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的护理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叶美连

河源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河源市 517600

摘要

随着生活条件与行为模式的变迁,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放射疗法,作为一种利用辐射消灭病灶的治疗方式,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多数患者能产生积极疗效,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局部乃至全身的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为放射治疗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确保治疗效果具有直接且重大的影响。研究采纳了一种综合性护理方案,该方案紧密伴随患者的放射治疗全程,实施分阶段护理策略,具体划分为治疗前、治疗时与治疗后三个关键阶段。此外,依据患者接受照射的身体部位差异所引发的不同反应,我们制定了细致的观察计划与护理措施。通过执行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的整个周期内得以顺利进行。系统性地实施有预见性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增强放射治疗的成效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凸显了个性化护理在提升治疗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护理

正文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living conditions and behavior patterns, malignant tumor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threaten human health.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Radiotherapy, as a treatment modality that uses radiation to destroy lesions,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which can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most patients, but may also be accompanied by a variety of local and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Therefore, providing high-quality care to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therapy has a direct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ensuring treatment outcomes. The study adopted a comprehensive care plan that closely followed the patient's radiotherapy journey and implemented a phased care strategy,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ree key phases: pre-treatment, treatment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completion. In addition, 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reaction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part of the body that is irradiated, we have developed a detailed observation plan and customized care measures. Through pre-planned and highly targeted care interventions,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re able to progress smoothly throughout the cycle of radiation therapy. The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of predictive and targeted care measur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iotherapy,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re.

Keywords: Malignancy; radiation therapy; nursing

肿瘤这一病理状态源于多种因素,从遗传层面上造成了正常生理机能的失控,进而形成异常组织,涵盖良性与恶性两大类别[1]。近年来,伴随科技、经济的飞跃进步,肿瘤发病群体显现出年轻化趋势[2],同时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亦呈上升趋势。研究指出[3],在全球2020年的新发癌症病例中,中国占比约为23.7%,而在癌症死亡病例中,该比例升至约30%。数据估计,约75%-80%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4](简称为放疗),且在恶性肿瘤的不同治疗阶段,约70%的患者会采用放射疗法[5]。针对辐射敏感度高的局部侵袭性肿瘤,如皮肤癌、声门癌、鼻咽癌、早期内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及若干脑部肿瘤;其次为辅助手术或作为次选方案的放疗,适用于手术难度大、复发风险高的病例;姑息性放疗,分为高度与低度姑息两类,用以止痛、止血、解除梗阻压迫等。放疗作为一种核心治疗手段,其机制利用放射线干预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裂过程,缩减乃至根除肿瘤组织。然而,放疗伴随的副作用与并发症不容忽视,因此,全面且细致的护理工作对于提升放疗效果至关重要,放疗前的准备、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治疗后的恢复,及时关注患者体征变化,采取适宜的护理干预,以缓和不良反应,加速康复进程。

1 放疗前患者的护理

1.1 做好宣教工作

癌症患者最为显著的心理表现有:恐惧、猜疑焦虑情绪。因此,在放疗前,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尤为关键。确保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明放疗的根本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歼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结构的完整[6]

鉴于放疗作为肿瘤治疗的关键途径,对众多患者而言,这是一项既陌生又复杂的医疗过程。为充分准备患者接受治疗,应在治疗前彻底掌握放疗的宗旨、流程及潜在的副作用,明确放疗为一种局部介入手段,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局限在治疗区域,全身性影响甚微,并且经治疗后,患者对家人的辐射暴露风险实则为零[7]

患者通过与主治医师的交流、查阅权威资料或积极参与疗教育课程,可深化对放疗理解,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促使他们以更乐观、平和的态度迎接放疗挑战[8]。此外,应详实介绍放疗的费用及医疗保险报销细节,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放疗费用问题,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确保治疗计划的执行[9]

1.2 带领患者熟悉放疗环境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放疗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在治疗前患者肤上标记定位点,此为每次治疗摆位的基准,需保持标记完整无损,避免因擦拭而消失;一旦发现标记模糊,应及时告诉医生重新描绘,切忌自行修改,以免导致照射部位偏差。强调患者记住治疗时的体位与姿势,严格遵循技术人员的指导,主动配合治疗。针对需要特别准备的患者,例如盆腔放疗的患者,需在每次治疗前憋尿,对于头颈部放疗的患者,治疗前必须处理好问题牙齿,如拔除病牙与龋齿,因为治疗后三年内不宜进行此类牙齿拔除操作。进行放疗期间,禁止佩戴金属饰品,如耳环、发夹、胸针及手表等,同时,装有金属牙托或佩戴假牙的患者也应事先摘除,这是由于金属材质能够吸收放射线并可能加剧放疗反应。

