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全面护理干预;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正文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共用针具、输血、器官移植以及母婴传播[1]。全球范围内,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某些地区(如东南亚、北非和中东)流行率较高,而在西欧和北美等地区则相对较低[2]。在目前的临床中,通常利用抗病毒治疗缓解HCV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种治疗具有一定效果,还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全面护理干预具有明显优势,强调从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是提升护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比分析纳入的对象为40例HCV患者,以随机法为划分依据,使其呈现出两个组别,第一组别是对照组,患者总数30例,男/女为18/12;年龄区间32~69岁,平均(57.01±2.14)岁;第二组别是观察组,患者总数30例,男/女为19/11;年龄区间30~70岁,平均(56.70±2.09)岁。两组患者上述信息与均衡可比的标准相符(P>0.05),开展后续研究有参考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和病毒载量,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患者的肝脏影像学变化,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确保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和重复服用,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调整用药方案。
观察组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组织定期讲座,为患者介绍HCV的病因、危害及预防措施,讲解抗病毒治疗的作用、注意事项,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解答疑问。围绕HCV患者发放易懂的宣传手册,包含饮食建议、运动计划和药物使用说明。(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和感受,给予理解和共情;安排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同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并引导家属注重对患者的陪伴和支持,经常性与患者沟通积极的话题,使患者心态更好。(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正确服药。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有不同的剂型和服用要求,要确保患者清楚。如有的药物需要与食物同服,有的需要空腹服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发热、乏力、骨髓抑制等,或使用DAAs可能出现的头痛、恶心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对症处理、调整用药剂量等[3]。(4)生活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告知患者规范化与饮食的必要性,每日饮食方案融入高纤维食物和高维生素食物,通过鸡蛋白、牛肉等补充蛋白质,杜绝酒水、辣椒、海鲜等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增强机体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利用我院自制生活质量评分表对该指标进行判断,四个维度的满分值相同,即100分,如果患者某维度分数较高,提示患者此方面良好。
(2)护理满意度:通过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方面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资料,结果指标在临床上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X±S)表示,依次开展卡方检验、t检验,结果用%表示,P<0.05为组间有差异存在。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相似性较为明显(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 例数 | 生理功能 | 心理健康 | 日常生活 | 社会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0 | 56.07±1.76 | 84.82±2.19 | 55.62±1.81 | 83.96±2.34 | 54.66±1.58 | 85.72±2.53 | 56.13±1.79 | 84.82±2.17 |
对照组 | 30 | 56.03±1.74 | 73.04±1.85 | 55.60±1.83 | 72.91±1.12 | 54.50±1.57 | 71.09±1.88 | 56.19±1.82 | 73.56±1.50 |
t值 | 5.632 | 4.758 | 4.841 | 6.113 | 8.850 | 6.437 | 7.521 | 9.487 | |
P值 | 3.742 | 0.001 | 0.355 | 0.002 | 5.230 | 0.025 | 8.107 | 0.004 |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十分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30 | 19 | 10 | 1 | 29(96.67) |
对照组 | 30 | 9 | 14 | 7 | 23(76.67) |
X2值 | 8.410 | ||||
P值 | 0.003 |
3讨论
HCV属于临床中的特殊群体,该症状也处在公共卫生问题的范畴内,发病原因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随着HCV的出现,患者面临食欲下降的困扰,在不同时间段感到乏力、恶心,该症状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对患者健康状态、生活质量、日常情绪的影响较大。如果没有及时展开科学、有效的治疗,则HCV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持续提升,容易确诊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在目前的临床中,对HCV患者的治疗十分关注。其中抗病毒治疗应用频率较高,主要目标是清除HCV,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有助于减轻或消除肝脏炎症和坏死,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指出,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在HCV患者中的作用显著,DAAs可针对HCV生命周期的不同靶点发挥作用,具有抗病毒疗效好、副作用小、疗程短等优点[4]。但由于HCV患者病情复杂,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DAAs治疗中对护理干预的要求较高。常规护理涵盖的措施较少,仅依据HCV患者病情特点进行用药指导、常规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了解患者肝脏影响学有无产生较大波动,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此种护理干预无法充分满足HCV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多元化护理需求,难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在医学护理领域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护理干预获得广泛应用,此种护理模式具有综合性、优质化的特点,能够从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干预。通过治疗前详细的健康教育,HCV患者能充分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流程、药物使用方法和疗程等信息[5]。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比如确保HCV患者按时按量准确服药,能有效减少患者因对治疗方案不熟悉或忽视而导致的漏服、错服药物情况,保证治疗按计划顺利进行。且全面护理干预从治疗前缓解HCV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焦虑恐惧,到治疗中针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心理压力给予疏导,再到治疗后消除患者对疾病复发的担忧,全面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表现为观察组偏高,对照组较低(P<0.05),表明在全面护理干预的影响下,使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产生进步,防止患者一直伴随多种负性情绪,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所帮助。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超过了对照组(P<0.05),表明在全面护理干预的作用下,使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模式、服务态度等更加认可。
综上所述,在HCV患者群体中,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解决了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功能不足的问题,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军.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 (01):39-40.
[2]赫晓光.护理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5): 126-127.
[3] 刘雪飞.护理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209-210.
[4] 廖一菲.护理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名医,2019,(12):163.
[5] 陆欢.护理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