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策略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任文娟

石家庄卓达太阳城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邮编:050000

摘要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脑梗死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还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障碍是指个体在记忆、语言、思维、注意等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进而影响日常和社会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通过理论分析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出有效的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以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其全面康复。


关键词

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方法;干预策略;神经心理学评估

正文


引言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或软化。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脑梗死不仅会导致运动功能损害,还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早期发现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概述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由脑血管阻塞引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造成脑组织坏死或软化。这一病理过程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更对认知功能造成深远影响。

认知功能,作为大脑的核心功能之一,涉及记忆、语言、思维、判断等多个方面,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脑梗死会导致大脑相关区域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这种并发症在脑梗死后较为常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

(一)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是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基础方法。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对患者的认知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状态、高级皮层功能、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等方面的检查。同时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化验和检查,如血液、尿液、脑脊液检测等。临床评估能够初步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为后续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二)神经心理学评估

神经心理学评估是评估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常用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工具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微型精神状态考查(MMSE)、Rey复杂图形复制测试、Trail Making Test、语言流畅性测试等。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能力、视空间技能等认知领域,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

(三)功能性成像技术

功能性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能够提供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图像化表现。这些技术能够观察脑梗死患者大脑的认知活动,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范围,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脑电图

脑电图(EEG)能够记录大脑的电生理活动,某些改变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通过EEG评估,可以实时观察脑梗死患者大脑的电活动状态,发现异常的脑电波,如θ波、δ波增多等,这些改变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EEG为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通过评估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洗澡、穿衣、管理金钱等,间接了解认知功能的影响。常用的评估量表包括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三、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临床评估、神经心理学评估和脑影像学评估的结果,可以将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层次。

(一)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虽日常生活能力尚正常,但在特定评估中已显现轻度认知损害。为防止病情恶化,必须加强康复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锻炼等,以激活大脑功能,延缓认知衰退。通过持续、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可有效提升患者认知储备,维护其独立生活能力。

(二)中度认知功能障碍

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面临多项认知功能受损,日常生活能力已受影响。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心理支持等,以缓解病情进展,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综合康复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日常挑战。

(三)重度认知功能障碍

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严重受损,日常生活几乎无法自理。全面治疗和精心护理成为关键,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认知刺激及细致的生活照料,旨在减轻症状、缓解患者痛苦,并尽可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专业团队的全方位支持,对于这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四、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措施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用的药物如盐酸多奈哌齐和丁苯酞氯化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盐酸多奈哌齐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提高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而丁苯酞氯化钠则能改善脑血流灌注,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些药物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良好,能够显著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帮助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当然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是脑梗死患者认知康复的关键手段,涵盖注意力、记忆、计算力、思维执行功能和知觉障碍等多个方面。注意力训练是基础,通过反应时、稳定性、选择性、转移性和分配性训练,提高患者的信息处理能力。记忆训练针对记忆障碍,采用复述、视意象、语义细加工和首词记忆术等方法,增强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训练则通过数字概念、计算负荷、算术事实和心算等训练,提升患者的计算能力。思维执行功能训练注重问题解决、计划、判断、决策和抑制不适当行为,帮助患者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觉障碍训练则通过视觉扫描和感觉觉醒等方法,改善患者的感知能力。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还能促进其全面康复。

(三)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疾病的挑战,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阻碍其康复进程。因此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康复信心,心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心理干预还能增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合作,为康复工作创造更加积极的环境。

五、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

(一)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护理的重要内容。由于认知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运动护理

运动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指导和监督其进行运动训练。

(三)语言护理

语言护理是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护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其表达,及时给予回应和鼓励。可以通过语言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四)记忆力护理

记忆力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记忆力护理,通过反复提醒、使用记忆辅助工具等方法,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水平。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参与记忆训练活动,如复述故事、背诵诗歌等,以锻炼其记忆能力。

(五)综合性护理

综合性护理是将上述护理措施综合运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全面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通过综合性护理,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促进其全面康复。

六、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案例

)患者张某,65岁男性,因脑梗死引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入院后,专业医疗团队迅速为其进行了全面的认知功能评估,细致分析了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等多个方面,以精准掌握其认知功能受损状况。基于评估结果,医生为张某量身定制了一套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涵盖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和心理干预三大方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认知训练,如记忆力强化练习、注意力集中训练及基础计算能力恢复等,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心理干预的加入也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了其康复的积极性。经过三个月的持续康复治疗,张某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这一康复成果不仅彰显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也为后续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提供了宝贵经验。

)患者李某,70岁女性,因脑梗死导致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入院之初,护理人员迅速对她进行了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心理状态、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记忆力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她提供最贴心的护理服务。基于评估结果,护理人员为李某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心理护理方面,通过耐心的倾听和情绪安抚,有效缓解了她的焦虑和不安。运动护理则通过轻柔的肢体活动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了她的运动能力。语言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通过反复的语言刺激和练习,使她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记忆力护理则通过记忆训练和日常提醒,有效改善了她的记忆力。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康复护理,李某的心理状态、语言能力和记忆力均有了显著改善,整体康复效果良好,为她的后续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策略

(一)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梗死及其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患者应遵循医嘱,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维持身体健康。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也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只有全面控制危险因素,才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二)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基石。患者需维持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适量运动也不可或缺,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良好的心态同样重要,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和抑郁。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三)定期筛查

定期进行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手段。筛查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以及早期的认知功能下降迹象。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患者和医生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干预,有效避免或延缓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应重视定期体检和筛查,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结束语:在未来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其生物学机制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旨在发现更精准的评估指标和更有效的干预靶点。此外我们将关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和艺术疗法等,通过多样化的康复手段,激发患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康复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孙乐山,叶荣菊,王凯.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J].山西医药杂志, 2020.

[2] 邢香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策略分析[J].健康大视野, 2020, 000(015):182.

[3] 李季,于忠慧,初贵富.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策略实施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 31(12):2.

[4] 李倩文,倪木兰,陈雪如,.首发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康复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 9(6):145-1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