇定和有效地进行抢救工作。

 3.2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的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强调了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有效性。这种策略通过早期的风险识别和及时的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护理服务。例如,对于那些有心脏病史的患者,采取更加严格的监控和特定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这也表明,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病情,进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3.3 提升患者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发现反映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不仅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方面有效,同时也在提升患者整体护理体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可能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护理服务的个性化、护理过程的透明化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更能够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这对于患者的心理恢复同样重要。此外,通过风险管理策略,患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计划,从而增强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信心,这也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朱博.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J]. 医学信息, 2022, 35 (18): 180-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