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雾化吸入;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
正文
1 绪 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尤为突出。该病通常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对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雾化吸入治疗因其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将深入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2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雾化药物的选择
2.1 糖皮质激素
在目前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布地奈德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这一常见病症。通过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予布地奈德治疗之,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呼吸道黏膜,进而有效地抑制炎症细胞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产生显著的抗炎效应。此外,布地奈德亦具有舒缓患儿支气管的功能,有助于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呼吸道黏液的分泌量,减轻呼吸道黏膜的水肿程度,并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周丽萍在对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药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布地奈德治疗的观察组患儿在气促、呼吸困难、咳嗽、肺部哮鸣音以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所需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未接受布地奈德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同时其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出现了皮肤潮红、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但在适当放缓雾化吸入的速率、减少用药剂量之后,这些不良反应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这并不意味着布地奈德治疗的安全性问题可以忽视。因此,在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必须严密监测其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避免由于气促、气道分泌物过多等因素导致局部药物浓度不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2 高渗盐水
浓度≥3%的氯化钠溶液通常被视为高渗盐水,该类盐水的特性使得其雾化吸入应用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有望发挥出减轻气道水肿、提升黏液纤毛清除效率以及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度等多重功效。在针对孩子们的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采用雾化吸入高渗盐水的方法已经获得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例如,朱琳在她的研究中比较了中度至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婴儿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HS)与0.9%生理盐水(NS)的效果和安全性,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6名婴儿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这两种不同的雾化治疗。实验结果揭示,频繁吸入HS在缓解症状和体征方面的速度要比NS更快,能够显著地缩短中度至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住院时间,并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徐志萍在她的研究中,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雾化高渗盐水对于减少毛细支气管炎婴儿住院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雾化NS,雾化HS能够显著地降低患儿的住院持续时间和住院率,从而有助于减轻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治疗后的临床严重程度。
2.3 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毫无疑问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治理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症之珍稀良方,其所涵盖的药品种类主要包含沙美特罗与肾上腺素等。肾上腺素作为一种α受体以及β受体的双重激动剂,能够同时作用于血管壁的α受体与β受体,从而实现皮肤黏膜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收缩,并且还可以刺激毛细支气管炎症患儿的支气管收缩,从而缓解他们的气道水肿症状。沙美特罗则属于β2受体激动剂,其主要功能在于扩张支气管。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对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症的儿童实施基础治疗的同时,通过雾化吸入沙美特罗,可以显著缓解他们的呼吸道症状,加速心率的恢复,进而改善病情,缩短病程。例如,彭叶等人的研究成果就明确指出,采用沙美特罗与异丙托溴铵的联合方式对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症的儿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然而,也有部分研究者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由于小儿支气管的平滑肌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气道中的β受体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使用沙美特罗等支气管舒张剂只能暂时缓解他们的临床症状,而难以达到预期的长期疗效。
2.4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抗病毒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病毒RNA和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利巴韦林因其广泛的抗病毒谱而备受关注。特别地,有研究指出,在患儿入院后的24小时内,及时采用利巴韦林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气道的高反应性,减轻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等,并有效降低喘息发作的频率。雾化吸入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的给药方式,能够使药物迅速达到病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而言,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不仅能够快速缓解急性症状,还能减少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利巴韦林在某些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美国儿童医学会并不推荐将其作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规治疗药物,这主要是基于对现有研究数据的综合评估以及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权衡。因此,在使用利巴韦林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儿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以及当地医疗机构的用药经验和指南推荐,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雾化方式的选择
3.1 空气压缩雾化吸入
在医学领域中,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被广泛采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输送方式。此法借助空气压缩泵的力量,将药液转化成易于人体吸收的微小颗粒,其主要动力源来自于压缩空气。针对儿童呼吸容量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空气压缩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雾化吸入方法亦被称为射流式雾化吸入,其核心原理是基于“Venturi”喷射理论,即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微小的喷嘴形成负压,从而推动液体喷射至阻挡物上,在高速冲击力的作用下,液体被分散成雾状颗粒并从喷气口中喷出。
3.2 氧驱动雾化吸入
此项技术利用氧气作为运动源,凭借高速气体流将雾化液短暂击碎成为极其微小的气状雾体,从而确保药液能够顺利地被吸入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的各个气泡中。这种基于氧气动力的喷雾吸入法,是将氧疗、药物输送以及雾化三种治疗手段完美融合的综合治疗方式,主要依赖氧气作为运动源,运用射流原理,将药液液滴成功转化为微小的颗粒,进一步实现药液的雾化,并推动这些颗粒深入患儿的呼吸系统气道深处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无需借助特殊的呼吸机进行协同工作,便能使雾化吸入更为均匀地渗透至呼吸道内部,因此操作简便快捷,疗效显著,同时易于携带,能够大幅度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有效提升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并发挥平喘止咳的功效。据陈静的研究报告指出,基于氧气动力的喷雾吸入过程舒适,用药剂量较小,患者的顺应性良好,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因此可以视为当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首选雾化方法。
