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床上抗阻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顾佳男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安徽省巢湖市 238000

摘要

目的:分析检验早期床上抗阻运动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医疗价值。方法: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开展对比实验,取该期间收治行椎体成形术老年患者作为纳入样本,涉及样本量共计80例,依据实验要求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借助奇偶数分组原理完成),一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实施早期床上抗阻运动于术后康复护理中(观察组),观察不同干预后结果差异表现,验证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惯用手握力、疼痛评分以及平衡测试、步速测试、坐立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施统计学分析获得P值均可见<0.05数值,有确切可比性。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实施早期床上抗阻运动可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恢复效果,加速康复进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床上抗阻运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康复护理

正文


骨质疏松是诱发骨折的重要因素,骨折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症状,甚至引起肝肾功能损伤、机体功能永久性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1】。椎体形成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中较为常见,而术后如何开展有效康复护理,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加速康复成为临床医疗重点关注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1-202312月期间开展对比实验,取该期间收治行椎体成形术老年患者作为纳入样本,涉及样本量共计80例,患者年龄范围涵盖:(60-76)岁,平均值:(70.25±2.41其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4例,基线资料P>0.05可实施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被动活动、床边坐立活动、病房内行走、户外运动等基础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床上抗阻运动康复护理,步骤包含:1)总结我院实际病例康复需求,结合网络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建立早期床上抗阻力运动康复护理方案;由主治医师负责患者实际情况评估,确定抗阻运动,责任护士负责落实相关干预措施,并完成监督、统筹、督导2】2)早期床上抗阻运动开展时间选择术后一天进行,干预时间为三天,首先将上肢放于患者身体两侧,于床上活动肩部关节,并逐渐向上进行旋转,慢慢至于头顶,完成拍打后缓慢放下完成上移活动。上肢放于躯体两侧,逐渐抬高至垂直于床面保持十秒,再缓慢屈肘,用双手触摸臂关节,后缓慢放下,完成抬高举臂活动。3)依次进行下肢运动:下肢抬高与床面成45度,保持十秒后慢慢放下,双下肢交替完成抬腿运动;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每次伸屈保持与床面平衡,坚持十秒后缓慢放下,双下肢交替进行3】;膝关节、髋关节屈曲过程中保持小腿与床面平衡,坚持十秒后缓慢放下,交替完成;最大程度伸直踝关节,坚持两秒后缓慢放下,同样以下肢交替进行方式完成。4)运用单车踏板康复训练器进行踩单车运动,每10圈为一组,每次五组,每天一次。上述运动在术后第一天每天进行10次,第二天增加至20次术后,第三天可增加重力沙袋协同康复运动,运动次数增加至30次(可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增减运动量,避免超负荷运动造成不良后果)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脊柱功能ODI评分;惯用手握力(利用握力仪测试1分钟惯用手握力,共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平衡测试、步速测试、坐立试验评分(运用简易机体功能评价量表完成);康复期间胸、腰背部疼痛评分(借助VAS量表完成),观察差异表现,验证应用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6.00统计学专业软件实施分析比对运用/)表示T比对检验n  %)进行整理,获得X2数值完成数据收集P﹤0.05代表统计学意义确切

2结果

1对比两组相关数据n=40)

组别

ODI评分

惯用手握力

VAS评分

简易机体功能评价

平衡测试

坐立试验

步速测试

观察组

 

7.82±2.16

26.36±3.91

1.78±0.37

3.54±0.38

3.41±0.63

3.04±0.51

对照组

 

17.51±4.34

25.76±4.05

2.02±0.51

2.82±0.41

2.88±0.36

2.68±0.5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椎体形成术是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疼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为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其康复需要配合有效康复护理措施进行维护,促进疗效提升。

早期床上抗阻运动是一种以早期康复护理为基础的进展性、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方案,实施后可根据患者恢复需求实施阶段性、进展性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提高躯体功能恢复进度,可减少因躯体不平衡肌力不足等情况所致的跌倒风险。同时有利于调节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逐渐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惯用手握力,协调肌肉功能和躯体功能,对走路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有正向影响,进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达到改善预后目的。

本次应用效果显示,实施早期床上抗阻运动护理后患者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有价值,建议临床医疗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求斟酌考量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星,万趸,熊小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20 ,33 (12):1179-1183.

2】周启付,张胜友,胡元武. 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颈腰痛杂志,2023,44(2):150-154.

3】胡浩,曹开学,黄攀. 超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骨伤,2022,35(8):710-714.

4】郭盈盈,刘静.以病情为依据的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7 (09):181-1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