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临床护理保护效果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刘静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61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临床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正文


呼吸内科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关键部门,承载着大量病情复杂、病程迁延患者的治疗与照护任务,其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尤为显著。鉴于这一背景,临床护理保护策略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旨在增强患者安全、优化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管理框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措施来提升护理服务的品质与安全性[1]。本研究聚焦于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该模式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增强患者满意度以及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呼吸内科乃至更广泛医疗领域的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宝贵的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持,推动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31月至 2023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 - 78岁,平均(61.5±8.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8 - 76岁,平均(60.5± 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1. 强化培训

为持续提升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我们实施了一项系统性培训计划,专注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深化。该计划定期召集护理人员参与专题研讨会,特邀业内资深医师作为主讲嘉宾,他们不仅深入剖析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症状发展的独特轨迹,还详细阐述治疗方案选择背后的科学依据与考量。此外,我们还精心组织了护理技能实操训练课程,聚焦于新型呼吸治疗设备的操作与应用。。通过构建贴近实际的应急场景,如锐器意外刺伤、血液或体液暴露等高风险事件,让护理人员亲身体验并学习正确的应对流程与措施,从而在真实工作中能够迅速、有效地保护自己与患者免受潜在危害。

2. 优化护理流程

为了优化患者护理体验并确保服务质量,我们精心编纂了详尽的护理操作指南手册。此手册将患者的护理历程,自入院伊始至康复出院,精准划分为一系列紧密相连的环节。每个环节均设定了清晰的操作指南、关键时间标记及明确的责任归属,以确保每一步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与责任到人[3]

3. 加强感染防控

在护理实践中,务必遵循严格的无菌技术原则。护理人员在执行任何侵入性操作之前,不仅需彻底执行手部卫生规范,确保双手无菌,还需对即将进行操作的区域实施标准化的消毒流程与铺设无菌巾,以构建安全的操作环境。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分100分,≥80 分为满意。

2. 护理质量评分

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

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包括护理差错、护理投诉、院内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 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5±5.5)分,高于对照组的(85.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0%2/50),低于对照组的 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 结果统计表

组别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分)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96.0

92.5 ± 5.5

4.0

对照组

82.0

85.5 ± 6.5

16.0

 

3.讨论

3.1临床护理保护的重要性

在呼吸内科领域,患者病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护理工作构成了显著挑战,随之带来的是较高的护理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现状,加强临床护理保护措施的实施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还能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在安全、受尊重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从而全面维护其生命健康与安全权益[4]

3.2临床护理保护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精细化调整护理流程、深化心理疏导与关怀等策略,我们显著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进而构筑了更加和谐融洽的护患互动关系。这些努力不仅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3.3临床护理保护对护理质量的提升

深化专业培训与职业安全保障措施,旨在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精通度,进而推动护理服务品质的显著提升[5]。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精细化发展,还通过加强职业防护措施,确保了其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与健康,最终实现了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升级。

3.4临床护理保护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

通过实施严密的感染控制策略与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我们成功地减少了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出现频率,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与安全水平。

3.5临床护理保护的实施建议

确立并细化护理保护的规范与操作流程,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确保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遵循既定的标准执行。定期策划并实施安全教育培训项目,旨在加深护理人员对职业潜在风险的认知,进而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6]。针对呼吸内科特有的工作强度与病患需求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员排班与资源配置策略,旨在有效平衡工作负荷,预防因过度劳累而可能引发的护理差错,保障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3.4.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优化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机制,旨在即时捕捉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与反馈,从而精准调整护理服务策略,确保其更加贴合患者实际需求,进而提升护理工作的实效性与满意度[7]。这一举措强调了双向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增强互动与理解,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护患关系。

3.5. 持续质量改进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秉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定期对护理保护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估与深入总结。这一流程旨在及时发现护理保护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立即启动整改措施,确保每一项护理保护措施都能得到及时的优化与强化。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日益完善、高效且患者导向的护理保护体系。

4结论

本研究在探索临床护理保护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时,面临了样本规模相对有限及研究周期较短的局限性,这两点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论的广泛适用性与普遍意义。鉴于此,为了更全面地揭示临床护理保护措施的长期效益与稳定性,未来研究亟需扩大样本容量,并延长观察周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验证并巩固我们的发现。这样的深化研究不仅能够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还能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领域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亚利.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评价[J].双足与保健,2019,28(24):119-120.

[2] 靳云芳.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7):1289-1290.

[3] 沈礼利,李华喜,黄素萍.浅析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61-262.

[4] 袁春燕.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19):78-79.

[5] 刘西,黄凤,向海欧.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6):87-88.

[6] 王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J].医药,2016,21(7):237-237.

[7] 吕俊书,赵慧.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8):98-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