1.3 饮食及作息调整

患者需确保饮食均衡,充分摄取蛋白质、维他命及矿物质,避免进食刺激性强的食品及饮品,诸如辛辣、油炸、生冷食物,以及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因其可能加剧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性和充足的睡眠,对于放疗同样重要。建议患者遵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杜绝夜与过度疲劳的状况。高质量的睡眠促进身体复原,还能增强免疫,从而更有效地迎接接踵而至的放疗考验[10]。此外,适度的身体锻炼,如缓步走、瑜伽等,在放疗前可被采纳,以增强体质与心理韧性。与此同时,与家人及朋友间的沟通减轻紧张与压力的有效策略。亲朋的关怀与鼓励能够为患者树立克服疾的坚定信念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2 放疗中患者的护理

2.1 放疗期间心理护理

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递增,患者开始出现局部至全身的一系列反应,具体现为照射区域皮肤的瘙痒、破损,以及严重的口干、口腔黏膜的破损与疼痛,进而影响正常饮食,伴有腹泻、腹部疼痛、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部分患者可能误以为病情恶化,从而对治疗感到悲观,甚至考虑终止治疗计划[11]

因此,医患间的沟通与互动变得尤为重要,鼓励并协助患者逐步适应放疗的进程,同时减轻其心理负。医护人员应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慰藉,通过细致的说明工作消除其疑惑。在此基础上,引用以往的成功治疗案例作为正面激励,可有效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另一种策略是安排患者适当休整,以便其以更佳的状态继续后续的治疗,确保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

2.2 放疗期间饮食护理

放射治疗期间,确保充分的营养摄入是至关重要的。优选富含优质蛋白、高能量、丰富维生素及低脂肪、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并可以通过适量增加食物的甜味和鲜美度来激发患者的食欲,采取分次少量多餐的模式。这种饮食模式对于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及提升治疗成效具有重大意义[12]

同时,要求患者在整个放疗阶段避免吸烟和饮酒。患者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目标设定在大约3000毫升左右,通过增加排尿量来协助排出体内累积的毒素,从而有助于缓解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13]

2.3 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

在放疗中,对皮肤的护理是患者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放疗可能损害皮肤的常态结构与功能,引干燥、瘙痒、红肿乃至脱屑等现象。保护放射野皮肤的清洁与干燥,防止感染,是基本要求。患者在进行皮肤清洁时,选用性质温和、无刺激性的洁肤用品,避含酒精、香精等刺激物的化妆品[14]。确保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格外重要,湿润环境容易细菌滋生,增高感染几率。着装方面,宜挑选宽松、质地柔软且透气的衣物,避免紧身、粗糙及合成纤维制品,减少皮肤摩擦与刺激。此外,防止紫外线曝晒与极端冷热的物理性刺激,同样是皮肤保护的重要方面。外出时,建议佩戴帽子、携带遮阳伞等防晒用品,以阻挡直接日照于放射区域。同时,避免接触极高或极低温度的物品,以防皮肤受损加剧[15]。治疗期间,患者还需忌用胶布、碘酒、强酸碱性等化学品,以防皮肤二次伤害。若需涂抹外用药膏或使用化妆品,应先询医生或专业人士意见,选用适宜放疗期间使用的安全产品。

2.4 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

关于血液指标,要求每周展开一次血常规检查,一旦发现白细胞计数跌至2.0×10^9/L以下或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需终止放疗活动,并针对低血象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待数值回升后再继续治疗进程[16]。尤其对于白细胞大幅减少的患者,更易并发感染,应考虑患者情况使用药物治疗。

在放疗的过程中,由于治疗部位的差异,患者所表现出的放疗副作用亦会有所区别。因此,需密切观察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并主动配合医疗团队,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

