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体外冲击波联合分层护理对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间隔体外冲击波;分层护理;脑卒中;压疮;生活质量
正文
脑卒中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一种由脑血管内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损伤性疾病。患者一旦遭遇卒中,会导致永久性的功能障碍,而且其致残、致死的风险极高,且患者因功能障碍需长期卧床[1]。长期卧床使得患者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压疮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压疮点无法得到肌肉支撑和脂肪覆盖,长期压迫不仅导致了疼痛和不适,且缺乏适当的保护[2]。压疮一旦形成,治愈起来非常困难,并且容易复发。这样的反复发作不仅加剧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危及生命[3]。因此,针对卒中患者的压疮问题,及时有效地治疗和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改善护理环境,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采取科学的压疮预防策略,可以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有助于减少医疗成本的支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旨在评价对脑卒中合并压疮行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患者行分层护理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现将详情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样本分为两组(2023.1-2023.12),均符合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初次发病,合并压疮,排除合并严重性心肺功能障碍及癌症者,严重性营养不良者,强迫体位者,精神障碍者;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0岁,均(65.32±3.41)岁;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2-80岁,均(66.41±3.79)岁。样本量可比,P>0.05,且对研究知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对患者的压疮程度进行评估,2期者气垫床干预,3、4期者低气流减压型床垫干预,观察患者的皮肤及压疮症状,清洁伤口,双氧水冲洗创面及其周围皮肤,去除坏死组织,湿性疗法处理伤口,湿性敷料将坏死组织软化溶解,控制伤口感染,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结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脉冲1500-2000次,压力3.0bar,频率8Hz,能量密度0.08mJ/mm2,常规每周治疗1次,连治4周,每次治疗完均需清洁与包扎伤口。
对照组:常规护理。简单宣教,监督患者遵照医嘱用药,交代注意事项。
观察组:分层护理。(1)护理分组。按患者的压疮分期划分护理小组,高级别护士针对3、4期患者,护士长拟定护理方案,涉及病情监护、压力疏导、促进亲友间交流等,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2)康复环境的改良。合理调控病房内的光线、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有效减少病房内的细菌和病毒,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在安排床位时,根据患者的压疮程度,尽量将分期接近的患者安排在一起,不仅便于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还能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康复经验,增强彼此的信心和动力;(3)心理干预。患者负面情绪严重,甚至有抵触治疗、厌世等情绪。需护理人员选择适宜的方式多与患者焦虑,减轻其负面情绪,坚定治疗信心,以促进患者对治疗的配合;(4)翻身、拍背。定时翻身,每2小时拍背1次,结合舒缓的手法按摩,帮助患者放松肌肉,提高舒适度。
1.3 观察指标
(1)压疮评分:PUSH,得分越低越好。
(2)主观幸福感评分:分正、负因子及总分,负性因子得分越低越好。
(3)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量表测量,0-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4)护理满意度以自拟问卷进行,计算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为计量、计数资料,SPSS25.0处理,、n/%表示,t、
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差异成立。
2 结果
2.1压疮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压疮评分更低,P<0.05,结合表1。
表1 两组压疮评分比较[/分]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值 | P值 |
观察组(n=40) | 11.35±2.61 | 3.23±0.16 | 19.639 | 0.000 |
对照组(n=40) | 11.42±2.55 | 5.87±0.45 | 13.555 | 0.000 |
t值 | 0.121 | 34.960 | - | - |
P值 | 0.903 | 0.000 | - | - |
2.2主观幸福感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主观幸福感评分更高,P<0.05,表2。
表2 两组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分]
组别 | 时间 | 正性因子 | 负性因子 | 总分 |
观察组(n=40) | 护理前 | 11.15±3.20 | 3.69±0.21 | 7.45±0.35 |
护理后 | 18.76±2.54 | 2.02±0.15 | 14.68±2.53 | |
对照组(n=40) | 护理前 | 11.17±3.18 | 3.62±0.18 | 7.48±0.33 |
护理后 | 15.21±2.06 | 2.70±0.20 | 10.53±2.01 | |
护理前后观察组t/P | 11.780/0.000 | 10.926/0.000 | 17.903/0.000 | |
护理前后对照组t/P | 6.743/0.000 | 21.624/0.000 | 9.470/0.000 | |
护理后两组t/P | 6.865/0.000 | 17.202/0.000 | 8.122/0.000 |
2.3生活质量评分
表3,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 时间 | 心理职能 | 生理职能 | 社会职能 | 总体健康 |
观察组(n=40) | 护理前 | 45.31±4.62 | 46.29±4.68 | 45.31±4.03 | 44.78±3.96 |
护理后 | 65.23±6.18 | 64.23±6.21 | 65.39±6.20 | 64.77±6.08 | |
对照组(n=40) | 护理前 | 45.35±4.60 | 46.59±4.71 | 45.26±4.30 | 44.86±4.11 |
