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尔它反射学说”黄派耳穴技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裴惟惟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 南京210029

摘要

目的:分析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3月-2023年4月本科接诊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n=60)。试验组采取耳穴压豆疗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TC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RS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低至(2.65±0.42)分,而对照组达到了(4.16±0.6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疼痛感更轻(P<0.05)。TCSS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低至(5.42±0.79)分,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7.63±0.8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更轻(P<0.05)。结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耳穴压豆疗法,患者疼痛感更轻,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改善也更加明显。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耳穴压豆;疼痛

正文


临床上,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十分常见,乃糖尿病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等为主症,可损害病人健康,降低病人生活质量,需积极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与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月-2023年4月本科接诊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n=6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0人中:女性13人,男性17人,年纪范围39-76岁,均值达到(47.93±4.28)岁。对照组30人中:女性14人,男性16人,年纪范围39-77岁,均值达到(47.52±4.57)岁。纳入标准:(1)病人对研究知情;(2)病人意识清楚;(3)病人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孕妇;(2)有严重并发症;(3)主要脏器功能衰退。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强化降糖治疗、饮食调整、心理疏导、对症治疗与营养支持等,控制病人空腹血糖水平≤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同时根据病人的血脂和血压等指标,对其施以针对性的调脂与降压等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穴位压豆疗法,详细如下:选择穴位肝、脾、交感、心血管皮质下、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神门、枕疼痛相应部位。协助病人取正确的体位,并用75%酒精对其耳廓皮肤进行充分的消毒,然后再用探棒对所选穴位进行按压,待病人有得气感后,将王不留行籽贴规范化的贴敷于病人的耳穴上,每3d更换1次王不留行籽贴。

1.3评价指标

1.3.1用NRS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疼痛感:总分10。评分和疼痛感间的关系:正相关。

1.3.2选择TCSS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有感觉功能、神经症状与神经反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总分19。评分和周围神经病变程度间的关系: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的作用:处理数据t作用:检验计量资料,也就是χ2作用:检验计数资料也就是[n%)]。而P0.05的含义是:差异显著

2结果

2.1疼痛感分析

治疗结束时:试验组NRS疼痛感更轻P0.05。如表1。

1 NRS评估数据罗列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

30

6.42±1.57

2.65±0.42

对照组

30

6.58±1.69

4.16±0.68

t


0.1436

4.3562

P


0.1891

0.0000

2.2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分析

试验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在TCSS评分中反馈更轻(P<0.05)。如表2。

2 TCSS评估数据罗列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

30

11.38±2.04

5.42±0.79

对照组

30

11.54±2.13

7.63±0.84

t


0.1712

5.0279

P


0.1536

0.0000

 

3讨论

医院慢性病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具有并发症多、难治愈与病程长等特点,可引起消瘦、多饮与多食等症状[2]。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是本病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可损害病人身心健康,影响病人睡眠及正常生活,危害性极大。尽管,通过常规治疗能够抑制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但总体疗效欠佳。耳穴压豆疗法乃中医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无创与操作简便等特点,可通过对病人的相关穴位进行压豆的方式,对其机体各项功能进行有效的调整,以促进其相关症状的缓解,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此外,德尔他反射学说是黄丽春教授通过大量临床观察推测的耳穴治疗作用机制的基本反射通路之一[3]。选用适当刺激方法和强度刺激耳穴后,通过德尔他反射通路到高级神经中枢皮质下进行调整,使机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和生化反应,作用到机体病变部位,使血液循环改变、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患者立刻感到病变部位的好转和缓解[4]在调研中,结合黄派耳穴,其中相应部位为耳穴首选穴位,以调节经络信息直趋病所,通过反馈调节使病理现象得以纠正。

综上,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耳穴压豆疗法,病人的疼痛感减轻更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缓解也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福荣,祝俊香.中药溻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医临床研究,2023,15(5):69-72.

[2]刘剑文,潘伟钰,彭良岳,.黄帝内针联合温阳健步汤治疗虚寒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5):1090-1096.

[3]原艺萌,许继坤,祝海英.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优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134-136,140.

[4]刘海艳,张春玲,陈露,.穴位按摩联合揿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7):100-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