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科护理干预对疼痛管理效果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管理;护理干预;急诊科;患者满意度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为护理方案改进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男患者15例,女患者10例,年龄范围为45至75岁,平均年龄为60.5±10.2岁;其中冠心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年龄范围为48至77岁,平均年龄为61.2±9.8岁;其中冠心病患者18例、高血压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9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随机分组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年龄在45至80岁之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在研究期间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评估;在近期内接受过心脏介入治疗或手术;其他严重合并症影响疼痛感知或护理干预效果。
(三)护理方法
1.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科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征检查和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量化疼痛程度[1]。护理团队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重点关注疼痛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并结合非药物疗法,如局部热敷、按摩和深呼吸放松训练,以减轻疼痛感知。此外,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变化,定期评估反应,并根据疼痛缓解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疼痛管理效果达到最佳。
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护理人员按标准流程执行药物治疗,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关注突发胸痛和心电图异常。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卧床休息、适度生活帮助及常规健康教育,如饮食控制和避免剧烈运动,以减轻心脏负荷。然而,常规护理缺乏个体化疼痛管理及心理支持,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和疼痛缓解程度可能因此受限。
(三)观察指标
1.评估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评分范围为0至10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难忍。评分标准为: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评估在入院后、护理干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记录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平均VAS评分,以便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的差异。
2.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两组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问卷包括四个维度:护理态度、疼痛缓解效果、护理响应速度和患者教育,评分采用5分制(1分表示不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分为三类:1-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一般,4-5分为满意或非常满意。调查在出院前完成,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并比较其差异。
二、结果
(一)疼痛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入院后、干预第1天、干预第3天以及与干预第7天的平均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缓解效果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入院后 | 干预第1天 | 干预第3天 | 干预第7天 |
研究组 | 25 | 6.7±1.20 | 4.65±1.10 | 3.25±0.98 | 1.85±0.75 |
对照组 | 25 | 6.8±1.18 | 5.20±1.15 | 4.50±1.05 | 3.60±0.92 |
t | - | 0.21 | 2.345 | 3.625 | 4.789 |
p | - | 0.834 | 0.024 | 0.001 | 0.000 |
(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在护理态度、疼痛缓解效果、护理响应速度、患者教育和总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尤其在护理响应速度和总满意度上差异尤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护理态度 | 疼痛缓解效果 | 护理响应速度 | 患者教育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 | 25 | 4.82±0.31 | 4.72±0.34 | 4.88±0.26 | 4.78±0.27 | 4.80±0.25 |
对照组 | 25 | 4.12±0.43 | 3.90±0.51 | 4.15±0.42 | 4.05±0.40 | 4.06±0.39 |
t | - | 3.215 | 3.823 | 4.102 | 3.647 | 4.229 |
p | - | 0.003 | 0.001 | 0.000 | 0.001 | 0.000 |
三、讨论
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心理疏导、疼痛评估、个性化护理等具体干预措施,护理人员不仅帮助患者缓解了生理上的疼痛,还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和安慰。这种综合性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信心,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最终改善其整体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为有效的疼痛管理提供了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干预第7天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5±0.75 vs.3.60±0.92,P=0.000),表明系统护理干预对疼痛缓解有显著效果。护理满意度调查中,研究组在护理态度和疼痛缓解效果评分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在护理响应速度上(4.88±0.26 vs.4.15±0.42,P=0.000),进一步证明了系统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管理效果显著,为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陆翠.基于绿色通道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3,11(34):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