2.4.1 脑部放疗的患者

针对颅内原发性肿瘤及脑转移瘤等情形,在放疗期间,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瞳孔直径及对光反应情况。应警惕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受压损害的迹象,诸如恶心、呕吐、头痛、视觉变化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方案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ml,以减轻颅内压增高等副作用。此外,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其减轻对放疗可能导致脱发的过度虑,强调放疗结束后,头发通常会再生[17-18]

2.4.2 头颈部放疗的患者

针对如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舌癌、齿龈癌,以及鼻腔与鼻窦恶性肿瘤等情况,放疗期间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1)放射性皮肤损伤:这一反应通常在放疗两周左右现,放射野皮肤的红肿、发热、疼痛、瘙痒,以及湿疹、水疱、破溃。建议患者穿着低领、宽松、棉质、透气的衣物,减少对放射野皮肤的摩擦和抓挠,避免使用肥皂、热水、酒精等刺激性物质接触受损皮肤。保持伤口的清洁与干燥至关重要。乳膏类制剂是放射性皮肤损伤预防和治疗的常见选择,包括激素类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换药方法多样,暴露疗法、湿敷法、氧疗及常规换药等[19-20]。(2)放射性口腔炎:通常在放疗12周内出现,特征为口干、味觉变化、咽部干痛、口腔黏膜充血、溃疡、糜烂、疼痛,甚至进食困难。要求患者强化口腔卫生,每日至少使用漱口水清洁口腔4次,轻度反应可选择0.02%氯己定溶液,重度反应则依据口腔pH值选择适宜漱口水,如朵贝氏液,每日8-10次,每次含漱2分钟。餐后应用软毛牙刷配以含氟牙膏刷牙,饮食避免高温、低温、过硬及辛辣刺激,并多饮水,可辅以清热解毒药物如牛黄解毒片等。若进食困难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则需考虑静脉营养支持,以保障治疗计划的顺利执行。

2.4.3 胸部放疗的患者

针对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及胸腺瘤等疾病,放疗期间可能遇到以下并发症:(1)放射性食管炎:通常在放疗进行的23周间显现,主要临床表现为食道灼热感、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建议患者饮食应避免过热、过硬、过粗糙及辛辣刺激,推荐高营养、易消化的软食、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并以接近体温(37℃)的温度摄入为宜。鼓励患者细嚼慢咽,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并于每餐后饮用少量温水冲洗食道,以缓解炎症与水肿。对于反应较重的患者,可在餐前使用解痉止痛混悬液(2%利多卡因、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合剂)含服。在严重反应情况下,需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确保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21-22]。(2)放射性肺炎:通常于放疗第四周左右出现,主要症状为低热、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治疗上采用抗炎联合激素治疗,若体温超过38.5,则需暂停放疗。要求患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注意保暖防寒,维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并定期通风。对高热患者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饮食上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于消化的食物。对剧烈咳嗽者应用止咳药物,引导痰多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排痰训练,并辅以雾化吸入化痰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给予吸氧治疗,保持呼吸道畅通。

2.4.4 腹腔、盆腔放疗的患者

针对胃癌、肝癌、胰腺癌、腹膜后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等疾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如下并发症:(1)放射性胃炎:作为放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甚至发展至厌食。这些反应多由放疗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可通过口服止吐药物来缓解。对于反应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暂时暂停放疗,并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建议患者多休息,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避免过甜、辛辣及油腻食物,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2)放射性直肠炎:通常在放疗的第二至三周出现,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紧迫感等症状。需向患者解释这些反应通常为暂时性且可逆。患者应遵循低脂、易消化、少渣、清淡的半流质饮食原则,避免食用产气、寒凉、油腻、高纤维、辛辣及腌制食物。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同时推荐使用肠道黏膜保护药物,如思密达。对于腹泻较为严重的患者,可服用固本益肠片。在极端情况下,需静脉营养支持以防止电解质失衡,并注意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对于因腹泻引起的肛门不适,可在每次清洁后使用痔疮膏。(3)放射性膀胱炎:这是一种常见的放疗反应,晚期可能引发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乃至出血,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等症状[23-24]。要求患者增加水分摄入,频繁排尿,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同时注意保暖,每次排尿后清洁外阴及尿道口,预防逆行感染。在必要时,可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及止血药物。对于严重反应者,应暂停放疗,并考虑静脉补液治疗。