护理后 | 55.32±6.09 | 54.75±6.08 | 55.38±5.98 | 54.21±5.76 | |
护理前后观察组t/P | 16.327/0.000 | 14.591/0.000 | 17.174/0.000 | 17.424/0.000 | |
护理前后对照组t/P | 8.262/0.000 | 6.710/0.000 | 8.689/0.000 | 8.357/0.000 | |
护理后两组t/P | 7.223/0.000 | 6.898/0.000 | 7.349/0.000 | 7.974/0.000 |
2.4护理满意度
表4,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以观察组更高,P<0.05。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n=40) | 26 | 13 | 1 | 39(97.50) |
对照组(n=40) | 21 | 12 | 7 | 33(82.50) |
x2值 | 5.000 | |||
P值 | 0.025 |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患者的精神和情绪产生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很容易患压疮。压疮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会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5]。一旦压疮出现,可能会引发二次感染、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作为新型的压疮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震波传递到机体内部,在体内产生力学应力和空化效应,同时作用于机体的细胞,从而实现对压疮的有效治疗。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体外震波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压疮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促进气血流通,加快炎症因子的吸收,加快伤口愈合与再生,从而达到缓解压疮症状的目的[6]。
然而,由于患者的压疮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仅仅依靠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伤口清洁、敷料更换、营养支持和体位调整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加快康复进程[7]。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有效预防压疮的进一步恶化,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压疮的过程中,护理干预与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最佳疗效的关键。
结合本文研究,护理后,观察组压疮评分更低,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P<0.05。分层护理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在实施护理工作之前,对患者的压疮情况进行细致分类。通过分类,能够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压疮发展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避免了常规护理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将问题具体化、差异化处理[8]。伴随患者压疮程度的加重,相应调整护理策略,加强干预措施的强度。这样做不仅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而周到的护理照顾,而且有助于推动压疮症状的缓解。期间,护理人员始终保持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顾虑,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贴合实际的护理服务。分层护理模式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感受到关怀与支持。通过这样的方法,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体现了现代医疗护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原则[9]。
综上,脑卒中合并压疮实施间隔体外冲击波联合分层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压疮症状有明显改善,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幸福指数,促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推广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金芝,魏萍,薛文博. 谵妄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策略在急性脑梗死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慢性病学杂志, 2023, 24 (12): 1894-1896.
[2]陈妙,叶颖颖,檀丽,等. NIHSS评分导向的分层护理模式在AIS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08): 167-169.
[3]姚乐乐,罗宏丹. 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分层护理结合冰柠檬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 (33): 170-172.
[4]杨梅,廖媛. 基于误吸风险评估策略的分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主要照顾者误吸知信行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7 (30): 158-160.
[5]张叶,王爱林. 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坠床的效果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2, 10 (22): 24-26.
[6]王光霞,王柳,刘阳阳,等. 量化评估导向的双分护理联合KTH整合式管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 (35): 101-105.
[7]孙翠萍,岳朝换. ICNSS分层管理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1, 27 (05): 152-154.
[8]杨卫卫,赵素霞. Morse跌倒评分策略指导下的分层护理模式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J]. 河南医学研究, 2021, 30 (05): 961-962.
[9]张秀丽,邢乐成,耿丽丽,等. 间隔体外冲击波联合分层护理对脑卒中合并压疮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 27 (12): 7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