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徐海荣

南通市中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基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到2023年12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围术期采取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实验组情绪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调节患者情绪状态并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围术期护理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危重疾病,疾病病因复杂并且和高血压控制不佳密切相关[1]。因为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围手术期的管理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有研究认为,手术虽然能够有效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但患者在围手术期常伴有高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术后康复效果,这一些心理问题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所以如何通过心理干预优化患者的术后状态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重要课题[3]。以往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关注患者生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层面干预重视度不足,无法全面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4]。近些年随着心理干预在围术期护理方面的研究重视度不断提升,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逐步受到关注,这一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患者自身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目标导向干预,帮助患者从负性情绪中解脱,树立积极的康复信念。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提供理论帮助。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2月到2023年12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30例,男女各16例、14例,年龄区间42~75岁,平均(60.24±3.24)岁,病程(3.14±1.41)天。常规组患者30例,男女各17例、13例,年龄区间41~76岁,平均(61.38±2.80)岁,病程(3.55±1.37)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在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生命体征监测: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2、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要点,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3、常规用药指导:根据医生医嘱协助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抗凝药等术前准备用药,并观察药物效果及可能的副作用。

实验组围术期采取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心理评估与目标设定。术前一天通过一对一沟通方式进行心理评估,采用SAS、SDS量表评估患者情绪状态,记录得分并分析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帮助患者设定围手术期的短期目标,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患者认识手术的必要性和预后改善的可能性,强调手术成功率高、医疗团队专业等积极因素,增强患者的信心;2、术前焦虑管理与放松训练。术前一天和手术当天早晨,护理人员在安静环境中对患者实施放松训练,每次持续15分钟。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闭上眼睛,按照护士的指令进行深呼吸练习。训练方式为吸气时缓慢数到5,感受腹部的起伏;屏住呼吸3秒,缓慢呼气,数到5,重复10次。在训练期间为患者提供安慰性语言,例如“您做得很好,我们会全程陪伴您”,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3、术中心理干预。手术当天陪伴患者进入手术室,全程给予心理支持。术前进行简短沟通,重复术前设定的目标,使用鼓励性语言,如“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手术会很顺利”。术中护士与患者保持语言互动,提供“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等安慰性语言,必要时可握住患者的手,提供触觉上的安抚;4、术后情绪管理与康复激励。术后第1天定时与患者沟通。术后护理重点放在情绪疏导和目标反馈上,与患者一起回顾术后康复进展,通过具体数据或结果反馈增强患者对康复目标的信心。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恢复很好,继续保持下去”。帮助患者规划康复目标;5、家庭支持干预。术后护理过程中每天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情绪和康复进展,明确家属的支持方法。指导家属每天陪伴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活动,如协助完成坐起训练或提醒按时服药;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积极的情绪反馈,如用肯定性语言表扬患者的努力,帮助患者实现设定的康复目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生活质量基于ADL评分进行统计,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P<0.05代表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情绪指标对比

实验组情绪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下表1。

1情绪指标对比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n=30)

77.13±4.82

28.20±4.03

76.79±5.46

32.00±6.10

常规组(n=30)

69.20±10.61

59.23±9.82

68.98±6.11

53.44±6.22

t

1.501

8.216

1.461

9.220

P

0.05

0.05

0.05

0.05

2.2 满意度指标对比

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下表2。

2满意度指标对比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n=30)

18

11

1

98.00%

常规组(n=30)

10

11

9

72.00%

t

-

-

-

9.305

p

-

-

-

0.05

3 讨论

聚焦解决模式属于一种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解决为主导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则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心理干预方式,强调通过激发患者的内在潜力和资源,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5]。与传统问题导向的心理干预技术方式相比,聚焦解决模式注重解决现有问题而非深入挖掘病因,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聚焦解决模式通过设定明确的短期目标、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强化患者的成功经验,帮助患者从负性情绪中摆脱,增强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6]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在情绪指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和护理体验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需求关注更高,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和积极暗示,帮助患者树立对手术和康复的信心。从护理服务满意度角度来看,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更加注重医护沟通密切相关通过术前术后的全程心理支持,能够促使患者感受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这也是提高护理认可度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冉,陈峥,李玲玲.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风险系数值、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3991-3995.

[2] 翁晓丽. 循证理念的急诊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中对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价值探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9):45-47.

[3] 潘希雪,宋云梅,康丽钦,等. 聚焦解决模式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1):66-69.

[4] 赵红芬.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3,37(3):560-562.

[5] 周佳英,张兰,苗增利. 激励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43-46.

[6] 毛淑云,李少玲,刘静萍. 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87-8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