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代国锋

五河县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安徽省蚌埠市 233300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0例近一年来未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对比组),40例一年来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研究组),均接受实验室检查,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变化的临床病情预示价值。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尿病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男女比例、年龄同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冠心病出现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曲线先阴影面积0.913,P<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情况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及时发现高危心血管风险事件目标患者,并了解主要诱发原因,可以尽早采取有效的病情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变化比值;心血管风险事件

正文


冠心病属于老年群体常见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发的心功能异常。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心力衰竭,难以维持心功能,死亡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能够反映患者感染和炎症状态,所以临床中十分重视其检验价值[1]。鉴于此,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重点分析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特征,以期能够为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略尽绵薄之力。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0例近一年来未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对比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5~78岁,平均值(69.31±1.36)岁;冠心病病程417年,平均值(10.34±1.64)年。40例一年来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5~79岁,平均值(69.41±1.38)岁;冠心病病程417年,平均值(10.45±1.75)年。均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疾病诊断标准者。(2)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检查。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检查资料缺失者。

1.2研究方法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完善各项检查,了解其近一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并安排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明确病情后,由临床主治医生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稳定患者病情。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检查:(1)通知患者采血前一日的晚上八点停止饮食饮水,并于次日在我院接受空腹采血。(2)采血位置为前臂肘部静脉血,血液标本为4ml。(3)血液标本采集完毕后进行上下颠倒处理,将管内血液混匀,并立即送检,2小时内完成相关检查,获取各项数据值。

1.3研究指标

指标一: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原因。

指标二: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3.0软件整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相关研究数据资料。计量资料(±s)符合正态分布t检验;计数资料[n(%)]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原因

    研究组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尿病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男女比例、年龄同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两组患者基础病情况()、n例

项目名称

对比组(N=40例)

研究组40例(N=40例)

t/x2

P值

男女比例

24

25

0.0527

0.8184


16

15

年龄

69.31±1.36

69.41±1.38

0.3264

0.7450

糖尿病

4

35

48.0801

<0.001

36

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入院时

3.87±0.98

4.84±0.57

5.4112

0.0000

出院后

2.12±0.65

2.14±0.67

0.1355

0.8926

2.2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ogistic回归分析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冠心病出现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曲线先阴影面积0.913p0.05),如表2

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ogistic回归分析

组别

b

S.E

 

P

OR

95% CI for OR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1.831

0.338

29.346

0.000

6.240

3.217

12.103

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连续变量。

 

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的ROC曲线

3 讨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属于白细胞,如果相关指标异常升高,则预示着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急性症状。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时患者病情严重,相关指标会急剧变化,所以可以通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多项临床研究认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能够反映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感染情况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诊断中发挥重要诊断价值[2~3]

本次研究数据可以得知:(1)研究组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尿病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出院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男女比例、年龄同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时其病情严重,能够通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危重情况,预示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第二,说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经过医院积极治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能够明显下降,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好转的重要依据之一。(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冠心病出现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次研究同王媛、张邢科、马粉粉[4]等人的研究观点,认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能够作为病情变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管风险事件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当其病情明显好转时比值明显降低。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相关指标变化,判断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变化情况,发挥其诊断价值,并依据主要诱发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从而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雯,涂光,童随阳,.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碎裂QRS波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3,42(4):387-391.

[2] 王亚柱,马珂琳,祝丽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误诊误治,2021,34(2):44-48.

[3] 周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碎裂QRS波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D]. 湖北医药学院,2023.

[4] 王媛,张邢科,马粉粉,.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10):910-9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