3.3 超声雾化吸入
这项技术采用超声波将药液转化为极细微的气雾,然后通过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雾量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同时还配备了定时装置,以确保患儿能够充分吸收雾化的药物,并且在吸入过程中感到舒适。对于患有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来说,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在超声波发生器的振动作用下,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强作用的可控性;其次,吸入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定,雾化量的大小亦可进行自由调节;此外,经过超声波雾化吸入方案处理过的雾滴密度均匀,大部分颗粒会沉积在口腔、喉咙等部位,从而发挥消炎作用,同时还能湿润气道并稀释痰液。朱玲仪等人经过对比氧气雾化与超声波雾化吸入氨溴索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后发现,氧气雾化吸入产生的气雾量相对较小,患儿的顺应性较好,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临床疗效优于超声波雾化。
4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
4.1 环境准备
确保病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交叉感染和减少呼吸道刺激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内外研究,如《儿科护理学》及《美国儿科学会杂志》上的相关报道,良好的通风环境能有效降低病菌滋生,对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定期开窗换气,避免烟雾、尘埃等刺激性物质,为患儿提供一个清新的治疗环境。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适中,是为患儿提供舒适雾化环境的关键。根据《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指南》中的建议,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缓解患儿的呼吸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应使用加湿器或空调等设备,确保病房内的温湿度达到最佳状态。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是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国内外多项研究,如《医院感染控制杂志》上的文章指出,定期消毒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降低患儿感染的风险。因此,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病房内的地面、墙面、家具等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患儿的治疗安全。
4.2 患儿准备
在雾化前对患儿的痰液情况进行评估,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基础。根据《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中的指导,痰液多且稀者需先拍背吸痰,痰液粘稠者需先稀释痰液,以确保雾化治疗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内外研究,如《儿科呼吸病学》中的论述,采取坐位或半坐位进行雾化治疗,有助于药物更好地沉积在气道和肺泡。对于婴幼儿,可由家长抱起,使雾化器与地面垂直,以提高治疗效果。雾化前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确保雾化治疗有效的前提。根据《儿童护理学》中的建议,应使用吸痰器等设备,及时清除患儿的口鼻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无阻。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以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因气雾刺激引起呕吐。根据国内外研究,如《儿童营养与喂养指南》中的指导,合理的饮食安排有助于患儿的康复,而雾化前的饮食控制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4.3 雾化操作
将雾化用药加入雾化器药杯内,正确连接管路,是确保雾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根据《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中的指导,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连接,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内外研究,如《儿科呼吸治疗学》中的论述,将氧流量调至5-6升/分,能确保雾滴直径为1-5um,有利于药物在细支气管及肺泡的沉积。因此,在雾化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氧流量的变化,及时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在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是确保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儿童急重症监护学》中的指导,如发现患儿出现频繁咳嗽、气促、面色发绀、心率加快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入并通知医生或护士,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根据患儿的反应和病情适时调整雾化的时间和强度,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国内外多项研究,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新进展》中的文章指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更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因此,在雾化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4.4 吸入时间和频次
压缩雾化吸入以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吸入时间须依照药物剂量来确定,而超声波雾化吸入器的使用时间则可由操作者自行设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雾化过程中的时间设置过短或者过长均有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正如王丽君等人在其研究中所指出的,过久的雾化时间容易引发湿度过高的问题,使得痰液被过分稀释而增加,进而更易于造成气道堵塞;反之,如果吸入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当前尚未存在一个统一的雾化吸入时间及频率标准,临床实践中往往会依据患儿痰液黏稠度、咳喘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来做出相应的选择。
小结
综上所述,毛细支气管炎是造成儿童住院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雾化吸入疗法已经逐渐发展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首选方法之一。然而,由于雾化药物以及雾化吸入方式的多样性,需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病情,包括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以及本单位医疗资源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他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儿的顺应性,使得雾化吸入能够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也不能忽视一些研究结果存在的证据不足或者结论不统一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住院时间的影响评价[J].饮食保健, 2020, 10(44):195-196.
[2]朱静静.分析无创吸痰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9):4.
[3]周丽萍.无创吸痰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6):4.
[4]朱琳.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在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普米克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J].智慧健康, 2022(18):8.
[5]吴云彩.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进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9):1.
[6]祝景逢,罗丽娇.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 33(7):2.
[7]徐志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全程系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 20(79):357-358.
[8]刘伟.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护理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19):3.
[9]邵玉荣.甲强龙与普米克令舒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8):11-13.
[10]彭叶,郑兴群,陈小凤.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联合机械辅助排痰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