3 放疗后患者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尽管放疗已经结束,患者在心理层面可能依旧承受着恐惧、焦虑、烦躁情绪的影响,因此持续的心理护理工作仍然不可或缺。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可能面临明显的放疗后反应,病灶缩小效果不够显著。此时,需向患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反应将会逐渐减轻,同时强调放射疗法的长期效果,即病灶有望进一步减小。为缓解患者的担忧,不仅医护人员需积极行动,还应当与患者家属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充满鼓励与关怀的环境,通过正面引导帮助患者摆脱消极心态,促使其早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皮肤护理

放疗结束后,需继续叮嘱患者维持照射区域皮肤的清洁与干燥状态。在治疗完毕的首月内,避免直接的日光曝晒,防止手部搔抓,并减少任何可能的机械性或物理性刺激。建议患者穿着低领、宽松、棉质、柔软透气的衣物,以促进皮肤舒适与恢复。

3.3 饮食护理

放疗结束后,鉴于患者可能因治疗而遭受局部及全身性损伤,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建议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加强个人保暖措施,以防感冒。饮食方面需规避辛辣、刺激性及热性食品,优先选择富含高蛋白、高热量及维生素的温和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通过均衡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模式,同时坚决戒烟限酒,每餐后使用温水漱口,以维护口腔卫生。

3.4 保证充足休息和适当活动

放疗结束后,患者可能会持续经历体虚和易疲倦的状态,确保充分休息极为关键。随着体力逐渐恢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康复进程,适量活动,比如体操练习、太极拳、散步等,或是参与一些强度较低的日常家务劳动。活动强度需控制在不会引发过度疲劳的范围内,采取逐步增加、量力而为的原则,稳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3.5 定期复查

完成放疗后,患者应定期随访。规律的复查工作对于及时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监测有无复发迹象至关重要,便于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通常建议放疗后首月进行复查,随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坚持三年;若病情持续稳定,复查间隔可延长至每半年一次;五年后每三年复查一次。当然,若在任何时段出现病情变动,应立即回诊就医。

放疗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后续期间,需细心关注自身机体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通过综合运用合理的膳食搭配、皮肤护理、细致的身体状况监测,以及放疗后续的康复指导与定期复查,能够显著缓解放疗伴随的不良反应及可能的并发症状,从而增进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乐观情绪,同样是克服肿瘤挑战的关键要素。我们期望每位患者皆能秉持科学、理性的视角来面对肿瘤放射治疗,最终战胜疾病,恢复健康体魄。


参考文献

[1] 王青,岳佳佳,王珊,.中药外治法在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现状[J].江苏中医药,2020,52(01):87-90.

[2] 李天健,张蓉,周振峰,.优质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4,39(04):804-807.

[3] 谌真.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支持性照顾需求与护理对策探讨[J].人人健康,2019,(21):329.

[4] 徐霞,焦慧,蒋朝红.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08):100-102.

[5] 李金萍,赵真真.心理干预对肿瘤放疗患者情绪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5):140-141.

[6] 鄂丽萍.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主要护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05):479-480.

[7] 陈惠敏,陈艺璇.心理护理对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心理焦虑状态改善的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8):1879-1881.

[8] 孙婷.饮食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3):117-119.

[9] 放疗期间的护理小常识[J].人人健康,2012,(01):40.

[10] 牙兰珠.肿瘤放疗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N].甘肃科技报,2024-05-15(007).

[11] 汤莉,刘雪莲,黄群.对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及皮肤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06):23-24.

[12] 王蕾.肿瘤放疗患者PICC导管维护及并发症处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732-4733.

[13] 李笑田.全程优质护理在脑瘤立体定向放疗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7):138-140.

[14] 马艳会.脑部肿瘤放疗诱发癫痫的临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120-121.

[15] 杨筑春,刘明珠.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应用[J].婚育与健康,2023,29(23):130-132.

[16] [1]徐文宁,唐金草,王磊.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4,37(01):89-91.

[17] 赵桐,袁红香.宫颈癌放射治疗病人营养干预情况分析[J].河北医学,2006,(01):86-87.

[18] 邱娟,彭雪梅,李倩倩.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7,23(12):147-149.

[19] 张津津,黄阿莲,谢小萍.阶梯式护理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后并发放射性肠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8):184-186.

[20] 李婷婷,张敏.基于风险理念的肿瘤护理计划在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4):183-185.

作者简介:叶美连(1993.01—),女,汉,广东,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护理方向

 


...


阅读全文