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皮肤病患者红光光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吴小青 徐燕 艾懿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

目的:探讨红光光疗对门诊皮肤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红光疗法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皮肤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红光光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周期为4周,评估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 <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皮损面积缩小和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红光光疗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门诊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光光疗、皮肤病、治疗效果、门诊患者、安全性

正文


皮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种,病因复杂、类型多样,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光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光光疗作为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手段,因其抗炎、促进组织修复、调节免疫功能等特性,逐渐被引入到皮肤病的治疗中。红光光疗主要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作用于病灶部位,刺激细胞活动,加速皮肤组织的修复和代谢。然而,目前关于红光光疗在门诊皮肤病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相对有限,尤其是其与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的效果缺乏系统性分析1】。本研究旨在探讨红光光疗联合常规治疗对门诊皮肤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红光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比常规治疗与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红光光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优势。这不仅有助于丰富现有治疗手段,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参考。研究聚焦于门诊皮肤病患者群体,试图为进一步推动红光疗法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41月至20246月期间在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皮肤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至65岁,平均年龄(40.2±12.5)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0至62岁,平均年龄(41.1±1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国皮肤病诊断标准》确诊,包括但不限于湿疹、皮炎、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病。确诊依据包括临床表现、病史询问及必要的皮肤镜检查,以确保病变类型的准确性和研究结果的可比性。纳入标准:(1确诊为皮肤病患者,包括湿疹、皮炎、银屑病等病种,且病程超过3个月。2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合并症。3无光敏性疾病史,能够配合光疗相关操作及随访要求。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定期接受治疗和随访。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2对红光光疗过敏或有光敏性疾病史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因红光治疗可能存在风险。4在最近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皮肤光疗方案者,可能影响疗效评估的患者。5精神或认知障碍者,无法配合研究过程和治疗要求。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红光光疗。常规治疗包括使用局部外用药膏(如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或抗炎药膏)和口服抗过敏药物,具体方案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每日1次外用和口服,持续4周。红光光疗采用特定波长的红光设备,波长为630-650 nm,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周进行3次,共计12次治疗。患者在治疗前清洁患处皮肤,确保光疗区域无化妆品和其他影响光疗的物质。红光光疗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光源距离皮肤保持在15-20 cm,确保光疗效果均匀。每次治疗后,记录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包括局部温度变化、红斑反应及不适症状等。治疗期间,定期评估患者的皮损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程度。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的3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与实验组一致,均为局部外用药膏和口服抗过敏药物。外用药物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口服药物剂量和频次按照医嘱。治疗周期为4周,与实验组保持一致。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光疗,每次复诊时对皮损面积、炎症程度、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对所有患者的疗效评估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进行,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病变面积缩小比例和总有效率等数据指标。此外,治疗期间如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详细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的定义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综合评估结果,其中显效指患者皮损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伴随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指患者皮损明显缩小,症状部分缓解;无效则指皮损和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实验组的显效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这表明红光光疗在门诊皮肤病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1: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n (%)

有效 n (%)

无效 n (%)

总有效率 n (%)

对照组

30

12 (40%)

8 (26.7%)

10 (33.3%)

20 (66.7%)

实验组

30

20 (66.7%)

6 (20%)

4 (13.3%)

26 (86.7%)

χ²值


5.67

3.12

4.25

4.89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红光光疗联合常规治疗对门诊皮肤病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 < 0.05)。具体表现为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达到66.7%,在皮损缩小、炎症缓解和症状改善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红光光疗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特定波长的光线能穿透皮肤,促进细胞代谢和血液循环,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从而加速皮肤病变的修复过程。

红光光疗结合常规治疗在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面优势明显。传统的皮肤病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相比之下,红光光疗作为一种物理疗法,能够减少药物依赖性并减少系统性不良反应2】。同时,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红光光疗在安全性方面具有良好表现,适用于门诊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红光光疗在本研究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提升作用,但其效果可能受患者个体差异影响,如皮肤类型、病程长短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仅限于单中心门诊患者,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红光光疗的长期疗效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孙芸.近红外光响应纳米光疗剂的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4.

[2]王宇佳,甄莉,王聪敏,等.光疗在特应性皮炎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3,16(01):42-44+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