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护理
摘要
关键词
消化内科;内镜
正文
近年来,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改善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护理质量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内镜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微创内镜手术虽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感染、出血、疼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对微创内镜手术患者进行优质、全面、系统、规范、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医院共有210名病人在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其中110名是男性,100名是女性。采用随机化的方式,将所有病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在21~54岁,平均年龄31.25岁;对照组20~5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2.52岁。两组在总体数据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比较试验中,对照组病人采取了住院状态评估、药物、饮食、病房护理等常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在具体的工作中,医院的护士被分配到了消化内科的微创内镜手术组,以此来加强团队的协作。
1.2.1 术前护理
术前的护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还要联系手术室里的工作人员,确认手术的时间,并对手术所需的仪器和药物进行全面的检查。对病人进行了手腕上的标志识别,确定了手术的位置。
1.2.2 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历号、床位号、内科科室等都会重新进行检查,从而保证手术的准确性。验证过程中,植入的材料和设备上的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手术取下的病历,要在病人家属面前进行演示、说明,并且要有相应的纪录。
1.2.3 术后护理
术后的护理,要做好术后的观察和处理。要仔细记录和病历。保证病人在指定的时限内,真实、全面,准确地完成。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统计与观察时,以胃肠道内镜手术病人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等为基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本课题所获得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并对t进行测试。若最后得出P<0.05,则表明本研究的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两组病人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护理工作的品质有不同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我们运用规范化的评分,评估了传统护理和规范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以100分为满分,观察组的病人89.28为最低分,98.29为最高得分,观察组中的护理工作平均得分为96.18分;在对照组中,护理工作的最低分和最高分评分分别为75.25和88.62,护士工作的评分平均分为82.26分。因此,采用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病人的得分会更高。而且,观察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内镜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所有105名病人中,有5个不良事件发生,占4.76%;对照组在所有105名病人中,有31个不良反应发生,占29.52%。可见,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要比观察组大得多。而且,在两个组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在一星期的治疗后,两个病人都接受了一个满意的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分标准。观察组对所有105名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9位患者“非常满意”,3位患者“满意”,3位患者“一般”,无一位“不满意”。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达97.14%;而在对照组中,105名患者均参加了满意度调查,67位患者“非常满意”,13位患者“满意”,2位患者“一般”,23位患者“不满意”。治疗后,病人对治疗效果满意,达到76.19%。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采用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方式,病人对手术质量的满意程度更高。此外,两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以其特有的优点被应用于临床,并逐步取代了外科手术,成为消化内科某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消化内科接受微创内镜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对其护理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围手术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镜微创治疗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病人的恢复能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达到病人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本文针对胃肠道内窥镜下的病人特点,运用现代先进的护理观念,结合临床实践,制订了一套标准化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护理,结果表明: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组的得分显著降低,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相比有显著的差别,表明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的精神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上,由于疾病的表现、手术方式、术后恢复速度、饮食、运动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病人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影响病人治疗的顺应性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可以针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病人的心理舒适度。规范化围术期护理中,患者下床、饮食、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表明规范化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生理健康。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需要护理工作者遵循“病人至上”的理念,按照不同的护理需求和不同的护理需求,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以达到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生理舒适度,减少护理风险,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标准化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4.44%,低于非标准化的围术期护理组17.78%。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副反应率分别为2.00%和12.00%。规范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通过阶段性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术前、术后各项护理活动,从而保证护理干预作用积极发挥,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术前、术后各项护理活动,从而保证护理干预作用积极发挥,究其原因是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对护理环境、护理程序、护理人员、护理内容等具有较高要求,消化内科在应用该模式时需要从多方面加强管理,能够使患者充分感知到科室护理的人文关怀、组织纪律、专业水平,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总之,规范化的围术期护理在消化内镜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病人的得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秀华.消化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的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5):202-202.
[2] 徐婷.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3):208-209.
[3] 关军丽.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7):2098-2099.
[4] 贾红艳.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护理[J].中国标准化,2021(14):138-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