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泵在术后麻醉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魏国涛

荆楚理工学院附属荆门市中心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间50例接受大型手术的患者,探讨了镇痛泵在术后麻醉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显示,使用镇痛泵对术后疼痛进行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病人满意度。此外,研究还关注了镇痛泵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为镇痛泵的优化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镇痛泵;术后麻醉管理;临床应用;疼痛控制

正文


在手术后期管理中,控制患者疼痛是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镇痛泵作为一种新型的疼痛控制设备,因其能够提供连续且稳定的药物输送,被广泛应用于术后疼痛管理中。尽管在临床上已经有许多关于镇痛泵的应用研究,但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和病人个体的疼痛反应,镇痛泵的实际效果和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此外,麻醉管理的个体化和镇痛泵参数的优化配置,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镇痛泵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效果,以及其对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的贡献,以期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旨在评估镇痛泵在术后麻醉管理中的效用。研究期间为20232月至20242月,选取在此期间本院接受大型腹部手术并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通过系统分析这些患者的医疗记录,研究镇痛泵的使用情况及其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效果。

1.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在研究期间内接受腹部手术且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年龄范围在1865岁之间。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未有长期使用镇痛药物的历史,无慢性疼痛病史,且术前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选择考虑到了他们的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类型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1.3实施过程

所有患者的手术类型及镇痛泵的配置均有详细记录,包括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药物持续输送的时间。本研究详细描述了镇痛泵的设置参数,如泵速、剂量调整方法及药物更换频率等,确保镇痛泵的应用方案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1.4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涉及术后疼痛评分的变化及镇痛泵使用的满意度调查。使用疼痛评分系统来定量评估镇痛效果,同时采集有关镇痛泵使用的安全性和并发症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以及适用的统计学方法,以评估镇痛泵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2.结果

本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在术后使用镇痛泵(观察组)与传统疼痛管理方法(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变化。以下是详细的数据展示:

1.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后1小时评分(分)

术后24小时评分(分)

对照组

25

72.12 ± 5.21

68.32 ± 4.85

观察组

25

71.98 ± 5.11

42.22 ± 3.98

t

-

0.12

23.045

p

-

0.906

<0.001

表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疼痛管理方法,观察组使用术后镇痛泵进行疼痛控制。数据显示,术后24小时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

2. 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后满意度评分(分)

对照组

25

78.12 ± 6.32

观察组

25

92.30 ± 4.15

t

-

11.786

p

-

<0.001

表注:表2展示了患者术后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使用镇痛泵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疼痛管理的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

以上结果表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在术后疼痛控制上更为有效,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数据分析支持了镇痛泵在术后麻醉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突显了镇痛泵在术后麻醉管理中的有效性,尤其在控制术后疼痛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镇痛泵后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其他研究中镇痛泵提供更为稳定和持续疼痛控制的发现相一致。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可能归因于镇痛泵能够减少疼痛管理过程中的不便和疼痛波动,从而提升患者的整体舒适感。

术后疼痛管理的改进对加快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镇痛泵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控制工具,通过其持续和可控的药物输送机制,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状况。然而,尽管现有数据支持镇痛泵的使用,但其在不同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最优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例如,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手术所需的镇痛泵设置可能有所不同,这需要基于更广泛的临床数据来优化。

尽管本研究提供了有关镇痛泵效用的有力证据,但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首先,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为回顾性设计,这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适性和解释力。其次,研究中未能涵盖所有潜在的混杂因素,如患者的个体差异、术前疼痛水平及术中麻醉方法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对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

未来的研究应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镇痛泵的效果,并考虑更多的变量和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此外,研究应探索不同的镇痛泵药物组合和参数设置,以确定最佳的临床应用策略。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镇痛泵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和最优应用条件,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和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总结而言,本研究强调了在术后麻醉管理中使用镇痛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提供有效疼痛控制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尽管如此,镇痛泵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需要未来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来克服。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疼痛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并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一发现强调了在术后麻醉管理中应用镇痛泵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基于这些结果,建议在适当的临床情况下采用镇痛泵,以优化患者的疼痛管理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镇痛泵的潜力,改进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余小燕,刘洋,谷晓慧,.针刺麻醉与镇痛泵在肩关节术后镇痛领域中的应用及评价[J].科技导报,2023,41(03):44-50.

[2]武俐君.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的构建[D].湖州师范学院,2020.DOI:10.27946/d.cnki.ghzsf.2020.000058.

[3]陈宇,刘晓梅,王景华,.浅层与深层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21,64(06):529-532+5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