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环泊酚;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
正文
引言
宫腔镜技术是妇科中广泛应用的微创治疗手段,其特点包括手术周期短、创伤轻微及术后恢复迅速。麻醉的质量对于手术的结果至关重要,一个理想的麻醉过程应确保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手术,减少术后疼痛的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复原,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1-2]。艾司氯胺酮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镇痛、催眠和肌肉松弛作用。其特点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3]。环泊酚是一种新型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心血管稳定性好等优点[4]。因此,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现代化舒适医疗的普及,辅助应用艾司氯胺酮,能有效补充环泊酚镇痛不足且持续时间短的问题。但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使用的有效剂量尚不明确,且目前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的应用尚无相关文献及数据的支持[5]。本研究将探索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在宫腔镜手术的应用情况,为患者提供一种更加舒适、可靠且安全的麻醉方案,为后续的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相关用药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23年1月~2024年12月,选取我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三组,给予环泊酚静脉麻醉的30例为A组;给予0.3mg/kg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静脉麻醉的25例为B组;给予0.5mg/kg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静脉麻醉的25例为C组。A组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00±8.80)岁;BMI(24.18±3.36)kg/m2。B组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6.50±9.20)岁;BMI(23.67±3.58)kg/m2。C组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7.00±10.40)岁;BMI(23.89±3.43)kg/m2。三组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宫腔镜手术指征[6];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对环泊酚、艾司氯胺酮等药有物过敏者;阿片类、艾司氯胺酮药物成瘾史;患有严重合并症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需严格遵循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的规定。进入手术室之际,将迅速铺设静脉通路,并实时追踪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保障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具体麻醉方案如下:A组将接受环泊酚2mg/kg的静脉注射;B组则先接受0.3mg/kg艾司氯胺酮的静脉注射,随后追加环泊酚1mg/kg的静脉注射;C组首先接受0.5mg/kg的艾司氯胺酮静脉推注,随后给予1mg/kg的环泊酚静脉注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予环泊酚0.15μg·kg-1·min-1维持,出现体动时每次追加环泊酚2.5mg。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手术结束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1.3观察指标
1.3.1三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并记录三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
1.3.2三组不同时间的MAP、HR比较
记录并比较三组麻醉开始前(T0)、完成麻醉诱导且手术尚未开始时(T1)、手术进行过程中(T2)以及手术完成之际(T3)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的均值变化。
1.3.3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并记录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4三组麻醉效果比较
麻醉效果分级标准:优:手术全程患者未出现任何肢体动作;良:手术过程中患者有轻微的肢体动作,但未干扰手术进行;差:手术后患者肢体动作明显,严重影响了手术操作的执行。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三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如表1所示,与A组相比,B组、C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较低,有可比性(P<0.05)。与B组相比,C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较低,有可比性(P<0.05)。
表1 三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麻醉诱导时间/s | 苏醒时间/s |
A组 | 30 | 34.18±2.85 | 113.26±12.06 | 335.40±21.03 |
B组 | 25 | 27.46±2.52 | 66.37±10.73 | 172.35±18.70 |
C组 | 25 | 25.67±3.29 | 47.19±8.28 | 124.18±15.47 |
F值 | 9.172 | 15.090 | 30.090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2.2三组不同时间的MAP、HR比较
如表2所示,三组在T0时MAP和HR比较,无可比性(P>0.05)。在T1、T2和T3时,C组的MAP和HR较A组和B组明显降低,有可比性(P<0.05)。A组和B组在T1、T2和T3时的MAP和HR比较,无可比性(P>0.05)
表2 三组不同时间的MAP、HR比较()
组别 | 例数 | MAP(mmHg) | HR(次/min) | ||||||
T0 | T1 | T2 | T3 | T0 | T1 | T2 | T3 | ||
A组 | 30 | 98.63±11.23 | 89.66±9.75 | 88.49±10.20 | 95.26±10.38 | 82.47±9.61 | 75.28±7.89 | 76.88±8.14 | 80.50±8.62 |
B组 | 25 | 97.84±10.80 | 86.51±8.94 | 84.82±9.31 | 92.61±9.85 | 81.93±8.70 | 70.33±6.28 | 71.64±6.92 | 79.82±7.95 |
C组 | 25 | 98.23±10.57 | 83.47±8.25 | 82.63±9.50 | 96.34±10.15 | 82.16±8.87 | 72.54±6.23 | 73.42±7.10 | 81.20±8.37 |
F值 | 0.263 | 12.390 | 13.820 | 10.890 | 0.216 | 12.537 | 12.542 | 20.301 | |
P值 | 0.792 | 0.002 | 0.001 | 0.002 | 0.829 | 0.005 | 0.001 | 0.007 |
2.3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如表3所示,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占比56.66%、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占比36.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16.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有可比性(P<0.05)。
表3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恶心呕吐 | 呼吸抑制 | 术中体动 | 注射痛 | 总发生率 |
A组 | 30 | 6(20.00) | 4(13.33) | 3(10.00) | 4(13.33) | 17(56.66) |
B组 | 25 | 3(12.00) | 2(8.00) | 3(12.00) | 1(4.00) | 9(36.00) |
C组 | 25 | 2(8.00) | 1(4.00) | 0(0.00) | 1(4.00) | 4(16.00) |
F值 | 4.770 | |||||
P值 | 0.028 |
2.4三组麻醉效果比较
如表4所示,A组麻醉优良率占比70.00%、B组麻醉优良率占比88.88%、C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占比96.00%;C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B组,有可比性(P<0.05)。
