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超早期个性化护理;急性脑梗死溶栓
正文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骤的特点,若治疗干预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受损,甚至导致死亡[1]。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有效的早期治疗手段,但因其操作难度较大,护理要求高,需要不断的优化改进。本研究中,即分析了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效果的现实意义,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23.2-2024.2,一年间收治的25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0例,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纪为90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并出现后遗症症状。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研究组(13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结果显示其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没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已全面知情并同意本研究,同时还签署了相应的知情同意文书。我院的伦理委员会对这次研究也已全面了解,并对此次研究予以了批准。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仅需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即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密切体征监测、加强吸氧护理,并做好病情记录等常规护理内容。
1.2.2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优化溶栓护理流程。组建专项护理小组,确认全体小组成员均已通过考核,方可开展正式工作。溶栓实施前,建立绿色通道,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简化流程,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溶栓时,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协助医师进行科学操作。完成后将情况详细告知家属,并持续观察,予以对症护理。
2.超早期个性化护理。溶栓完成后第二天可根据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开始予以早期干预。包括视觉刺激、嗅觉刺激、听觉刺激等,协助患者恢复有关功能。在溶栓后第3天可对患者进行按摩,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早期主动训练。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要统计两组患者在相应护理之后的康复效果,使用NIHSS量表及Barthel量表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对比
经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如表1:
表1康复效果评分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NIHSS评分 | Barthel评分 |
对照组 | 12 | 14.55±2.10 | 50.68±5.84 |
研究组 | 13 | 10.43±1.97 | 55.71±4.53 |
t | - | 5.062 | 2.417 |
P | - | 0.001 | 0.024 |
3 讨论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患者,溶栓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遭遇如管腔异常出血这样的风险事件,因此,对溶栓后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2]。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科学且高效的护理方法在溶栓疗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护理计划主要依赖于护理人员,这导致其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很难满足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整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溶栓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以增加溶栓治疗的成功概率,并有助于改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状况;超早期的个性化护理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还能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此次研究分析表明,通过对研究组实施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效果具备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对患者有显著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虹艳.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01):245-247.
[2]邹清华,李小兰,黄炜,等.针对性护理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23,44(06):1688-1691.
[3]孙青,吴薇薇,杨余华,等.超早期个性化护理联合冷沉淀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04):417-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