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挑战与对策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何雪聪

慈溪市中西医结合医疗健康集团新浦分院(新浦医院)

摘要

慢性病是一类长期存在且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病;家庭护理;挑战;对策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指病程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更显得复杂而繁琐。

家庭是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场所,也是患者康复和生活的重要环境。然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并非易事,它涉及到医疗知识的应用、患者日常生活的照顾、心理支持的提供以及与社会医疗体系的沟通协调等多个方面[2]。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护理者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患者的照顾者,更是患者精神上的支柱。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护理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长期的护理工作往往会给家庭护理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此外,家庭护理还需要足够的物质和经济支持,包括医疗设备、药品以及可能的家庭改造等,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3]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家庭护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层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支持和引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指病程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1]。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更显得复杂而繁琐。导。国内研究者探索了不同的家庭护理模式,如社区护理、家庭病床等[4],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也研究了如何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针对家庭成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开展大量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家庭成员的护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家庭护理服务体系,包括专业的护理服务团队、定期的家庭访视、以及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个性化护理计划等[5]。这些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利用远程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使用智能设备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建议等[6]。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家庭护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为家庭成员提供综合性的支持心理咨询、经济援助、社交活动等有助于减轻家庭成员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家庭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科学有效的家庭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缓解公共医疗体系的压力。因此,探索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挑战与对策,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挑战

1.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家庭护理者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因此对于慢性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方案及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了解有限。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复杂的医疗术语,如血糖控制、肾功能指标等,这增加了他们在家庭护理中的难度[7]。此外,对于一些基本的医疗操作,如皮下注射、伤口清创换药,家庭护理者也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

2.长期照护的心理和身体负担

长期面对患者的病痛和依赖,家庭护理者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包括无助感、挫败感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们不仅要应对患者的情绪波动,还要处理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同时,长时间的身体劳累、缺乏规律的作息以及繁重的护理工作,都可能导致家庭护理者出现身体疲劳和健康状况下降。

3.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变化、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变等,这些都可能引发病情的突然变化[8]。家庭护理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警惕性和应变能力,以便在患者出现急性症状,如突然晕厥或呼吸困难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此外,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每种药物的服用时间和剂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家庭护理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及时向医疗团队报告。

4.家庭环境与设备的适应性

为了确保患者的居家安全和舒适度,家庭环境可能需要进行专业的无障碍改造,如增设扶手、铺设防滑地毯、调整家具布局等。这些改造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需求、家庭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预算。同时,家庭护理者还需要学会使用和维护一些专业的医疗设备,如制氧机、轮椅等,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5.经济和时间的压力

慢性病的治疗和护理费用往往十分高昂,包括定期检查、药物费用以及医疗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等。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能导致财务紧张甚至陷入困境。此外,家庭护理还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影响护理者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长期下来可能引发孤独感和挫败感。

6.与医疗系统的沟通和协调

与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有效沟通对于家庭护理者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医疗术语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家庭护理者可能难以理解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治疗方案。因此,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基础的医疗知识以便更有效地与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交流。同时,家庭护理者还需要负责协调各种医疗资源如预约检查、购买药物以及申请医疗援助等这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且全面的医疗服务。

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对策

1.加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为了提升家庭护理者的专业素养,,需开展系列的系统培训课程涵盖基础护理理论、实践操作技能,并针对特定的慢性病进行深入探讨[9]。例如,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的指导,为心脏病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的建议。通过模拟实践环节,家庭护理者可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练习实际操作,如注射技术、伤口换药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此外,建立一个包含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视频教程、交互式测试以及模拟的实际操作场景在线学习平台使家庭护理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和复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定期的心理评估服务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我们可以教授他们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法、冥想和自我放松技巧,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以帮助家庭护理者培养更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提供一些适合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活动建议增进患者与护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如共同进行轻度运动、一起参加兴趣小组等[10]。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能减轻护理者的心理负担。

3.建立有效的病情监测和应急机制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实时健康监测。这些设备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用于监测心率、血压等关键指标,以及远程监控设备用于实时传输患者的健康数据。通过建立应急联络网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得医疗和相关机构的帮助。此外定期组织家庭护理者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他们在突发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

4.改善家庭环境与设备

针对患者的具体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家居改造建议。例如,安装扶手、防滑地毯等无障碍设施,以及调整家具的高度和布局,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对于需要使用的医疗设备,如制氧机、轮椅等,提供专业的使用培训,并确保家庭护理者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些设备。同时,建立设备维护和更新机制以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更新换代。

5.提供经济和时间上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补贴力度,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可以提供额外的援助,如医疗救助金、药品补贴等[11]。也应鼓励雇主为家庭护理者提供更为灵活的工作制度,如调整工作时间、提供远程工作等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照护责任。推动社区资源共享如建立社区厨房提供便餐服务、共享交通工具方便出行等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减轻家庭护理者的日常负担

6.加强与医疗系统的沟通和协调

推广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极大地方便家庭护理者、医生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家庭护理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调整等信息。同时设立医疗咨询热线也为家庭护理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来获取即时的医疗咨询和指导服务。定期组织医疗会议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来促进医护人员和家庭护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照顾和治疗。

四、结论

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一个深入且多维度的研究领域,其涵盖了医疗护理、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通过全面审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在护理模式与策略、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及心理干预与支持等关键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旧面临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挑战。

家庭护理资源的稀缺性,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国内,尽管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对家庭护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推动其发展,但我们仍然面临着护理人才短缺、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棘手问题。这种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加注重护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努力实现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每一个需要家庭护理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成员在长期照护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身心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会对护理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间接影响到慢性病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为这些默默付出的家庭护理者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支持。这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以及经济援助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家庭护理的可持续性,才能让更多的慢性病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高质量的照护。国外在家庭护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家庭护理效率和质量方面,我们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远程医疗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风险。这不仅可以提高照护的效率,还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领域,它要求我们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和技术,创新护理模式和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和护理者的实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组织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推动家庭护理的持续发展。最终,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本、高效便捷、多方参与的家庭护理体系,从而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李欢欢,李元元,万宝宏.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C]// 榆林市医学会. 第四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上).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医院;, 2024: 7.

[2]覃帆,杨连招,陈玲,. 老年慢性病共病病人社区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J]. 全科护理, 2024, 22 (04): 718-722.

[3]黄晓娇,周柯冰,彭莹,. 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共情疲劳的研究进展 [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 45 (01): 136-139.

[4]訾杰,付研,樊瑾.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连续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 (36): 7-9.

[5]张洁,张河川,王云仙,. 国内外家庭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C]//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3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2023: 9.

[6]管慧,汪苗. 我国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评估现状与思考 [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 44 (03): 140-143.

[7]钱时鸾.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对家庭护理[C]// 南京康复医学会. 第三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二). 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沧浪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2: 5.

[8]朱海玲.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J]. 互联网周刊, 2022, (17): 65-67.

[9]郭少霞,胡恩锦. 医院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 [J]. 全科护理, 2020, 18 (06): 759-761.

[10]陈珺怡,陈柔,邢乐,. 慢性病时代背景下老人家庭护理需求与社区支持对策研究 [J]. 科技视界, 2019, (14): 201-203.

[11]张囡囡.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家庭护理需求调查 [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 5 (03): 100-1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