表4 三组麻醉效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A组 | 30 | 9(30.00) | 12(40.00) | 9(30.00) | 21(70.00) |
B组 | 25 | 12(48.00) | 10(40.00) | 3(12.00) | 22(88.00) |
C组 | 25 | 14(56.00) | 10(40.00) | 1(4.0) | 24(96.00) |
F值 | 6.196 | ||||
P值 | 0.012 |
3.讨论
宫腔镜作为宫颈管及宫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提高了临床上对宫腔及宫颈管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女性妇科疾病潜在发病率的提升也使得宫腔镜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7]。2017年以来,我院宫腔镜检查术(包括宫腔镜下各类其他手术)以每年20%增速持续增长。目前,妇产科中主要使用丙泊酚+阿片类药物作为麻醉剂,丙泊酚在注射时可能会引起疼痛,并对儿童及老年患者造成血压降低等循环系统问题,特别是对于血容量不足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使用需谨慎[8]。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在70岁以上的患者中进行诊疗操作时使用该药物。小儿和老人可能存在丙泊酚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风险,其他不良事件尚有肌肉痉挛和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 PRIS)。PRIS可导致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长期输注(>48 h)或高剂量输注(>5 mg·kg -1·h -1)可出现高钾血症、心力衰竭甚至心搏骤停等。加之国内外对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讳莫如深,一直倡导“去阿片化”[9]。但目前妇产科水平发展迅速,接台快,数量多,现有的麻醉药物始终无法更好地完成手术接台,致使增速放缓。随着大众需求的提升,门诊宫腔镜检查占比也在提升,手术室外的麻醉药物管理存在困难。而患者快速苏醒、快速康复的要求、手术室外的麻醉安全等问题客观存在。所以,急需一种新的麻醉方式或麻醉药物来改善现有情况[10]。
环泊酚作为我国独立研发的静脉麻醉新药,属于1类药物创新。其亲水性的低浓度特性使得在乳剂中的注射痛发生几率大大降低。环泊酚的代谢过程不产生催眠效果或毒性,其安全性可与丙泊酚相媲美。此外,环泊酚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对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效果显著,适用于小儿和成人,且未出现类似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问题,同时具备独立的知识产权[11-12]。另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艾司氯胺酮,不仅能镇静还能镇痛,是氯胺酮中活性更强的右旋异构体。它的作用机理与氯胺酮类似,主要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DMA)受体,但亲和力是氯胺酮的两倍[13]。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后30秒见效,清除半衰期短,苏醒快,对呼吸的抑制轻,精神症状的副作用较少,与环泊酚联用有望提升麻醉效果。艾司氯胺酮还可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与诱导,作为辅助麻醉药使用时,可减少其他镇静镇痛药的用量,增强镇静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T1、T2和T3时,C组的MAP和HR较A组和B组明显降低;A组和B组在T1、T2和T3时的MAP和HR比较;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B组;C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B组。艾司氯胺酮与环泊酚联合使用并未显著提升恶心和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病率。尽管术后出现轻微头晕的患者相对较多,然而其不适感通常较轻微,且该症状多在术后约3小时自然消退。艾司氯胺酮引起的头晕可能是由于其激活了丘脑及边缘系统,这种头晕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且茶苯海明对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综上所述,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与传统麻醉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班征虎,梁小女,孙建宏,等. 麻醉深度指导下环泊酚复合纳布啡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5):803-805.
[2]李欢欢,谭立娟,周群.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在老年短时宫腔镜手术中的运用效果[J]. 江西医药,2024,59(2):152-154.
[3]张阁容,李爱军,李宁,等. 环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在日间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4,24(12):164-168,175.
[4]Al-Husban N, Odeh O, AlRamahi M,et al. Fertility-enhancing hysteroscopic surgery;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reproductive outcome. BMC Womens Health. 2023 Aug 29;23(1):459.
[5]Tsuji S, Takahashi A, Higuchi A, et al. Pregnancy outcomes after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 women with cesarean scar syndrome. PLoS One. 2020 Dec 3;15(12):e0243421.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 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58(4):241-251.
[7]覃再玲,覃年,韦珊珊,等. 盐酸纳布啡、艾司氯胺酮与盐酸氢吗啡酮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J]. 广西医学,2024,46(1):153-157.
[8]都淑萍,王晓东,潘红霞,等. 右美托咪定、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5):2093-2097.
[9]潘丽峰,李淑娟.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 大医生,2022,7(5):62-64.
[10]王如,蔺祎,王益敏,等. 环泊酚与丙泊酚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2023,44(2):188-193.
[11]Huchon C, Drioueche H, Koskas M, et al. Operative Hysteroscopy vs Vacuum Aspiration for Incomplete Spontaneous Abor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3 Apr 11;329(14):1197-1205.
[12]Kuroda K, Yamanaka A, Takamizawa S, et 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endometritis in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disorders after hysteroscopic surgery. Fertil Steril. 2022 Sep;118(3):568-575.
[13]Tsuji S, Nobuta Y, Yoneoka Y, et al. Indication Criteria of Hysteroscopic Surgery for Secondary Infertility due to Symptomatic Cesarean Scar Defect Based on Clinical Outcome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23 Jul;30(7):576-581.
[14]王左锋,江敏,骆丹,等. 艾司氯胺酮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2):2265-2269.
[15]刘梦倪,李倩倩,范锦华,等.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体征及苏醒质量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8):1818-1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