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纪尕玛草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 733299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心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RA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定论。RA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物,此外治疗药物起效速度比较慢,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大,虽然生物疗法治疗RA有着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但是价格偏高,因限制了免疫系统功能,使得机体很容易受到其他病毒的侵袭,增加了感染发生风险。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西医

正文


    目前对RA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定论,普遍认为RA是由于携带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因子者被某一种病原体感染之后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与T细胞免疫反应及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有着密切关系,是因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现代医学RA发病病因与物理、代谢、感染、遗传等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感染。中医称RA病因病机有三个,第一个是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第二个是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第三个是痰瘀互结、脉络阻滞痹。RA的合理用药,在疾病早期控制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

1、西医治疗进展

1.1非甾类抗炎药物

1.1.1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的消炎与镇痛效果极好,使用剂量不仅有着极高的安全性,也能有效控制病症。阿司匹林不适合联合吲哚类药物,一旦联用很容易发生拮抗效果。此外肝肾功能比较差或者有出血倾向患者也不适用阿司匹林。

1.1.2吲哚类

    吲哚类药物有着很好的消炎、镇痛、解热效果,与阿司匹林和保泰松强比较,吲哚类药物的效果更强。

1.1.3丙酸类

    临床常用丙酸类药物有氟苯布洛芬、布洛芬、萘普生等。丙酸类药物的功效是消除僵硬、缓解疼痛,该类药物的作用与阿司匹林很是相似。丙酸类药物会出现转氨酶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通常症状并不严重,能自行消失。

1.1.4苯乙酸类

    临床常用药物有芬布芬或者双氯灭痛。

1.1.5噻嗪类

    炎痛喜康作为长效抗风湿药,有着极好的效果,不仅使用剂量小,且药物作用持久,会有便秘、头晕、胃部不适等症状。

1.2修饰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

    抗风湿性药主要功效是控制病情发展,其修复作用比较理想,然而该类药物的药效发挥速度不是很快,自服药开始到疾病症状有所好转需要数月时间。通常抗风湿性药物联用非甾类抗炎药,联用后病情控制较好。现临床对于RA治疗究竟选择哪种抗风湿性药物还没有统一标准,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药物疗效、药物安全性等。

1.3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是治疗RA首选药物,特别是病情严重患者。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RA患者长期使用甲氨蝶呤[2]

1.4羟氯喹

    羟氯喹是最早治疗RA的药物。羟氯喹的价格偏低,治疗早期、病情较轻的效果较好。羟氯喹起效时间2~4个月,服用3~4个月可达到高峰。

1.5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的代谢物有着抗炎、免疫抑制效果,初始时小剂量,然后每个星期增加0.5g,直至每天剂量达到2g,若效果依然不理想,可再增加药物服用剂量,每天最大服用剂量不能超过3g

1.6依那西普及英夫利昔单抗

    抗肿瘤坏死因子α的价格比较高。依那西普及英夫利昔单抗比较适用持续性临床活动性RA

1.7LEF

    LEF能有效改善疾病症状,长期疗效与毒副作用至今还没有明确。

1.8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RA推荐小剂量。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RA治疗中,可以减轻骨质破坏,值得注意的是该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RA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是还具有争议性,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9免疫调节剂

    左旋咪唑有着促进免疫功能作用,也有研究指出可以减轻疼痛时间、减少关节僵硬时间。转移因子可以腋下皮内注射,也能肌注,有着调整免疫功能作用。

1.10基因治疗

1.10.1非病毒性载体

    非病毒性载体是指运用非病毒的载体材料来介导基因转移,有着无传染性、易大量制备、材料来源广泛等优势,此外能整合比较大的外源性基因,有着很高的安全性。

1.10.2病毒性载体

    病毒性载体是可以携带并传递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的病毒颗粒,经过基因工程的改造之后去除了致病性,临床常用病毒有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

1.10.3腺病毒

    腺病毒是常见DNA病毒,能将外源基因高效导入靶细胞,从而实现基因的过表达或者敲除。由于滑膜细胞感染风险较大、重复注射难度大,所以治疗时需要格外谨慎。

1.11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治疗RA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例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能与其它二线药物联用,不会产生全身性免疫抑制及不良反应。

1.12外科治疗

    通过用药等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手术也不能完全医治好,术后仍需用药。

2、中医治疗进展

2.1辩证分型

2.1.1风寒湿闭阻型

    常用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2.1.2风湿热痹阻型

    常用白虎加桂枝汤、越婢加术汤、二妙散、宣痹汤。

2.1.3瘀血阻络型

    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方,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三七、红花等,通络止痛药物有大黄蛰虫丸。

2.1.4肝肾阴虚型

    采用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法,常用药物有熟地黄、枸杞子、旱莲草等,也能通过针灸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进行治疗。

2.1.5气血两虚型

    以补气养血为原则,常用方剂有果皮汤。八珍汤等。

2.2专方治疗

    治疗RA的专方有清痹合剂、类风湿冲剂、复方马钱子片、三土汤、清热利湿解毒汤。

2.3单味药

2.3.1雷公藤

    雷公藤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效果较好,改善微循环、加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效果极为理想。

2.3.2青风藤

    青风藤中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的治疗中,有着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2.3.3蚂蚁制剂

    将蚂蚁、人参、铃仙、黄芪等药物制成蚂蚁丸,其抗炎效果极强,能有效改善关节肿痛、晨僵等。

3、结束语

    RA的病因比较复杂,医学界还没有攻克RA,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RA的治疗取得了极大成绩。在实际治疗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从而控制病情发展。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RA也能被彻底治愈。

参考文献

[1] 应振华,黄薇,顾沁晨,. 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浙江医学,2023,45(19):2017-2022..

[2] 王娜,郭鹏.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4(5):622-625.

作者简介:纪尕玛草(出生年19780603-),性别,女,民族,藏族,籍贯甘肃武威,职称,藏医主治医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