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透析患者内瘘生存率的护理策略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吴霞

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血透室

摘要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最佳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通畅性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优化护理策略以提高内瘘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在内瘘建立前,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术前教育患者理解内瘘重要性及术后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内瘘区域状况,保持肢体制动,预防感染,定期评估内瘘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通过教育与培训,提升患者自我监测和护理能力,配合专业医疗团队,共同维护内瘘通畅。


关键词

透析患者;内瘘生存率;护理策略

正文


一、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管理与评估

动静脉内瘘(AVF)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其功能的维持直接关乎患者的透析质量与生活满意度。为了确保内瘘的顺畅,护理管理至关重要。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监测,每一步都需要精细操作和严格管理。

术前评估是内瘘成功建立的基础。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管解剖、心肺功能、糖尿病控制水平、免疫状态以及对手术的理解和期望。这些评估有助于选择最适宜的血管部位、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以及手术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如内瘘成熟期的等待、日常生活的调整等,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预期性疼痛。

手术后,护理人员的角色从术前的教育者转变为患者的密切监护者。他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以及内瘘区域的状况,包括血流量、血管杂音、震颤及皮肤颜色。此外,还需定期评估内瘘的通畅情况,包括触摸内瘘是否有搏动感,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以及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任何异常,如搏动感减弱、杂音消失、皮肤青紫或肿胀,都可能预示着内瘘狭窄或闭塞的可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变化是保证内瘘功能的关键。

保持内瘘区域的清洁和干燥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洁内瘘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并确保伤口完全愈合。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伤口愈合的重要保障,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血糖水平,确保在理想范围内。此外,教育患者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过度活动,尤其是举重或做剧烈运动,以防内瘘破裂。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肢体锻炼,如握拳和伸展手指,这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促进血流。

预防感染也是内瘘护理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确保所有接触患者的操作前后的手部清洁。清洁、无菌的敷料更换和伤口处理也应遵循标准化流程。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评估其免疫状态,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理团队还应定期评估内瘘的功能,包括血流量和血管压力的监测。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早期发现内瘘狭窄的迹象,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轻度狭窄可能通过物理疗法如手法扩张来解决,而中重度狭窄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术或植入血管支架。

二、内瘘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内瘘狭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非侵入性超声检查是检查内瘘血流情况的常用工具,它能帮助医生评估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厚度,有效识别潜在的狭窄。一旦发现狭窄,轻度狭窄可以尝试手法扩张,通过轻轻按摩内瘘远端,帮助扩张狭窄区域。中度到重度狭窄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采用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充气扩大血管腔。对于严重的狭窄,可能需要植入血管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长期通畅。

防止内瘘闭塞是内瘘护理的另一个重点。保持正常血压水平和充足的血流对内瘘的通畅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监测患者血压,确保透析过程中血流量稳定。同时,指导患者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避免紧束衣物,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长时间阅读。还要鼓励患者定期进行适度的肢体运动,如握拳、伸展手指,以增强内瘘区域的血流动力。

感染是内瘘护理中的另一个挑战。通过强化手卫生,护理人员可以降低内瘘感染的风险。所有接触患者的操作前后,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与消毒。此外,定期更换无菌敷料,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对于内瘘区域的清洁,应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并确保伤口的干燥。对于高风险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血糖控制和免疫状态,必要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心理干预是内瘘并发症管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长期的透析治疗可能引发患者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医护人员应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教育患者理解内瘘的重要性和自我护理技巧,如观察内瘘皮肤的变化,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定期的教育研讨会,医护人员可以提供最新的护理知识,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此外,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庭成员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共同构建家庭支持系统,定期检查内瘘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确保内瘘功能的持久稳定。

内瘘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过程,包括早期识别、物理疗法、介入治疗、感染预防以及心理支持。通过科学的护理策略和细致的患者教育,护理团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内瘘的生存率,从而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三、内瘘护理的实践与效果提升

在实际的护理实践中,内瘘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策略。一项研究发现,采用分阶段匹配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这一策略强调在内瘘建立的不同阶段,针对患者可能面临的挑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例如,在内瘘成熟初期,护理重点在于伤口护理和早期识别可能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对内瘘区域进行细致的护理,确保其干燥,防止细菌滋生。对于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监测和控制,防止血糖波动影响伤口愈合。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定期评估免疫状态,适时采取免疫增强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维生素摄入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感染。

进入内瘘使用阶段,护理的重心转向维持内瘘功能和预防血栓。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内瘘,避免过度使用和受压。定期的自我监测教育,让患者学会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以及震颤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他们还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肢体运动,如握拳和伸展手指,以保持血流通畅。

针对高龄患者,护理人员特别关注血管弹性问题,对他们进行更为细致的护理,如避免长时间坐立,保持适当的肢体活动。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除了监测凝血功能,还会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护理团队通过定期的教育研讨会,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内瘘的日常护理。

在每个阶段,医护人员都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对治疗的积极态度。通过教育,患者能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理解内瘘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自我护理中,形成定期检查和及时沟通的护理习惯。

结束语

通过实施科学的护理策略,如分阶段匹配护理、健康教育、感染预防、心理支持等,可以显著降低内瘘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来,护理团队将持续关注患者需求,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优化护理实践,以期在保障透析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晓虹.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管理中的应用[D]. 广西医科大学, 2021.

[2]李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 湖州师范学院, 2020.

[3]赵二丽. 非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预后分析[D]. 郑州大学, 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